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淺評水滸傳》浪淘沙 —淺評水滸傳26
第三篇-佛門之地無凈土

智清長老也犯戒—大相國寺

花和尚魯智深,兩次醉打山門,違反了清規戒律,惹了眾怒,被智真長老趕出五台山。佛門也要給出路,打點行李,拿著十兩銀子,到京都大相國寺真長老師弟智清禪師處,討個出身。

拜辭了智真長老,肩扛六十二斤鐵禪杖,走上行程。一路夜住曉行,遊山玩水,到也愜意。

桃花莊暴揍桃花山小霸王周通,義救劉太公之女。這就是英雄好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走到荒山野嶺瓦罐寺,花和尚魯智深聯手好兄弟九紋龍史進,鬥殺惡僧惡道生鐵佛崔道成、飛天夜叉丘小乙。這就是英雄好漢,逞強除惡。

火燒瓦罐寺,兄弟兩個叉路口分別,一個無奈落草為寇,一個京城討個出身。

魯智深不日來到京城大相國寺。山門高聳,梵宇清幽。時時護法諸天降,歲歲降魔尊者來。晨鐘暮鼓三注香,善男信女九叩首。

魯智深見了知客僧,掛卯記名,引見大相國寺方丈主持智清禪師。

智清禪師與智真長老,同門師兄弟,師從少林,數十年的修為,終成正果。智真長老尊從師命,到清凈之地,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文殊院當了主持,繼續修行。佛法無邊,學無止境。

智清禪師,耐不住寂寞,願到繁華的都城,見見世面。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如其所願。

喧鬧的都城,嘈雜的市井,官府的銅臭,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寺方丈住豪宅,購豪車,天天錦衣美食,美女前呼後擁。玄奘寺主持,為幾兩碎銀,臉都不要。可謂胖頭和尚,瘦道士。凡塵俗子,人間煙火,性情使然。

魯智深參拜了方丈,將真長老的信函,交與禪師。智清主持看到師兄千裡之外的書信,高興之情,溢以言表。扛過槍,同過窗,人生兩大鐵。多年的師兄弟之義,歷歷在目。

清長老一邊看書信,一邊微皺眉,看了一遍,又翻復。抬頭看了看魯智深,叫知客僧按排素齋素飯。將首座、維那、都寺、監寺等眾僧,召集一起,開個臨時擴大會議。

「諸位,現在我們召開一個臨時會議,出席的有在家的有關人員。這次會議的主題,關於新來掛搭僧人魯智深,工作按排問題。希望大家踴躍發言。」

智清長老作為班長、領頭人,先有了開場白。見眾僧默默無言,長老道:「大家都知道,貧僧與真長老,師出同門,情同手足。照理說對魯智深,高看一眼,厚愛一層。但是,師兄好不分曉,這魯智深俗名魯達,原是渭州兵馬提轄。因打殺了人,落髮為僧。在五台山活佛聖地,兩次醉打山門,犯了眾怒。容留不得,到大相國寺,討個出身。我若不留,師兄處不好交代。諸位拿個意見。」

這智清禪師,一氣之下,犯了佛門五戒。勿嗔、勿怒、勿妄語。都城的俗習,市井的手段,性情使然,習慣成自然。

眾僧習以為常。知客僧道:「我初見魯智深,相貌醜陋,面露凶光,非為善之輩。」

知客僧也犯了佛規,勿妄語,眾生平等。老師就是這麼教的,毒教材培養的學生,禍害一代人。

都寺道:「將此人留在寺中,後患無窮。我倒有個主意,酸棗門外,咱們的大菜園子,附近的幾十個破落戶,好吃懶做,非偷即搶。看園子的老和尚,受盡了欺負。魯智深肩扛的大鐵仗,有點分量,正好讓他當個菜頭。一遠離寺院,二保菜園子平安。物盡其用。」都寺也犯了佛規,勿妄語,眾生平等。

智清長老啞然,這都寺腦瓜子好使。

清長老叫來魯智深,說明來意。花和尚可不高興了,「我不要當菜頭,真長老說讓討個職事僧做。」

清長老手下有人才,首座笑道:「師兄,我們的寺院不大,但職責分明。首座、維那、侍者,清閑職事,沒有三十年道風,做不來。都寺、監寺,主管財物。二十年道風。此都是上等職事。」首座嘴甜,最能忽悠。

「有藏主、浴主、院主,各有所管,此為中等職事。十幾年道風。」

魯智深道:「我不要當菜頭,要當就當都寺、監寺。」

首座又笑道:「師兄,你初來乍到,菜頭職事,不小了!」

恰如太白金星忽悠美猴王。大王,弼馬溫在天宮官職不小了。知足者常樂。忽悠一時,忽悠不了一時。至有孫大聖大鬧天宮,花和尚落草為寇。

首座說道:「師兄,塔有塔頭,廁有凈頭,菜有菜頭。各有職事,一到三年的道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魯智深聽得腦袋直迷糊,但知有希望升到都寺、監寺,心滿意足了。政治思想工作,可見一斑。花和尚高高興興去酸棗門上任。

總論:一、大相國寺,都城寺院,佛門中樞。等級森嚴,處事市井,為人世俗。施耐庵寫出了,禪師方丈、首座、知客以下眾僧,潛移默化,已入凡塵。上樑不正,下樑歪。佛門之地無凈土。

二、金聖嘆評水滸傳,說魯智深有大段不及武松處,不知其可?一家之言。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義救金翠蓮父女;暴揍小霸王,義救劉太公父女;除惡僧道瓦罐寺,為民除害。水滸傳人物第一人,天神,上上人物不為過。

深讀、細讀,才能讀出名著真滋味。

下一篇-路見不平真好漢

拔刀相助是天神-魯達魯提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