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第89章 第 89 章
栗姬做事說的好聽點叫風風火火,說的難聽點叫不經大腦。所以當她三天兩頭地帶著長孫去堵皇帝,又給館陶長公主賜了不少東西後,是個人都明白他在想什麼,不免露出鄙夷之色。

館陶長公主瞧著栗姬送來的東西,剔了剔指甲,冷笑道:「真當我是粗鄙農婦,沒見過榮華富貴是吧!」

雖說是下血本地討好館陶長公主,可栗姬眼裏的血本跟館陶長公主眼裏的血本是兩碼事。

在館陶長公主那兒,沒有八百金想敲開她的大門無疑是癡人說夢。而栗姬送給館陶長公主的厚禮僅有一千八百金,並且附帶著兩個政治人物——娶阿嬌和拉劉瑞下馬。

對此,別說是館陶長公主萬分不屑,就連在家沒啥存在感的堂邑侯陳午都是一臉無語,十分嫌棄道:「就這點錢還想讓咱家替她辦事,還想求娶阿嬌。」

「可不是嘛!正如阿母說得那樣,真當咱家沒見識過榮華富貴呢!」館陶長公主的長子陳須陰陽怪氣道:「別的不說,太子回京時送給咱家的虎符鹽就不止兩千金。合著栗姬乘寵二十餘年,栗家貪了那麼多錢還不如青瓜蛋子的太子出手大方。」

「啪!」陳須的話還未說完,就被阿母狠狠打了下腦袋,怒斥道:「這麼大的人了,說話還是不知輕重,你是真的想氣死我嗎?」

突然挨了阿母一擊的陳須傻傻道:「我說錯了什麼?我什麼都沒說錯啊!」

館陶長公主瞪了陳須一眼,厲聲道:「太子,那是太子。你一平輩小兒居然用青瓜蛋子形容太子,是嫌自己的脖子太細了,托不起你沉甸甸的腦袋,所以想摘了拿去打雀嗎?」

陳須雖然過幾年就二十了,但是因為家境優渥,嬌生慣養的緣故而像十二三歲的孩童那般幼稚,仍舊喜歡捕魚打雀這些上不了枱面的娛樂。

「太子又怎麼了,不還是我的表弟嗎?」陳須不服氣的嘟囔了句,結果館陶長公主惡狠狠地瞪過來,他就立刻慫了。

「真是的,你阿父那麼謹慎小心的人,怎麼生出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館陶長公主嫌棄道:「真當太子宮裏坐著自家親戚呢!就你這愚蠢的模樣,離了我肯定三天就得進詔獄。」

「話也不能這麼說嘛!」堂邑侯陳午訕訕道:「大郎還是和像公主,有點聰明勁兒在身上。」

「像我個鬼!怎麼,你還沒放棄將這蠢貨送進太子宮?」館陶長公主瞧著丈夫老好人的模樣,又氣又急道:「我生的蠢貨是什麼樣難道我這個做阿母的沒有數嗎?就他這愚蠢的德行,去了太子宮是丟我的臉,還是嫌申屠嘉那老匹夫找不到我館陶長公主的錯,所以要上趕著送人把柄啊!」

太子二傅要麼是名揚天下的田叔,要麼是開國功臣申屠嘉,都不是館陶長公主能不給面子的人。

加上一個連竇太后的面子都敢落的竇王孫……

館陶長公主應付完絡繹不絕的說課後還要應付家裏人,真真兒是心煩意亂,無比暴躁:「大郎進太子宮的事是別想了,倒是二郎能考慮一二。」

若非是親眼瞧著兒子出生,館陶長公主都要懷疑自家是不是報錯了孩子,怎麼除阿嬌外沒一個像她夫妻二人:「二郎還小,也比大郎聰敏,讓他去太子宮跟著瑞兒肯定比大郎穩妥。犯錯了也能拿年紀說事。」

最重要的是,次子不能襲爵,就算在太子宮裏混不出頭,也能靠著小時候的三分情誼謀得個清閑職位。

一旁的陳須聽了忍不住癟癟嘴,眼裏閃過一絲恨意。

………………

……

正在思考如何搞科舉的劉瑞從滿桌的竹簡裡抬起頭,聽完李三繪聲繪色地描述栗姬是如何「居高臨下」地討好館陶長公主,結果沒成親家不說,還差點鬧了個你死我活

後,忍不住笑出聲道:「她當阿嬌表妹是傳國玉璽呢!誰會把國祚的延綿寄於一外姓女童的身上。」

劉瑞搖了搖頭,冷笑道:「館陶姑母又不是傻子,況且有太后和父皇后,阿嬌表妹嫁誰都不能嫁給皇子,多半是從勛貴裡選個夫婿,然後為陳家尚公主。」

歷史上的館陶長公主貪歸貪,甚至還飛揚跋扈地在衛子夫懷孕後讓人搞死衛青,但要論審時度勢和賣慘,朝中無人出其右。畢竟這位歷史上的竇太主可是在女兒被廢後一如既往地受到武帝的優待,哪怕是跟董偃如夫妻般相處,被東方朔罵了個狗血淋頭,也能在脫簪請罪後一如既往地待董偃如夫婿,氣得東方朔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

這麼一個有點小聰明的女人會看得上栗姬那艘大破船?

別說是劉瑞不信,就是館陶長公主的腦子被驢踢了,宮裏的竇太后和劉啟也會讓她清醒點。

「科舉除了要調動人手維持秩序,還得有地方讓前來考試的學子們暫住,不會在關中耗盡家財後與太子宮結了仇怨。」托去蜀郡搞鹽廠的福,劉瑞的組織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在把科舉的刪減版框架弄好後又拿出從宮裏借的長安市地圖,猶豫後在便宜阿父的陽陵附近畫了個圈,打算將此地作為科舉和招待學子的地方。

「哎!看在我們塑料的父子情上,就讓你在史上第一次科舉的美名下留點痕跡吧!」劉瑞很清楚他的行為將會讓陽陵不僅是劉啟的最終歸宿,更是全天下學子爭相瞻仰,致君堯舜的聖地。

這樣一來,即便是劉啟如漢武帝般長壽,在動劉瑞前也得想想自己的名聲,想想自己在讀書人那兒的評價。

只是……

萬一那些學子,尤其是儒家和黃老學子如當年的淳於越那樣不僅不給他面子,還要踩著他的面子成就一番美名該怎麼辦?

別忘了劉啟之所以對儒家的態度非常彆扭,就是因為張釋之的存在。

而跟儒家一樣狂的還有在政壇上很有話語權黃老家。

大漢建立之初時,蕭何等人可是把法家學子弄得連小吏都當不順溜。

這群大佬沒死前,就是給晁錯十個膽子也不敢如李斯般藉著儒皮為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