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老頑童的兒子有多難》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宋的國策
第二日,眾人收拾好行李,便一同北上。

周念通跟真德秀說好了,去見一見金國與蒙古大軍的對峙,再前往蒙古一趟,然後便回。

旅途之中,周念通與郭靖切磋了數場。

不得不說,郭靖雖然智商略有欠缺,但是實際上在武學上的天資與悟性相當高。

這半年多來,他雖然四處奔波,但是並未荒廢武功,日夜勤練不輟,功力大進,二人之間的差距大大縮短,周念通現今要壓製他竟然已經開始感到吃力了。

當然,這不是說周念通半年來偷了懶,實際上到了周念通如今的境界,要在武學上每取得一個小突破都已經相當困難了。

當然老弟周恆通那種開了掛的傢夥除外……

……

在二人切磋之時,李莫愁也與小黃蓉一併切磋了幾回,目前李莫愁勝數佔優。

二人都是名門之後,家學淵源,難分高下,這主要是李莫愁要比黃蓉大上兩歲,功力更深些,此外,初學乍練的玉女素心劍法實在無解……

四人練武切磋之時,新加入的同伴真德秀那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驚呼叫好,因為他不是江湖中人,完全不會武功,幾人倒也沒什麼避諱。

就是有時候周念通總覺得哪裏不對勁,真老頭你那眼神不太對啊,他們是切磋又不是耍猴的啊喂!

除了練武,周念通與那真德秀攀談,倒是對其改觀不少。

他原以為這般位高權重的高官,又是著名的理學家,必然是頑固死硬的老封建,老古板,不見那些明清之時的腐儒禍國殃民之態?

哪知這一聊上,倒是叫他刮目相看!

這真德秀雖然也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挺頑固,但大多數時候表現得相當寬容,對周念通閑聊之時無意間拋出的後世思想新理論也很好奇,接受得很快。

此人言語還頗為風趣詼諧,引經據典,將李莫愁黃蓉兩個小姑娘逗得大笑。

這可真是顛覆了周念通的觀念了,理學家要都像真德秀這般,何至於後世遭遇那麼多罵名?

不過也是,這理學剛剛誕生沒多久,一門新的學問在誕生初期總是充滿生命力、可以接受吸納新知識新思想的,現在理學家們也不是以後那些迂腐頑固的老古板,至於後世……只能說好好的經硬是叫那些歪嘴和尚給念歪了!

……

周念通還跟真德秀聊了聊現今大宋與蒙古結盟共滅金國的國策,也不怕犯什麼忌諱。

周念通直截了當,直言大宋此舉簡直是愚不可及,將會生生毀滅掉自己與強大蒙古之間的唯一屏障,面臨最為危險的局面。

真德秀卻持不同意見。

他指出,大宋朝堂上雖然也有不少奸佞之輩比如史彌遠(他真某人與史彌遠乃是政敵),但大多數人還是很忠直的(濾鏡視角),才幹也遠超常人,怎麼會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別的不說,大宋聯金滅遼,而後險些被金所滅的舊事不過百年,那可是前車之鑒!

眼下這宋蒙結盟滅金,並不是史彌遠那般權傾朝野的奸臣獨斷專行,乃是無奈之下的最優解,是朝堂之上各位大人殫精竭慮做出的、現今對大宋最為有利的方案!

說到這裏,真德秀竟是對金國上下破口大罵了起來。

他言這金國統治者簡直都是豬腦子,面對蒙古大軍連戰連敗不說,明明尚有還手之力,竟被對方嚇得遷都開封汴京,將北面大片土地拱手相送,不但自行切斷了北逃的後路,也丟失了大片戰略迂迴的空間,國力也因此大衰。

不但如此,明明面臨蒙古那般強大的威脅,不思團結大宋共同抵抗,反而盲目南下爭奪地盤,跟宋國大打出手!

這金宋兩國原本就有世仇,宋人對金人恨之入骨,金國若是在危急之時對大宋好言相求,主動免除歲幣,爭取宋國的支持,或許大宋朝堂上還會考慮跟金國結盟對抗蒙古的可能,但是被他們這一鬧,徹底沒門兒!

——他們朝堂之上的高官們也怕被群憤激昂的百姓堵門罵啊!

再看金國,丟失了大部分土地,精銳軍隊要麼被蒙古殲滅,要麼損耗在南下跟大宋的征戰中,現如今已經是日落西山,回天乏術。

而今,金軍雖然與蒙古大軍尚且還在潼關-黃河防線上對峙,實則已經只能被動挨打,蒙古遊騎可以隨意深入金國腹地,攪得處處烽火,甚至現在宋金交界線上,都已經能夠偶爾看到蒙古遊騎的身影!

這種情況下,金國已經不足以成為宋蒙之間的屏障,可以說已經滅亡在即!

因此,跟金國結盟對抗蒙古已經是完全不現實的方案,此時大宋需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在金國滅亡之時獲取最大的利益,以應對之後直面蒙古的危機!

唯一能做的,便是趁機「和蒙攻金」,盡量拖延必將到來的宋蒙大決戰,使南宋獲得足夠的準備時間。另外,這樣也可以趁機搶得一些金國的舊地盤以增加戰略縱深,並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實力,稍作威懾。

這才是現在大宋做出聯盟蒙古,共同滅金決策的原因,這是大宋唯一的正確選擇,要怪就只能怪金國君臣自己作死!

……

真德秀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聽得幾人連連點頭,周念通更是將之與之前完顏洪烈的辯論對照,深刻感受到一流政治家與二三流之間的差距。

原來宋國朝堂上下並不都是白癡飯桶啊……

想想當日與洪七公黃藥師密談時,二老也說過類似的話,告訴周念通宋蒙滅金乃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另作打算,不得不說還是老一輩人看得通透!

只是大宋朝堂上目前的應對雖說並無錯處,但時局淪落到這一步,終究還是國策的問題。

大宋自詡華夏正統,炎黃子孫,文化上成就頗為燦爛,經濟也是數一數二。

唯獨這軍事與國際地位,實在是一言難盡!

說起來,不同於漢、唐時期時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宋朝從建立起就先天不足,僅僅偏安南方,始終處於北面遊牧民族威脅之下。

遼國在時,整日被遼國欺負,卑躬屈膝年年輸送歲幣,屈辱之極;

遼國滅亡,北面鄰國換成金國,那更是屈辱,險些被人家滅了不說,更是直接對人家稱臣納貢,後來又自稱侄國,硬是矮一大截!

到如今金國勢弱蒙古崛起,幾國博弈間,宋國仍是最弱一國,只能小心翼翼精心算計,夾縫中求生存,三個雞蛋上跳舞!

朔源起來,恐怕要把一切歸結於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頭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