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72章 新主新風新氣象,雙雄雙城雙爭先
李淵沒有獨斷專行。

他立即召開了一個高級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回防太原,或是堅定進軍關中?

李淵處於起兵以來第一次抉擇的關口。

在會議之上,李淵先分析了情勢,他非常冷靜地說;「以天贊我而言,應無此勢;以人事見機而發,無有不為。此行遣吾當突厥、(劉)武周之地,何有不來之理。諸公意謂若何?」

李淵並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自己先下結論,而是想充分聽取了部下們的意見。

眾多將領比較委婉地表達了想立即回防太原的意見,這其實已成為公開的民意,也是這個會議召開的主要原因。

但疏不間親,下不犯上,他們並不能明確知道李淵的真實意圖,只能選擇將球踢回到李淵手中。

李淵的部下們爭先恐後地說道;「(劉)武周,事胡(突厥)者也;太原一都之會,義兵家屬在焉。愚夫所慮,伏聽教旨。」

李淵不置可否,他轉頭向李建成和李世民,不露聲色地問道;「爾輩如何?」

知父莫若子,李淵的二個兒子的回答斬釘截鐵,「諸人保家愛命,所謂言之者也。兒等捐軀力戰,可謂行之者也。……雨罷進軍,若不殺(宋)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

勇者無懼,智者不惑。

這源於他們對當時情勢的精準判斷。

首先,他們認為突厥和劉武周各懷鬼胎,很難在這個時候協同進攻太原,

「(劉)武周位極而志滿,突厥少信而貪利,外雖相附,內實相猜。突厥必欲遠離太原,寧肯近亡馬邑。(劉)武周悉其此勢必,未必同謀。」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義兵退無可退,退一步即死無葬身之地。

「(隋朝)驍將精兵,鱗次在近。今若卻還,諸軍不知其故,更相恐動,必有變生,營之內外,皆為勁敵。於是突厥、武周,不謀而至;(宋)老生,屈突(通)追奔競來。進闕圖南,退窮自北。還無所入,往無所之。」

最後一點,則是進一步,海闊天空,必然建功立業,得遂所願。

他們接著分析道:「且今來禾菽被野,人馬無憂,坐足有糧,行即得眾。……(宋)老生輕佻,破之不疑。定業取威,在茲一決。」

李淵看到二個兒子娓娓而談,虎虎生氣,心中豪情四起,大喜道:「爾謀得之,吾其決矣。……懦夫之徒,幾敗乃公事爾。」

目標已定,軍心大定。

當李淵做出了符合天運的選擇,似乎命運之神也開始眷顧他。

戰場的實際形勢,向有利於李淵的方向發展。

太原的糧食運到了,而連綿不絕的大雨也停止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人向李淵進獻了一條通往霍邑的秘道。

這條秘道沿山腳而行,可以很好地隱蔽李淵進攻的軍隊,能夠給霍邑守軍造成一種忽然之間,大軍壓境,先聲奪人的氣勢。

一切看上去非常美好。

但霍邑,畢竟有宋老生二萬精銳,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硬仗。

李淵最大的擔憂是囤兵堅城之下,如果宋老生據城自守,就可不戰而屈己之兵。

但這似乎不是一個問題。

因為宋老生有一個天然的缺陷。

他並不是隋朝故舊耆宿,而是起於鎮壓隋末的反抗軍,尤其是在義軍蜂起之際,成為重要的軍事據點霍邑的軍事首腦之後,宋老生的地位微妙。

因為,霍邑雖然名為宋老生主持,但他的權力基礎卻並不穩固。

宋老生既然身居重地,手握兵權,楊廣必然給了他很多的賞賜,以激勵他再效死命。

但同時,楊廣也一定在他身邊安插了親信,以製掣他的行動,正如楊廣在李淵身邊安插了王威和高君雅一般。

這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只要宋老生不生二心,就必然死命往前走。

毫無疑問,手握重兵,為了立功自保,也為了洗脫嫌疑,宋老生必然會出城作戰。

「(宋)老生今來居此,必大蒙賞勞。如若不出,死在不疑。」

並且,即使宋老生真的能頂住壓力,閉城自守,李淵依然有對付他的法子。

這叫上兵伐謀。

李淵可以散佈謠言,讓江都的楊廣相信,宋老生和李淵密相勾結,圖謀不軌,以楊廣犯忌之心,再加上霍邑楊廣親信的添油加醋,隋朝必然從內部產生混亂。

外強中乾的宋老生,不可能頂住這種壓力。

因而,必戰。

雖然可以肯定宋老生一定會出戰,但二萬隋朝正規軍的強橫力量,並不可以忽視。

李淵再一次展示了其超高的用兵謀略,以有算對無算,宋老生終是難逃一敗。

他打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李淵先是激怒宋老生,以小部分騎兵在霍邑城下,明目張膽地視察地形,對著城上指指點點,似乎準備在城下安營紮寨。

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藐視。

當宋老生看到李淵率領小隊人馬如此猖狂時,他沒有任何猶豫,立即整軍出城,準備給李淵一個下馬威。

李淵這時做了第二個動作,他立即率軍後撤,主動給宋老生留出來一片巨大的空間。

一退必有一進,宋老生揮軍直進。

這時,宋老生已經離城門之地有半裡之遙了。

這半裡之路,或者一瞬可至,但對於宋老生南昌言,已是他人生之中,最後的半裡之程了。

李淵命令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領騎兵,斷其後路,霍邑城門,已經永遠為宋老生關上了。

因為在李淵的身後,大批的軍士,排山倒海般地殺向宋老生。

這一批軍士,久已養精蓄銳,如惡狼猛虎般嗜血好殺,在氣勢上完全蓋過宋老生的軍隊。

同時,李淵耍了個小花招,這是一個屢試不爽的招數。

在戰鬥一開始,李淵就命令眾人齊聲呼喊,「已斬宋老生。」

戰場之上,混亂之中,不辨真偽,聽聞主將被殺,軍隊再無鬥志,宋老生的陣形很快在李淵的衝擊之下崩潰。

兵敗如山倒。

危急關頭,宋老生想逃回霍邑,再決雌雄,但當他回首之時,發現城門之下,已滿是李淵的兵馬,而守城將士也早已將城門緊閉。

霍邑已經遙不可及。

但宋老生勇猛異常,困獸猶鬥,絕境之中,他接住城上守軍拋來的繩索,準備攀城而上。

但這個時代是屬於李淵的,李淵的王者之路,需要背景板,宋老生成了第一個重量級的點綴。

李淵陣中,有一個猛士竟然飛身攀上城牆,將即將入城的宋老生斬於刀下。

兵士們受到激勵,一鼓作氣,竟然在沒有護具的情況下,爭先恐後地登城作戰,

但宋老生雖死,霍邑守軍在群龍無首之下,依然保持了他們隋朝精銳的尊嚴。

霍邑之戰,是場硬仗,也是場血戰。

這是李淵起兵以來,第一次在攻城戰中大肆殺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