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劫貂蟬》第九十六章 賈詡的妙計
有人歡喜有人愁,蔡和帶兵殺來,蔡瑁喜不自勝,夏侯惇卻皺眉了。

若是蔡和來援,進入宛城,攻克宛城的希望,就十分的渺茫了。

不行,不能順順噹噹的讓蔡和進城。

但能打敗蔡和嗎?

夏侯惇前怕狼後怕虎,他猶豫不決。

「元讓,不能貽誤戰機。」見夏侯惇猶猶豫豫,賈詡不得不提醒他。

「文和,你是不是有妙計?」

「妙計談不上,不過,要擊敗蔡和不難,而一石二鳥,同時大敗蔡氏兄弟,也手到擒來。」賈詡胸有成竹。

「好啊,好。」夏侯惇連連叫好,他眼睛一眨不眨的,就等著賈詡說出計策了。

但賈詡故作神秘,他左顧右盼之後,他湊到夏侯惇耳邊低語。

怕隔牆有耳,賈詡十分的謹慎,他把自己的計策,說給夏侯惇聽。

夏侯惇卻神色複雜起來。

「這能行嗎?是不是太冒險了?」

「是有些冒險,但富貴險中求,不冒險,就拿不下宛城。」

「也對,我這次拚了。」夏侯惇大叫。

讓一旁的李典瞪大眼睛。

張濟、張綉叔侄,也都看著夏侯惇二人。

但誰都不知道,賈詡出的是什麼點子。

尤其是李蒙,他都急壞了,但事情重大,李蒙也得強忍著,不敢多問。

「張濟,你帶領本部人馬,去截擊蔡和。」夏侯惇籌劃了一下,他就分兵派將了。

卻隻讓張濟出兵。

張濟就是一怔,他才五千兵,他能打不過蔡和嗎?張濟一點把握都沒有。

但軍令如山,張濟只能點頭答應:「喏。」張濟心中忐忑,他率兵殺出。

殺向了蔡和。

而張濟要繞過宛城。

張濟成功繞到宛城之南,他心中就更加不安了。

自己很可能腹背受敵啊。

若是宛城內的蔡瑁出兵,張濟不說殺敗蔡和了,他就被殺敗了。

「蔡瑁啊蔡瑁,你千萬不要出兵啊。」張濟心中禱告,盼望蔡瑁別出兵。

但事與願違,蔡瑁多囂張啊,他都有心殺夏侯惇下馬威,他見張濟膽大妄為,居然敢去截殺蔡和。

而且處於宛城和蔡和中間!

這不是無視自己嗎?

「可惡,我要滅殺張濟!」蔡瑁忍無可忍,他帶兵殺出。

而此時的張濟,剛剛和蔡和對上,還沒分出勝負,甚至誰強誰弱都沒看出來呢。

蔡瑁就殺來了,張濟心往下沉,他要被夾擊啊。

怎麼辦,要不要撤兵?

「拚了!」張濟想撤兵,但已經晚了。

張濟和蔡和激戰,兩軍犬牙交錯,張濟要撤兵談何容易,就算能撤兵,那蔡瑁也殺到了。

還是要被夾攻。

必然死傷慘重。

還不如拚一下。

張濟也是熱血上湧了,他昏了頭的,奮力的廝殺。

但蔡瑁殺到,張濟不出意外,被兩軍夾擊。

就算蔡瑁有一部分西涼兵,是比較能打的,但也太少了,只有不到兩千人。

因為張濟的兵,一分為二了,剩餘的被張綉率領。

張濟再能打,他還是雙拳難敵四手,他堪堪要敗。

但就在張濟苦苦支撐之時,兩支人馬殺來。

一支由張綉率領,另一支夏侯惇親領。

這就是賈詡的計策,他十分的狠毒,他不但要殺敗蔡和,他還要趁機,把蔡瑁吸引出來。

賈詡機智過人,他的計策沒有落空,蔡瑁莽撞的出來了。

那麼夏侯惇就要給蔡瑁以痛擊!

夏侯惇親領大軍,殺奔蔡瑁的後軍!

蔡瑁就是一苦,他後悔了。

但後悔沒有用,蔡瑁得趕緊想對策。

「張屏,你去攔住夏侯惇。」蔡瑁情急之下,他派出了大將張屏。

但張屏狗熊一個,他根本不是夏侯惇的對手,他還倒霉的,遇上了夏侯惇。

被夏侯惇一槍挑落馬下。

夏侯惇一擊必殺,殺死了張屏,再接再勵,輕鬆擊潰張屏的人馬。

沒什麼卵用,夏侯惇殺向了蔡瑁。

蔡瑁苦逼了,他被兩面夾擊了。

更苦逼的是蔡和,他能力很差,他比哥哥蔡瑁差了很多,他打仗,就是趕鴨子上架。

所以蔡和被攻,蔡瑁才急著來救。

而張綉殺到,他殺向蔡和的側翼,蔡和根本擋不住,被張綉猛攻之後,蔡和大陣動搖。

更有張濟正面攻擊。

蔡和勉勉強強堅持了一會,他就一蹶不振,大軍潰敗了!

不堪一擊,蔡和被擊潰,蔡瑁也堅持不住了,士氣被影響,低落了下去。

蔡瑁又被夾擊,他也緊跟著敗了。

「回城,快回城!」蔡瑁聲嘶力竭的大叫。

但回城,是比登天還難。

蔡瑁帶領殘兵敗將,也只有不到一千兵,逃回了宛城。

但其餘的兵將,不是被殺死,就是投降了,或者四散奔逃,根本回不去宛城。

就更不要提蔡和了。

蔡和敗的更慘,他一萬大軍啊,被殺得一敗塗地。

只有幾百殘兵,與蔡和一路難逃,餘下的兵也非死即傷,或者投降,或者被殺散。

荊州兵慘敗,慘不忍睹!

「可惜了,讓蔡瑁逃回宛城了。」但夏侯惇卻沒滿足,他本想殺死蔡瑁。

最差也不讓蔡瑁回城。

只要蔡瑁回不了宛城,那宛城就唾手可得。

但事與願違,蔡瑁還是很能打的,他是慘敗了,卻能殺出重圍,回兵宛城了。

不過,蔡瑁出兵五千,他慘敗一場,損兵折將,他損失四千多兵將。

而宛城本有一萬守軍,再加上魯陽、雉縣的敗兵,也就一萬二千多人。

經過一場大敗,宛城的守軍,已經不足八千了,而且有一部分是敗兵,受傷的不少。

戰鬥力大打折扣是一定了。

但要攻下宛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該怎麼攻宛城呢?

夏侯惇還是很為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夏侯惇的人馬還是少了點。

李清兩線作戰,東線雖然是虛張聲勢,卻也出動了重兵。

使得南線的兵力不足。

有得有失,要偷襲,就要這樣打。

否則集中兵力,是能有優勢,但劉表軍也會嚴防死守,要打攻堅戰。

而且一座城一座城的攻堅。

李清也是難打,不一定比偷襲好打。

而且死傷更多。

雖說是各有利弊,但猛打猛攻,明顯不如聲東擊西的效果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