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北宋:從金國傀儡到齊太宗》第二百一十二章 戰事驟起
」刪修官尚書右司員外郎許伯通,尚書戶部郎中兼權侍郎給事中馮長寧,奉聖旨刪修十一稅法,今檢照前後指揮削去繁冗類成條式共三十一件,並隨稅法申明三十二件……「

皇子府內,自羅汝輯離開,馮長寧進來呈上書議之後便陷入一片冷清。

劉麟細細閱讀馮長寧的書議,心中一片震驚。

這是要改稅制啊。

稅制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基石,改的好便是名垂千古,為國家強盛打下基礎,比如唐時宰相楊炎的兩稅法,以及尚未出世的張居正的一條鞭法。

若是改的不好便是國家動蕩,說實話劉麟並不覺得此時是修改稅法的最好時機。

宋稅之重,前世罕見。北宋農民負擔的賦稅一類的項目有田賦、各種雜稅、身丁稅、科率、和糴、和買、免役錢等。

雖然號稱十八稅一,但是北宋不禁土地兼並,大量失地農民任然要繳納稅款。還有大量徭役需要農民完成。

這就形成了:「富民買田而不收稅額,謂之有產無稅;貧民賣田而不推稅,謂之產去稅村」的情況。

而馮長寧的改革恰好是要做到:權要豪勢之家,交通州縣,欺侮愚弱,恃其高貲;擇利兼並,售必膏腴,減削稅數。至人入其田宅而不承共稅者。貧民下戶,急於貿易,俯首聽之,閑有陳詞,官吏附勢,不能推剖,至有田宅已盡,而稅籍猶在者。

這封奏摺呈上去,那就是與整個齊國統治階級做鬥爭了。

」殿下,可否指證一二?「馮長寧見劉麟看完後合起摺子久久不語便輕聲問道。

」哦?「劉麟似是驚醒,笑著說道」馮侍郎辛苦了。「

從摺子的內容來看,顯然馮長寧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自靖康以後,中原有大量土地荒蕪,不少官宦人家逃至江南,留下的田地無人耕種。針對此事,馮長寧的摺子中也提出了辦法,將這些田地全部分給失地農民。

只是此時分了這些人的田地,那麼身在江南的他們怎麼想?

還有朝中新定地方上還是要依靠豪強大族,比如洛陽孟氏等等,這些年兵荒馬亂乘著時局動亂,劉麟不信孟氏沒有弄一些田產。

如今孟邦雄新喪,朝廷就迫不及待的追回這些田產,讓天下豪強怎麼看?

」馮侍郎,你可曾將此折呈給李相覽閱?」劉麟將手中摺子放下,笑著問道。

「回稟殿下,尚未呈與李相。」

「我聽聞李相之弟,逃離汴京後在南朝已經官居知府了,他遺留的田地該如何處置?」

「有田不耕者當收其土地。」

李鄴貴為尚書右丞都保不住胞弟的田產,讓這些官員怎麼看?

馮長寧的稅法改革只能說是太過理想化,作為學習過政治學的劉麟來說,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就是地主階級,然而馮長寧的十一稅一法就針對的是這些人,這能改成功就見了鬼了。

這種自上而下的改革總是充滿了理想主義和自以為是的善意。

這個時候就連劉麟自己也沒有注意到他已經默默的站在齊國的統治階級開始考慮問題了。

馮長寧飽讀詩書,在前宋卻未出仕。舊居民間,對於目前的情況可以說了解的頗為深刻。

而作為義軍出身的他,更是有常人沒有的膽略。

馮長寧見劉麟皺眉不語,也知道劉麟在憂慮什麼。

「殿下出身官宦,未曾知曉民間疾苦。有宋一代施行五等稅法,將天下百姓以有無恆產區分主戶和客戶,並將鄉村主戶劃分為五等,以此徵稅田賦以及其他賦役的依據。此法雖善,但是宋廷卻不禁兼並,使得耕者稅者無其田。這樣的狀況在靖康之後尤為明顯。「馮長寧越說越激動。

劉麟連忙擺擺手說道」馮侍郎莫急,先喝一杯茶。「

馮長寧也覺失態,連忙調整坐姿。但是嘴上卻絲毫不停」如今聖天子在朝,正是撥亂反正,立萬世良法之際。還請殿下與我署名呈上此折。「

劉麟也有些感動,說到底馮長寧還是想要做些事情的。只是這封奏摺可以說大言煌煌幾無細則。

」馮侍郎莫急,事關重大你我在參詳一二「劉麟安撫一下馮長寧接著問道」若是豪強之家不予配合,將所增賦稅轉嫁與農人該如何?「

」朝廷當嚴令天下,知縣,知府當行峻法杜絕此事。「

劉麟聞言一嘆說道」馮侍郎,你在朝為官日久,覺得朝廷對地方的掌控有幾何啊?「

馮長寧聞言語塞,偽齊本就立國不正,河南,山東可以說是劉氏父子自己領兵平叛所得,當這也是建立在金國強盛的基礎上。

若說這些年對於地方控制不足那說不上,但是要說已經能夠做到朝令夕行,不打折扣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馮侍郎,法是良法。時機卻不是最好的時機,若是施行之際,豪強之家蓄積藏蓋,導致民或不以實輸官,官亦不肯盡信。如此一來地方怕是要有大亂。「

聽了劉麟的話,馮長寧熱切的心頭像是被人澆了一盆涼水,從上而下透心涼。呆坐一會才開口道」殿下,某出身農家,深知農家不易,想要行新政惠民,卻未曾考慮太多。蒙陛下賞識,提拔某與草莽之中,某欲立新法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卻未曾想漏洞如此之大,我……「

見馮長寧有些失落,劉麟也是心中不忍,不管如何此人都算是心懷天下,忠於齊國的。若是就此消沉齊國又少一重臣。

」馮侍郎,我有一法。可選一地,以縣為佳,率先施行此政,同時戶部抽調得力人手記錄缺失,以一年或兩年為期將此法完善至臻,如此一來才好全國推廣!「

「殿下英明!」馮長寧心中頗為激動。

劉麟心中有些好笑,這有什麼英明的?無非就是試驗田,經濟特區而已,只是見馮長寧再次提起心氣,劉麟才送了一口氣。

「哪裏,哪裏。馮侍郎謬讚。即以定計,你回去後便可上呈至陛下處了,切記在戶部挑選精幹之士,記錄,觀察絕非小事,乃是此策能否施行的保證!」

馮長寧聞言連忙起身告辭。

處理了這事,劉麟剛想喘口氣,卻見張守彥又急匆匆的跑了進來,隻覺腦袋要爆炸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