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晉塢》第二十四章 半渡而擊(下)
此時渦水東岸,見西岸已經開始交鋒,桓宣也下令進攻滯留東岸的支雄先鋒。

「這是勁旅,何況以騎兵為主,放棄營寨主動進攻,會不會太冒險了?」

桓宣按劍而立,不動聲色地說:

「我方主動進攻,不是為了擊潰敵軍,而是為了牽製敵軍。渡河的都是精銳先鋒,如果把這些人放去西岸,哥哥就危險了。」

他又將目光移向渦水西面,露出了笑容:

「何況,現在河西局勢大好,滯留在東岸的敵軍已經奪氣,我們兩千人,也未必不能戰勝對方的一千精銳。」

桓宣說得沒錯,此時西岸支雄軍本來依託營帳結陣,但新軍勇猛非常,精力充沛,支雄部厭戰高漲,疲憊不堪。兩相比較之下,戰局居然呈現出了一邊倒的局勢。

桓景騎著馬,站在一個小土坡上,望著戰局,不住地感嘆這個時代的農民為了保衛自己的田地可以爆發出多麼驚人的戰鬥力。

在千裡鏡中,面對敵方營帳的鹿角,有士卒身中數箭,也要拚死把鹿角搬開。面對敵人落單的騎兵,從前通常會轉身迴避的新軍步兵,現在卻持長矛一擁而上,戳得騎兵進退不得。

桓景倒是覺得新軍士兵們有些太拚命了——這些士卒都是未來軍隊的骨幹,現在這麼不顧傷亡地進攻,有些可惜。他和士兵們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傷亡過大是他不願看到的。

而且現在戰場之上還有兩朵烏雲:

首先是敵人騎兵的動向。支雄的本陣看似即將崩潰,但除了少數落單騎兵被挑下馬來,其餘的騎兵都撤退到了後方。

桓景算是看明白了,支雄是打算棄卒保帥,以步兵本陣為代價,為後方騎兵的集結拖延時間。支雄軍隊的精華全在於騎兵,所以即使擊破步兵本陣,勝負依舊尚未可知。

其次是對岸的情況。率先渡河的一般都是軍隊中最精銳的部分。現在看來支雄顯然是把除親衛之外的大部分老營渡過了渦水,而把步兵還有王彌舊部留在了南岸。桓宣那一兩千人,真的可以和石勒軍的精銳抗衡麽?

如果鄧嶽的水師能到就好了。桓景想起來幾日前在城父和鄧嶽的約定,拍了拍自己的腦袋。也算自己考慮不周,當時倉促之下,只是約定鄧嶽準備完畢,便帶船南下,卻忘了限定具體日期。

「敵人往南面逃了!」

「我軍勝了!我軍勝了!」

突然新軍營中爆發了歡呼,桓景拿起千裡鏡一看,支雄後方的騎兵正向南疾馳,看上去像是想要逃跑。

不對!桓景多疑的本能再度被激發:騎兵雖然是在後撤,但是隊形有序,並且快速朝西方移動,似乎只是想要繞到視野之外,從新軍側面再度進攻。

幸虧有千裡鏡,己方視野比對方遠那麼一點點,不然支雄的計劃或許真的能成功。

「沒有投入戰鬥的後備還有多少人?」

「大約一千人左右。」一旁陳昭之答道。

「後備軍聽好了,拿好長矛!隨我去軍隊西側,」

桓景軍中一向有約五分之一的軍隊留作後備,正是為了應付這種不時之需。後備全數來到西側弩兵為主的薄弱處。

新軍的後備採用輪值制度,今天剛好輪到他們作為後備。前方廝殺得正緊,自己卻是整日滯留在後方,沒有加入戰鬥,這些士兵不禁感到憋得慌。現在見自己有用武之地,不禁一個個摩拳擦掌。

在桓景的命令下,弩兵佯裝依舊正常射箭,而只要敵軍以來就主動潰散。而後備皆持長矛,只是靜靜等待對方送上門來。

果然不過一刻鐘時間,西面揚起了沙塵,約千餘騎兵,繞道西側,在支雄的指揮下展開了最後的衝鋒。

「大家穩住,敵軍還有半裡!」桓景軍前,測距員高聲喊道,這些人都是桓景精心挑選的眼尖的士兵,之前用來判定弓弩射程,也是靠的他們。

「還有一百丈!」

「八十丈!」

「六十丈!」

弩手們按捺住心中的恐懼,佯裝自己還沒發現敵騎的衝鋒,而矛兵們也屏息凝神,希望能在敵軍到來的那一剎那,立刻挺身而出。

「四十丈!弩手後撤!」

弩手聞言,送下一口氣,佯裝見到敵騎來襲,紛紛向後敗逃。此時在支雄的騎兵看來,或許這些孱弱的弩手已經喪膽了。

「二十丈!矛兵出列!」

此時圖窮匕現,支雄騎兵眼中突然出現一片由長矛組成的荊棘叢,新軍的後備從地上撿起了早就準備好的長矛,剎那間組成了一道死亡之線。

面對如此情景,少數反應快的騎兵試圖回馬,但後隊正在衝鋒,哪兒能立馬停下來?這些人大多被後隊掀翻落馬,隨後

而大多敵騎只能硬著頭皮向矛林衝鋒,結果不言而喻,

騎兵好像海潮拍在礁石上,撞了個粉碎,然後潰散了。支雄本人也在騎兵後隊,見勢不妙,隻得下令後撤,然而他卻聽見了身後一聲高叫。

「騎兵隊,出擊!」

桓景的騎兵本來由從前在王浚手下任職的高肅,採用幽州騎兵的嚴苛法規,訓練出的衝擊騎兵,可以進行牆式衝鋒,一直被當做總預備隊。在苦縣分兵之時,高肅領一百騎兵被派去護送苦縣殘兵回譙城,桓景軍中正是其餘的兩百騎兵。

此時,陳昭之領頭,新軍騎兵們奮勇向前。支雄的騎兵們皆披重甲,試圖逃脫,卻發現新軍在身後緊追不捨,甚至越來越近。他們向後望去,新軍騎兵也如一道由長槍組成的牆,向自己快速接近,並不斷碾碎落後的同僚。

原來,桓景對於新軍騎兵做了一個微調。新軍的對手主要是以騎兵為主,而由於馬匹緊缺,新軍騎兵的規模始終不大,所以新軍騎兵的目標,反而是以追擊和反騎兵為主。

桓景捨棄了騎兵厚重的鎧甲,隻留下一副胸甲,所以速度更快。新軍騎兵以長槍為主武器,捨棄了馬刀,隻配有能破甲的戰錘,就是為了能擊碎重騎兵的鎧甲。

在新軍騎兵的不斷追擊下,支雄只能在幾個親衛的拚死護衛中下馬,他剛剛脫去鎧甲,新軍騎兵就已經追及,支雄連褲子都來不及穿,就趕緊又騎上馬向西逃竄。

「你方主帥已經放棄你們了,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

「放下武器,舉起雙手,就可免死!」

勸降的聲音響徹戰場,西岸的軍隊大多是王彌舊部,本來戰鬥意志不高,既然主帥已降,他們紛紛放下了武器。降軍都顫顫巍巍地舉起了雙手,他們還不知道這個姿勢在後世意味著什麼——這是這個姿勢第一次出現在中原大地。

桓景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將目光投向東岸,此時東岸的敵軍卻並沒有像桓宣預料的那樣潰散,依然在做困獸之鬥。

桓宣的兩千人,在敵軍的反覆衝擊下,反而出現了潰散之勢。

「放下武器」的口號,對於這些敵軍,似乎並不管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