快點來登入喔~!!
《劫貂蟬》第八十七章 畝產過千
「地價飛漲,百姓買不起地,該怎麼辦?」李清十分的無奈。

「這是好事啊,賣出一些地,買糧的錢就有了,也不用抵押賒帳了。」陳群卻笑了起來。

「對啊,賣地,我要賣地。」李清看到了商機:「洛陽城內的地,一律歸公家所有。」李清不分青紅皂白,他一聲令下。

於是,洛陽城內,所有的無主土地,全部歸官府所有。

而以前,私人佔的地,也就算了,算是對那些,先行者的獎勵吧。

若是沒有那麼多先來一步的人,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蜂擁而來,洛陽要發展起來。

就困難很多。

先行者必須得到一定的獎勵,那麼地就是很好的獎勵。

但此時的洛陽,已經發展了一些,打了一定的基礎,比起周邊的城池,已經好了一些。

那麼周邊的人口,還會不斷的湧來,被洛陽虹吸。

這李清早就看到了。

之所以人不斷的湧來洛陽,李清才十分有底氣的,他才要賣地。

地也才能值錢,才有人購買。

而且十分的搶手。

商人爭著搶著買。

但李清不能賣太多,先賣出一些,獲得一些錢,能夠周轉了,李清也就不賣地了。

因為地會越來越漲價。

李清不能把地,大多的賤賣了。

要有長遠眼光,不能讓錢,都被商人賺去。

「在城裏買不起地的百姓,就去城外居住吧,城外的房子,也會水漲船高的。」李清想通了,他採取了,順其自然的辦法。

確確實實如李清所想,洛陽城外的地,也會越來越值錢。

把房屋建在城外,雖然不如城內,但賺到是一定的了。

那些窮苦百姓,也只能去城外居住了。

不過,先來的百姓,見城內的地,價格漲了很多,就有人賣地賣房,然後從城內搬出。

當然也有人,大都是有錢人,從城外搬家到城內,在城內買地建房。

事實就是這樣,李清也無法改變。

只能順其自然。

而有錢人多居住在洛陽城內,那麼洛陽城才有消費的能力,才能更加繁華。

並且,李清的示範效應很好,在周邊的城池,開了太多的小吃。

甚至很多聰明人,早一步把小吃,開進了洛陽城。

於是洛陽城內人多了,小吃也多了。

小吃部賺錢了,那麼各行各業都帶動了起來。

迅速的繁榮興旺,洛陽城很快,繁華程度就超過了滎陽!

於是,來洛陽的百姓更多了。

不過,絕大部分百姓是流民。

從四面八方趕來。

「所有的流民,都要妥善安置。」李清如今底氣十足了。

因為李清賣地,他的財政有了盈餘。

那麼財政的盈餘,都拿出來買糧食,都毫無保留的,用來養流民。

流民不是白養,當然也要幹活。

最初,可以開荒種田。

在洛陽周邊,種更多的田。

但很快,春天就過去了,來到了夏天,不適於種田了。

大部分糧食作物,都不能種了,因為生長時間不夠了,強種到地裡,莊稼不能成熟。

這樣的莊稼會歉收,甚至會絕收。

李清不會做徒勞無功的事情。

那麼來的流民,李清還是要收留,不過讓這些流民,乾其他的活。

比如紡紗織布。

還比如燒磚瓦。

李清不會燒磚燒瓦,但沒有吃過豬肉,還沒有見過豬跑!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李清成功的燒出一窯合格的磚瓦。

那麼,李清就把事情,交給了流民來燒磚瓦。

當然,李清派了負責人,也就是張狂。

張狂也是流民,不過他認識一些字,他只是生不逢時,家鄉遭災了。

沒有飯吃了,張狂沒辦法成了流民。

但李清慧眼識珠,他買了張狂,並且委以重任,讓張狂幫助自己燒磚瓦。

張狂很能幹,也有領導能力,在張狂的配合下,李清迅速燒出好磚好瓦。

那麼磚瓦廠,就由張狂負責了。

「我要燒水泥。」李清燒出了磚瓦,他沾沾自喜一段時間,但他沒有滿足,他還要再接再勵,把水泥也燒出來。

由於漢末的房屋,是木製結構居多。

蓋房子,主要需要木頭,磚瓦起輔助作用,沒有太多的用處。

但水泥就不一樣了。

水泥若是燒出來,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比如修河堤,可以一勞永逸。

還能建城牆。

水泥建的城牆,那堅固不用說了,更漂亮了,比起青磚建的城牆,還要漂亮不少。

總之,水泥的作用,可比燒出紅磚紅瓦要高出很多。

但水泥更難於燒製。

否則水泥就不會,那麼晚才被發明了。

而李清也知道燒製水泥難,他也有一定的準備。

但李清還是灰心了。

李清忙了一段時間,他居然沒有燒出水泥,嚴格的講,李清是沒有燒出,合格的水泥來。

這也因為,李清日理萬機,他事情太多了,他發明創造的時間少,他才沒有燒出合格的水泥。

「主公,恭喜啊!」李清沒有燒出水泥,他正愁眉緊鎖呢,陳群卻來向他道喜。

「何喜之有?」李清連笑模樣都沒有,他扳著臉問道。

「是土豆豐收了!」陳群語出驚人。

「什麼?土豆豐收了!」李清張大了嘴巴。

「對,就是土豆豐收了,畝產超過一千斤,因為種的太少,產量沒有代表性,但畝產過千,那是板上釘釘的了。」

「一千斤,這個產量不多。」李清卻沒有更多的驚喜,他十分的平靜。

但畝產能超一千斤,這若是推廣一下,那可不得了,一兩畝地的土豆,就能養活一個人了。

這在漢末,是匪夷所思的!

漢末的糧食產量太低,不好的地,產一百斤糧食都難,好地也就產二三百斤糧食。

這樣低的糧食產量,養不了多少人。

漢代最高峰時,也就五、六千萬的人口。

人口若是再多,就要有一部分人餓死。

因而,人口數量超不過六千萬。

但種植了土豆、地瓜、玉米等高產作物,結果就明顯不同了。

不要說六千萬百姓,就是一、兩億百姓,李清也能讓他們吃飽飯!

只是,李清要一統天下才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