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89章 雀鼠穀神之一戰,一神出眾神黃昏
局勢迅速惡化,宋金剛第一次感到,他有失敗的可能。

因為李世民終於打通了關中和河東之間,最重要的交通線,那也是後勤補給線和生命線。

李世民的分別擊破,圍點打援的戰術,取得完美的成功,加上政治上的招降,除宋金剛外的另二股勢力,已被蕩平。

駐守蒲板的王行本投降唐朝,最終被問斬,這快速穩定了河東城的局勢。

夏縣也發生了嚴重的火拚。

呂崇茂竟然被尉遲敬德捕殺。

因為他和王行本一樣,接受了李世民的招降,但被尉遲敬德提前知道,尉遲的反應迅速而激烈,呂崇茂一系被誅殺殆盡。

從此之後,夏縣雖然繼續堅持反抗唐朝,但他們缺少了核心的領導者,又沒有尉遲敬德的加持,徹底淪落為待人宰割的草寇。

夏縣的威脅解除。

此戰之後,戰場的局勢變成了李世民和宋金剛的正面對抗,這是整個唐朝和宋金剛一支孤軍深入的部隊的較量。

強弱易明,勝負似乎也沒有懸念。

李世民屬下戰意昂揚,他們紛紛請求和宋金剛決戰。

但李世民非常清醒而冷靜地分析局勢道「(宋)金剛懸軍深入,精兵猛將,鹹聚於是,(劉)武周據太原,倚金剛為捍蔽。金剛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利在速戰。我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分兵汾、隰,沖其心腹,彼糧盡計窮,自當遁走。」

最後,李世民擲地有聲地說:「當待此機,未宜速戰。」

李世民對於戰場雙方整,體把握非常通透,雙方還未開戰,勝負已分,生死也分。

但戰場的殘酷遠遠不是紙面分析所能盡言。

宋金剛的這支隊伍真的過於強悍,並且,人在危急時分,也會迸發出驚人的求生力。

李世民施展了一個「拖」字訣,他依然和宋金剛在打消耗戰,時間越久,局勢對宋金剛就越來越不利。

宋金剛再也耗不起了。

劉武周坐鎮太原,他並不只是坐享其成,而是四處掠地,但在潞州(山西東部)的寇掠行動受阻。

東邊受阻之時,南面戰場已經到了決戰的時刻。

要想取得優勝的戰略地位,劉武周發起了對浩州(今臨汾附近)的戰鬥。

如果拿下浩州,就可以和宋金剛連成一片,才能具有更大的戰略縱深,正如李唐打通黃河交通要道一樣。

以山西對關中,勝敗猶未可知。

可是,劉武周在對浩州的戰鬥中,也失敗了。

這引發了連鎖反應,宋金剛孤軍遠懸的缺點被無限放大,糧食是真正供應不上了。

這終於成了壓垮宋金剛的最後一根稻草。

宋金剛必須北撤,而且必須悄無聲息,極速遠離,才能逃脫李世民的圍追堵截。

宋金剛現在並沒有和李世民正面作戰,但他憑藉多年刀頭舔血的敏銳感覺,對面的那個人,是非常可怕的存在。

於是,他做了二手準備,第一是毫無徵兆,全軍後撤。

然後,他給李世民留下了一些戰利品,他將尋相留下做誘餌,以拖延李世民的追擊速度。

尋相的部隊在呂州被李世民追上,雙方大戰一場,但尋相的軍隊,雖然明知道留下他們殿後,是九死一生。

但他們想不到李世民來得如此迅速,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尋相的隊伍士氣非常低落,一觸即潰。

李世民精準地詮釋出,在戰場上,誰夠狠,誰就能活下去的一面,他命令全軍,人不留行,馬不停蹄,向北直進,追擊尋相達到二百裡之遠。

尋相畢竟也是驍將,當人處絕境,退無可退之時,自然也和李世民拚命了。

這一路敗退,雖然屢戰屢敗,但向竟然和李世民持續發生了幾十次戰鬥。

這純粹是比拚誰更能撐,誰更能消耗的意志之戰。

追至高壁嶺,尋相這支殿後的部隊,已全部崩潰。

李世民並不滿足,他要乘勢向北追擊宋金剛。

但這同樣面臨巨大的風險。

現在局面已經反轉,變成了李世民懸軍深入,後繼不至了,如果宋金剛據堅城反擊,那李世民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風險。

於是,劉弘基牽住李世民的馬韁,語重心長地勸說道:「大王破賊,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愛身乎!且士卒飢疲,宜留壁於此,俟兵糧畢集,然後復進,未為晚也。」

這是老成持重之言,但李世民天縱之才,加上他當時血氣方剛,堅持馬不停蹄,持續追擊。

李世民知道時間緊迫,他既不缷甲,也不下馬,他知道現在己方軍隊非常難,但宋金剛會更困難。

他精準地判斷道:「(宋)金剛計窮而走,眾心離阻,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乘此勢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計立備成,不可復攻矣。」

然後,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充滿豪氣地說:「吾竭忠徇國,豈顧身乎。」

李世民當先策馬,一騎絕塵而去。

主帥如此,將士復何所言。

於是,全軍快馬加鞭,全力全速向北推進。

李世民是真的狠,他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

在李世民亡命追擊之下,他們終於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剛。

這是非常誇張的速度,當李世民的軍隊從天而降時,饑寒交迫的宋金剛所部軍心士氣,瞬間跌落谷底,他們清楚地知道,尋相完了,他們也完了。

宋金剛所部的身體和精神,都接近崩潰,也許在這個時候,死亡,比起立即將要開始的大戰,還來要得容易。

雙方都已經疲極累極倦極。

但兩軍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容不得任何猶豫,必須立即開戰。

在狹長而險峻的雀鼠谷,雙方一天之中,戰鬥了八次,在唐軍高漲的聲勢和以必死之心,奮不顧身的攻勢中,宋金剛全軍心無鬥志,似乎成了待宰的羔羊。

戰鬥結果完全超出李世民的想象,宋金剛所部總計幾萬人,絕大部分投降或戰死。

李世民大勝。

這是一場神來之筆,極為精彩的追擊戰和殲滅戰,將李世民戰術思想中穩、準、狠發揮得淋漓盡致。

千載之下,李世民此戰之風範,猶令人凜然生畏。

李世民,天生的一代戰神。

但當時的真實情況,真是危險到極點。

李世民兵行險著,就賭自己和宋金剛誰更撐不住,雖然他是勝利者,但他也非常狼狽。

雀鼠谷之戰當夜,李世民只能露宿於野外,在全力追擊中,他已經二天沒有吃過東西,也有三天沒有脫過戰甲了。

當時,李世民全軍的糧食,僅僅只剩下一頭羊,這是一場不成功必成仁的追擊戰。

天寒地凍,荒郊野外,無所覓食,李世民將這隻唯一的羊宰殺,和將士們一起分享這一鍋難得的羊湯,相信這也是很多人,一輩子吃過的最珍貴的一碗羊湯。

能活著,多好。

雖然李世民在雀鼠谷擊潰了宋金剛的主力,但戰事並沒有結束。

宋金剛展示出頑強和堅韌的生命力,他立即在介休城重整旗鼓,準備再一次和李世民決戰。

這同樣是意志力的比拚,就看誰能笑到最後。

李世民應戰,他揮軍急進,兵臨介休城下。

宋金剛確實有二把刷子,經過短暫的休整,他似乎滿血復活,雖然他現在只有區區二萬人馬,但他充滿信心,整軍出戰。

如果他的對手不是李世民,也許宋金剛的名字會照亮整個歷史,但世上之事,又哪有如果可言。

這其實才是李世民和宋金剛第一場面對面,公平的較量。

宋金剛顯示他強悍的一面,在正面戰場之上,他和李世民相遇,二軍相逢,勇者勝,李世民的部隊畢竟過於疲勞,也折損過多,竟然有點頂不住了。

但李世民祭出了他屢試不爽,戰無不勝的戰術。

他親自率領他的大殺器,那支精銳的特種騎兵,從宋金剛的背後殺出。

然後,在敵軍之中橫衝直撞,又折返而回,如此來回衝殺幾次,宋金剛軍隊的陣腳終於亂了。

一亂就只剩下待宰的命運。

這一次戰鬥,李世民殲滅了宋金剛引以為傲的三千精銳騎兵。

宋金剛喪失了繼續作戰的本錢,他只有一條路,亡命逃向太原,那裡還有劉武周坐鎮,他也許還能東山再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