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第105章 第 105 章
稅收改革?

取消人頭稅?

將雜稅併入田稅,並且允許擁地不足兩公頃的黔首將稅收折成銅錢。

晁錯聽完申屠嘉上表的內容後皺了下眉頭,知道這肯定不是申屠嘉能想出來的,多半是皇帝或太子的主意。

至於為何由老丞相提出,還不是因為承襲秦製的軍功體系讓勛貴們成了僅次於皇帝藩王的大地主。甚至像周家,酈家,李家這樣的將帥世家過得比藩王還滋潤。

沒辦法,培養一個將帥的成本遠勝於培養一名博士。

窮不習武,富不教書。

能當將帥的要麼像吳起周亞夫那樣家有巨資或家學淵源,要麼是像韓信關羽那樣天天賦異稟,生來就是吃這口飯的。再不濟也得像衛青那樣有個好姐姐,讓你有機會接觸兵家的諸多典籍。

由此可見軍功集團的地位有多麼穩固,其封閉性與傳承性從秦朝的王蒙兩家到西漢的周李兩家可見一般。

而陛下此時對稅收動手,無疑是戳軍功集團的肺管子。

這可比削藩刺激多了。

晁錯的腦海裡上演著天人交戰。

而反觀支持改革的周亞夫與申屠嘉上頭頂著皇帝的威脅目光,下頭扛著勛貴外戚們的幽怨眼神,真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好在劉啟流氓歸流氓,也不至於在朝會上翻臉不認人,所以搞定稅收改革後,終於提到眾人關注的科舉問題:「廷尉關的那些鬧事學子們也該放出來了。」

「念其是初犯,這次就不杖責,只是取消下次科舉的資格。」施壓過後的劉啟突然變得很好說話:「再者,朕也與眾博士們商議過,採取太子的公開政策,日後將在科舉放榜的同一時間公佈上榜學子的答卷,並且於瓊林宴上增加殿試,允許各大學派與上榜學子切磋技藝,也算是為瓊林宴添個彩頭。」

「陛下聖明。」聽了這話,以晁錯袁盎為首的實幹派都鬆了口氣,知道那些沒用的紈絝們不能走後門了。

不過這些彌補措施並不是各大學派所關注的。真正令他們抓心撓肝的是皇帝對科舉結果的態度與太子會不會大批任用儒家子弟。

值得慶幸的是皇帝為了各大學派和勛貴們的臉面沒有公佈誰是那個得不配位的人,而是默默取消他們的進士的身份和其參加瓊林宴的資格,勒令其在六年內不得為官。

不幸的是以法家和黃老家為首的各大學派鬧了這麼久,鬧得這麼大也沒能讓儒家傷筋動骨,反倒鞏固了儒家在世人眼裏的「第一學派」印象。導致那些原本對儒家抱有小怨的小吏們思來想去後,還是將兒孫送回儒家課堂,反襯著黃老家和法家冷冷清清,頹勢盡顯。

「父皇這手借刀殺人著實漂亮。」朝會結束後,劉瑞被宦官令請到宣室殿裏,一坐下便恭喜道:「讓老丞相來當那個上表改革的人……只怕那些武將出身的勛貴們也徹底懵了。」

「怎麼,你不後悔朕把你的良策扣到丞相頭上。」劉啟聞言有些意外道:「你可知道這個改革若是成功了,青史上必定會有極高的評價。」

劉啟瞧著鎮定自若的劉瑞,半是玩笑,半是認真道:「那時可沒有你的一份哦!

「有沒有兒臣的一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丞相為首的功勛們決定挨刀了,但不意味著底下的官吏們不願掙扎。」劉瑞學著劉啟的樣子,玩笑般的說道:「三年清縣令,五萬兩黃金。家中有碩鼠,窩裏遍白蟻。」

劉啟收起打趣的神色,眯了眯眼睛,等著劉瑞繼續吟道:「廟小聽妖風,池淺見王八。」

「若無高個兒頂上頭……哪有矮子到處偷。」

「噗!!」劉啟聞言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道,過了會兒才撫平胸口,緩緩道:「你說的

對,那些勛貴們要是都認命了,底下的官吏們也得把搶的都吐出來,更不好挖勛貴們的牆角。」

提到挖牆腳一事,劉啟的眼睛裏閃過一絲殺意:「之前徹查隱瞞的田地和庸耕數量時不就是碩鼠窩裏有白蟻嗎?」

「勛貴們偷朕的,小官們偷勛貴們。」

「結果他們偷來偷去,反倒是一無所有的黔首們怒罵天道不公,皇帝無德。」

「呵!」

劉啟冷笑道:「到頭來都是朕的錯了。」

「若是按照黔首們的固定思維,除了父皇也無人可怪了。」劉瑞的話讓怒意上漲的劉啟如同按下了暫停鍵,嚇得宦官令心肝一顫。

這是能對君父說的嗎?

太子,你不能因為你是太子而肆無忌憚吶!

好在劉瑞趁著劉啟宕機的功夫補充道:「大漢官員千千萬萬,那些想收成如何,兒女如何的黔首們真的明白折騰他們的人是誰嗎?」

「可不得怪到皇帝頭上。」

「那照你的說法,朕就活該背鍋嘍!」劉啟笑得非常恐怖,聲音卻是軟和了不少,弄得室內真的有種暴風雨前的寧靜。

「狗官者豈能無策上任乎?」劉瑞知道作死的底線在哪兒,於是避開極為鋒利的問題,委婉道:「父皇英明神武,想必是有解決之策才會讓兒子過來漲漲見識吧!」

「哼!」這時倒是回拍你阿父的馬屁了。」劉啟依舊嘴上罵著,但卻對劉瑞的態度好了不少,甚至流露出滿意之色:「碩鼠多了就養鷹犬,白蟻多了就養斷木(啄木鳥)。」

「總有些眼裏容不得沙子的會出手,或是你來幫朕逼出被迫出手的人。」劉啟終於泄露他找劉瑞的第二層目的,意味深長道:「也就是在晁錯上位的這幾年裏迎來了法家的復興,可是你這潑皮無賴地搞了場科舉,反倒是讓法家有些下不了台。」

說罷,劉啟還抽空喝了口茶,慢悠悠的語氣像是在聊無關緊要的事:「他們本想聯合黃老搞殘儒家,但卻被咱們拿來當槍使。」

「父皇這是要抬法家?」劉瑞聞弦歌而知雅意道:「想想也是。內史大人那麼聰明的人,反應過來後肯定會向父皇訴苦。」

甭管黃老家和法家的初衷是什麼,但是就像清末時的小白菜案那樣,鬧到最後已經與當事人無關,而是和當事人背後的勢力較量有關。

好在黃老家和法家都有自己的基本盤,所以二者在反應過來後痛快認下當槍使的命運,但也要在皇帝面前哭訴一番。

能撈一筆是一筆,皇帝從手指縫裏漏點東西總比他們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強。

「晁錯是把好刀子,鋒利又不傷人。」利用歸利用,可是他們君臣這麼些年,晁錯幾乎是看著劉啟從剛成婚的半大小子成長為陰晴不定的君王,所以在劉啟那兒還有幾分香火情:「朕活著,他便能活。朕死了,他便死了。」

「郅都也是一樣的。」

「周仁和先帝寵愛的鄧通也是一樣的。」

說白了都是皇帝的黑手套。

「不同的是鄧通是替先帝撈錢,而晁錯和郅都是替朕殺人。」末了,劉啟還瞅了眼劉瑞,若有所思道:「你在前十裡挑了兩個法家子弟,但又沒讓他們拿下較好的名次,估計也是在挑快刀。」

「只是這快刀與快刀間也是有差別的。」父子獨處時,劉啟不免推心置腹道:「好刀要保養,不可輕易甩了出去。」

「兒子明白。」劉啟提示了這麼多,劉瑞也知道該怎麼做,無非是從太子宮裏給法家一絲壓力,讓他們願意去杠欺上瞞下,不服改革的官吏。」

只是……

「如果有自家人打自家人的熱鬧,你知道該怎麼做吧!」

「明白。」劉瑞信心滿滿道:「想必兒子不提

這事,也會有表舅(竇嬰)幫忙解決。」

若是能看法家的笑話,想必那時的儒家一定會新仇舊恨一起報,而黃老家也不介意踩上一腳藉此去打晁錯的臉。

「這一天天的,儘是些為難人的事。」劉瑞回到太子宮後也沒空休息,而是把申屠嘉呈給皇帝的上表又看了幾遍,盡量把一兩千年後的政策修得適合當下的局勢。

【若非彼時的鑄錢權還未收回,我也不必在折現上加個僅限於擁地不到兩公頃的黔首。】

【還有改後的銅耗問題與銅糧的兌換率。】

劉瑞的眉頭越皺越深,切身體會到改革的不易與困難重重。

能不能實施倒是其次,關鍵是實施後會不會有人卡BUG導致越改越亂。

雖說在攤丁入畝後減輕了黔首們的負擔,可是減輕並不代表不納稅。相反,若是那些佔地多又不想納稅的地主商賈們掙紮起來,一定會在可以折現的黔首身上動動腦筋,藉機抬高銅錢與糧食的兌換率,導致黔首不僅沒有拜託負擔,反而過得更艱難。

所以……

還是得把吳王那個老匹夫給解決掉,然後伺機收回鑄錢權,才能保證地主商賈們不會操控銅錢糧食的兌換率來給自己間接避稅。

只是……

「吳王這廝兒還真能忍啊!」處理完公務的劉瑞喃喃自語道:「燕太子與楚王都化成白骨了,也不見他有所動靜。」

難道真的放棄與關中做對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