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淺評水滸傳》第一篇 亂自上作2
二、高俅其二

官大一階壓死人父債子還忠孝門-王進

時機來了不由人。人走時機馬走驃,兔子走時機打不著。

高二祖墳上冒青煙,直做到殿帥府太尉。那個爽!那個樂!那個鼻涕冒了泡。

端正正官帽,邁四方方步。昂首、挺胸、提臀、正視,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誰叫咱官居一品太尉,氣人不!

「來人,升堂!」

聲音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平穩中帶著威嚴。官威嗎!官場上必修課。你懂的!幾天來細心揣摩,反覆練習,臨場發揮,感覺良好。齊天大聖頭戴朝天冠,腳穿天官靴,那叫沐猴而冠。我高太尉廟堂之上,可不能學那孫猴子,惹人恥笑!

「稟太尉!所有公吏衙將、都軍禁軍、馬步人等,均已到齊。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抱病未痊,唯缺一人。」旗牌官聲音宏亮。

高太尉低頭看了看點名冊,沉思片刻。勃然大怒,一拍驚堂木。

「大膽王進,你不過小小禁軍教頭,走地誰的門路?仗著誰的勢要?你爺不過是耍花槍、賣狗皮膏藥的街頭混混。前官沒眼,參你做個教頭。竟敢藐視官府,小瞧本太尉!來人!就是綁也給我帶來。」

高太尉那個怒啊!前些年,高二年輕氣盛,依仗刺槍使棒,見人不服。見到王進父親王升。洪教頭對豹子頭,就是那麼個架勢。高二這小子嘴裡還不乾不淨,口吐狂言。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被王升一棒打得三、四個月不起。

這高二不是反思自己學藝不精,而是暗恨王升下手太狠,讓自己丟了臉面。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這正是寧若君子,不得罪小人。

如今王升兒子王進歸我點視,父債子還,天經地義。

這高太尉話趕話,有些口無遮攔了。不但把王進父子貶的嘛也不是,把前官同僚,也臭了一通。人走茶涼,一日權在手,那個大膽敢發聲?高太尉就有這個底氣。

看到太尉暴怒,旗牌官輕聲回道:「稟太尉,王教頭的確身體不適,請假手續齊全,病歷、診斷證明...。」

「多嘴!本太尉命令,誰敢不聽?」

旗牌官吐了吐舌頭,咽了口唾沫。王進勉強過來參拜,恭敬隨堂聽令。

「大膽王進,托誰的勢要,藐視官府,小瞧本太尉。請了長假,吃著空餉,國家養著你們這幫蠹蟲。」高太尉大義凜然,官人嗎!就要有當官的樣子。

「稟太尉!小人的確抱病未痊,不敢謊報。」王教頭一臉病態,小心應答。

哎!這小子還敢回嘴。

「有病你還來?可見裝的不是?對你等玩猾之輩,不能客氣。」

真是官字兩張口,官大一階壓死人。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來人!給我加力打這小子。」高太尉一聲令下。

那王進官場多年,人緣還是不錯。眾將求情,高太尉也知眾怒難犯。忍了那口氣。

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躲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改天好好收拾你小子!

王進能不怕嗎?一籌莫展。婦女能頂半邊天,王母經得多,見識廣,三十六計,走為上,溜之乎!

王進攜母,風餐露宿,闖蕩江湖,邊關效命。

總論:一、高俅上任伊始,公報私仇。教頭王升的仇怨,降落在其子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頭上。金聖嘆所說,高俅來而王進去矣!亂自上出。

二、王進為忠孝之人,施耐庵寫出王進攜母逃難,母子兩人字句十餘處。此謂孝。王進為權臣打壓,沒有落草為寇,而亡命邊關,為國家效力。此謂忠。

三、名著就是名著,在王進點卯一段,施耐庵信手拈來,有病你還來?句句把高太尉霸蠻、無賴的嘴臉,展示給讀者。推敲兩字不為過。

細讀、深讀才能讀出名著真滋味。

下一篇、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