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第71章 第 71 章
「殿下是有不滿意的地方嗎?」蜀郡守小心翼翼地打量著劉瑞的臉色,邀功似的將其請到某處井口,自信滿滿道:「若論井鹽的產量與品質,蜀郡若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旁的水井都還只有十七八丈時,咱蜀郡的鹽井就可搭六十餘丈。」

劉瑞順著蜀郡守的目光瞧去,只見在直徑可觀,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的井口上架著個做工複雜,有不少齒輪帶動的大滑輪,上頭的繩索一頭勾著鑿井工具深入井底,一頭由牲畜進行拉動。

看到此處,劉瑞不知該感嘆西漢已經有了最簡單的機械常識,還是該為眼前的寒酸場景捏把冷汗。

至於郡守引以為傲的六十丈鹽井……劉瑞真是吐槽無能,隻想說句:「謝謝,並沒被安慰到。」

說句不中聽的話,就算沒有眼前的鑿井工具,靠把鐵鏟從秦昭王年間挖到現在也能挖出百米深井。

「哎……」劉瑞揉著太陽穴,忍不住嘆了口氣,想著該從哪裏開始。

「先讓人散場吧!」被劉瑞帶來的趙非樂和趙石子沉迷研究劉瑞提出的製鹽程序,二者從關中到蜀郡的路上沒怎麼睡過,不是在改進工圖就是在優化流程,甚至用沿路的材料做了個模型來測試他們的猜想:「按照家上(太子近臣對太子的尊稱)的設想,此地的火井(天然氣井)可以替代柴火熬鹽,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讓附近的居民散開,待我們確定火井和黑滷水的開採位子再過來幫忙。」

「善。」劉瑞點了點頭,讓人給附近的居民一筆補償,就讓他們儘快搬離。

趁著居民搬離的功夫,郅都安排附近紮營,而被派來監管工匠的少府監則安排隸臣砍樹削竹,搭建工地。

順帶一提,這位叫汲衛的少府監並不是之前接待過劉瑞和薄戎奴的那位,而是協助少府令和大匠處理工程的實踐派。

劉啟安排這位的理由除了汲衛有著極為豐富的工地經驗,便是此人家學淵源,六代為官,且在關中的黃老學裡有著極為顯赫的地位,因此受到章武候和丞相的推薦,被派來盯著郅都和蜀郡官員,避免他們輕慢劉瑞。

「汲黯和汲仁的父親啊!」劉瑞一邊修改工圖,一面打量做事穩妥的汲衛。

歷史上的汲家雖然比不上從漢文帝時一路風光到隋唐的竇家,但在西漢的鼎盛時期也有二三十人同朝為官,幾乎是明目張膽地形成學閥。

劉瑞:不愧是西漢,總能做出超出常理的事。

「關於火井運輸的事兒,家上提議用中空的竹子和圓木為管道,但是在銜接處和轉折處依然有爆炸的風險。」戰國時雖已發現了火井,但是由於人們的認知不足,當時的工匠極為頭鐵地往井裏扔了火把,結果引發了爆炸。而待危險散後,人們用竹筒盛著井裏的火光可保一天不滅。

鑒於巴蜀一代多鹽井,所以火井資源也極為豐富,當地採鹽工人也善於使用竹筒儲存火井裏的可燃氣體,在一定程度上頂替了油燈與蜜蠟。不過因為火井的危險性極高,巴蜀一代的普通人寧可忍受油燈的騷味也不敢在家放個爆竹。

除了運輸問題,如何提高鑿井效率與采鹵時的壓強問題也是趙氏父子頭疼的來源。

劉瑞的想法很好,也很有操作性,奈何這個世界的冶鍊技術還不達標,化學水平最高的就是裝神弄鬼的術士,而他們在秦滅後要麼去蓬萊找徐福,要麼轉文科成為黃老學在少府的中堅力量。總之就是劉瑞在關中釣了半天也沒等到拿長生不老忽悠他的術士,反而還被劉啟罵作有病。

「管道方面可以用麻布纏緊後塗一層桐油進行二次加固。」劉瑞在模型上示範了下,給出意見:「實在不行就在麻布桐油的二次加固上用熟石灰進行三次加固。」

感謝諸葛亮,感謝北宋人民,感謝明清工匠的智

慧讓劉瑞在土著面前不至於一點用都沒用:「只是這種管道在地上運輸時還算有用,一旦深入六七十丈的鹽井就會變得無比脆弱。」

彼時雖然沒有壓強一說,但是對「氣」也有了比較淺顯的認知,算是民科推動物理髮展。

而在與趙氏父子相處過程裡,劉瑞也再次意識到將墨家收至麾下的重要性。

少府的工匠襲成秦製,大多是子承父業或是隸臣帶隸臣,這麼做的好處是能流水線一樣高效地培養出熟練工人,讓他們在各大工程裡積攢經驗,以老帶小。而缺點則是這套體系抹殺了工人的創造性,並且由於技術力的缺乏與對熟手工人的需求欠缺,這群人大都只有最低程度的教育水平。即便是從官宦人家沒入奴籍的,也會在繁重的工作下無心創造。

相較之下,墨家不僅是現成的人才庫,更有一套培養工程人才的完成體系。

如果說少府是個大工廠,能帶出一批熟練工,那墨家就是實驗室和實驗場所兼有的工業大學,專出工程師的那種。

至少在這個年代,無論是漢朝還是中東的安息帝國,亦或是千裡之外的羅馬希臘,搞發明的要麼是家裏礦,要麼家裏有礦的人給包養了,總之要靠個人力量成為民科專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尤其是在親自對比過普通工匠和趙氏父子的差別後,劉瑞更是壓力滿滿。

「要不讓趙氏父子給少府的工匠進修一下?」劉瑞與趙氏父子聊的口乾舌燥,趁著二者實驗的功夫招來汲衛,吩咐道:「你這幾天觀察下本地的製鹽工人和少府派來的工匠,看看有沒有聰明好學的願意跟著趙家父子精進一二。」

汲衛聞言詫異地看了眼劉瑞,不知太子此舉有何深意,但是還是沒多問地立刻照辦。

「家上,您看把取鹵的竹筒改成這樣可以嗎?」趙非樂的手腳很快,在與劉瑞交流後便就地取材造了個迷你實物。

當下的井鹽技術只能取幾十米的表層滷水,採用的也是取水的笨辦法或是扔個吸水物件帶上滷水,效率低到令人髮指,並且對採取深層的黑滷水毫無意義,所以劉瑞和墨家改進的不僅有鑿井工具,還有取鹵技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