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第8章 第 8 章
禦前的嘴巴說嚴也嚴,說松也松,主要是看上頭的反應與對方能給多少賄賂。不誇張的說,西漢前期的賄賂之風嚴重到連衛青那樣的弘股之臣,當了四十年太子的劉據,以及官至丞相的漢武帝娘舅田蚡都無法避免。

在漢宮裡,上至太后,下到黃門,都有自己的受賄渠道。

好在這種畸形的玩法大都存在於宮廷,很少會有官員會玩命地這麼乾。

一是因為彼時的官僚體系還不像宋朝那樣細小到養出一堆蛀蟲;二是因為開國之後的權利分散需要一個發酵過程;三是因為老劉家的皇帝翻臉比翻書還快,導致前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深深印在所有人心裡。

眾所周知,當你找不到一個人的錯處時,最好摳的便是「貪汙,謀反,以及禦下不嚴」這三大罪名。

要是宮裡真想治你的罪,沒錯的都能給你揪出錯來,更何況是現成的把柄。

況且就西漢的官僚體系來看,因為「任子」的關係,加上還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黨爭加上教統之爭,足以演出不少好戲。

薄皇后和薄姬一樣是個比較謹慎的人,不會沒腦子地打聽館陶長公主在長信宮裡發生了什麼,而是想借館陶長公主出宮後的表現反推一下皇帝的意思。

協助皇后管理后宮的大長秋低著腦袋進來,行禮後接過一張錦書,將其送到長樂宮和禦前審閱。

老實說,為封王一事輾轉反側的不僅有劉啟,還有被有子的後妃們煩得不行的薄皇后。

劉瑞出生前,別說是眼高於頂的栗姬,就連貌似乖巧的程姬賈姬都敢嗆聲底氣不足的皇后。雖然在劉啟登基後,有賊心不死的栗姬母子作為對照,顯得程姬賈姬沒那麼討厭,但是受過幾年鳥氣的薄皇后怎麼可能喜歡丈夫的庶子或小妾?她又不是受虐狂。

老實說,在被劉瑞點透後,薄皇后對劉啟已經沒了夫妻之情,純粹是靠薄家人的責任感和劉瑞的存在勉強維持著表面的溫婉賢淑。

雖然跟栗姬館陶相比,薄皇后依然顯得缺乏主見,但是有劉瑞和薄姬的提點,加上劉啟順利登基後,圍繞著太子之位和中央集權的問題越來越多,她也從懦弱的皇后逐漸變成了權利玩家。

拋開后宮的爭寵破事,作為劉瑞的生母,日後可能執璽涉政的女人,薄皇后同意兒子的看法,覺得此時落定封王的事無疑好過劉啟削藩後又父愛上頭地給年長的皇子封了一大片土地。

這可不是薄皇后誇大其詞或是過於敏感,而是在高祖清理異姓王時就有的先例。

尤其是在庶長子比嫡子大了十二歲,差點當上繼承人的情況下,要是再讓劉榮像劉肥那樣封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那麼等劉瑞登基後,還是會像劉啟那樣沒法睡個安穩覺。

最重要的是,劉肥好歹是呂後一把屎一把尿地撫養長大的,而且還比劉啟的庶子更為上道。

而劉榮呢?

雖然他在外人眼裡是個恭順的性子,可薄皇后和劉瑞決不相信他當了十二年的無冕太孫會輕易放棄追逐皇位的機會。

況且拋開劉榮不談,他的母親栗姬也是個麻煩。

劉啟的嬪妃裡,薄皇后最討厭栗姬,但也不得不承認栗姬的運氣很好,劉啟的長子,次子,以及三子都是栗姬所生。

一個好漢三個幫。

劉啟本就喜愛劉榮,又在劉瑞出生後對劉榮有所虧欠。

要是真讓削藩後的劉啟給劉榮封了一大片土地,加上兩個年長的同胞弟弟在一旁輔佐……

那劉瑞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難擋敵手。

所以這個封王的僵面必須打破,而且薄皇后有現成的話頭打破局面。

…………

……

馬車裡的劉瑞借著閉目養神的假象打開系統,看著那指南針似的面板忍不住嘆了口氣。

魅力100,心機30,書畫46,騎射60……除了第一項和最後一項是靠大禮包的點數強行拉上的,中間兩項要麼是用自由點數摳摳搜搜,要麼是靠能跑能跳後的卷死卷活。

總之在自律人的高強度內卷下,這些努力不能說是付之東流,但也稱得上用處不大。

比如那個心機……老實說,劉瑞研究了兩三年都沒搞懂心機是怎麼加的。而與心機一樣難搞的就是書畫,因為劉瑞用了二十年的現代漢語和簡體字,想要改成古漢語模式和隸書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重要的是,西漢的標點符號也與現代的標點符號差別很大,而且在排版上也與現代書籍有著很大區別,看的讓人非常難受。

【等我當了皇帝就把排版和標點符號都規範清楚。】

相較於宋代那多到冗官的讀書人數量,西漢不僅沒有白紙,沒有雕版印刷,沒有科舉制度,甚至連語言都沒法做到統一。

是的,你沒聽錯,西漢時中國人甚至做不到語言統一。雖然在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後,規範了文字,制定了官話,但是自他封禪到劉啟登基,各地的官話普及率低到讓現在的川藏新蒙都能聞之落淚,挺直腰板地表示他們的普通話及格率還是很高的地步。

畢竟在古代文盲率和交通不發達下,沒有拚音,沒有扶貧政策,上頭就是喊破了嗓子,缺乏學習官話渠道的底層百姓也是一臉懵逼。

最著名例子的便是秦朝的博士官伏生。

此人和張蒼一樣,是從秦始皇時期活到今天的老古董,並且在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間藏書時保留了《尚書》的殘卷。

然而等漢家尋求《尚書》博士時,隱居的伏生和其女羲娥不懂官話,只會雅語,所以才有了晁錯的上位。

而從國家穩定的角度來看,秦始皇規範文字就是為了讓百家收心,民族統一。但是只在文字上進行統一還不夠,必須要讓官話的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否則在交通不便+文盲率極高+藩王士族的搞事下,老劉家的削藩永遠沒有結束的那天,並且之後的科舉集權也沒有土壤。

【漢武帝當年搞「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吧!】劉瑞關掉系統頁面,忍不住嘆了口氣。

愚民政策。

愚民愚官。

最後亡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