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始皇帝: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第五十七章荀子離趙
信陵君告辭離去,也放棄殺死趙政。

只因意義不大。

殺了趙政,能挽救魏國的危局,能阻止秦國王天下嗎?

不能!

信陵君失落的坐上馬車,馬車在夜色當中前進著,消失在黑夜當中。

……

平原君站起身來,到瞭望遠鏡前又是看著月亮,月亮上一點都不美,反而很是醜陋,好似一個個圓形的傷疤。遠遠望著月亮,很是美麗,更是引來無數的遐想;可在望遠鏡下,清晰的看到一切,反而打破諸多美好的幻想。

似乎心情有些失落,放下望遠鏡。

平原君召喚道:「叫戈兒,前來!」

片刻後,英武的的少年走來,正是趙戈。

趙戈,平原君的庶子,他的母親只是一個歌女,只是在一次意外。

對於這個庶子,不是太過親近,畢竟只是一個庶子而已。可也沒有太過厭惡,打壓,因為不論如何是他的兒子。各種衣食待遇,每月的錢幣,六藝教育等等也沒有短缺。到現在,只有這個兒子了!

長子,在兩歲的時刻夭折而去;

二子,在三歲的時刻夭折而去;

三子,年幼好學,謙虛待人,平原君也最為喜歡,邀請名師指點,時常呆在身邊。可在長平之戰的時刻,卻是死在秦人手中。

四子,頗為勇武,卻是死在邯鄲保衛戰當中。

五子,就是趙戈了。

趙戈,勇武有餘,可智謀不足。

若是他活著的時刻,世人看在他的面子上,還會對趙戈照顧一二。可等到他逝去的時刻,人走茶涼,還有多少的情分,卻是難以說了。

趙戈恭敬道:「拜見父親!」

平原君點頭道:「在學宮當中,學習了什麼,六藝如何了?可及格啊?」

趙戈說道:「尚可!」

平原君心中嘆息一聲,尚可就是一瓶子不滿,兩瓶子晃蕩,可還是開口問道:「那我要考一下你?可學了論語?」

趙戈緊張的說道:「學了!」

平原君問道:「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何解?」

趙戈略微緊張,結結巴巴的說道:「孔子在說,治國當以道德為先,若是用刑罰嚴懲,百姓們口服心不負,可若是用道德,以德服人,百姓們心服口服。」

平原君又是問道:「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何解!」

趙戈說道:「孔子的單個學生,詢問孔子何為孝?針對三個不同的學生,有三個不同的回答。孔子對孟伯說,做兒子不然父母擔憂,就是孝;對子遊說,孝敬父母,不僅要贍養父母,更是要對父母恭敬,不然與養牛馬,有什麼區別;對子夏說,孝敬父母,最難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

平原君皺眉道:「不夠,還是不夠!」

趙戈說道:「孔子說,孝敬分為三個層次,張贍養父母,父母衣食無憂,這是最低層次;對父母恭順,耐心聽話,這是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就是讓父母高興。」

平原君說道:「孔丘說的對,可也不對。吾到了這個年紀,很多的事情皆是放下了,可唯有放不下你。你較為愚笨,不如你幾個哥哥聰明,若是為父去世後,

就回到封地東武城吧!」

趙戈說道:「父親還能活十年,何必交代這些!」

說著,跪在地上,誠惶誠恐。

平原君笑道:「人生在世,誰能不死,昔日的時刻,父親死於沙丘,兄長死於王宮,這些年來我身體越發的不好,腦袋時常昏昏沉沉,半夜時常醒來,食不甘味,寢不甘眠。心中時而忐忑!」

「一旦我去世,你繼承我的爵位,卻是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如何在趙國立足,你想過嗎?」

趙戈說道:「孩兒沒有想過這些,孩兒打算在學宮求學幾年,然後加入代郡軍中,從軍作戰,保家衛國!」

平原君未說什麼,可心中確定是搖頭著。

這個庶子,軍略一般,才華一般,在軍中最多成為二百五長(團長),就是極限了。

根本不夠!

平原君說道:「戈兒,你如何看趙政?」

趙戈嘆息一口氣說道:「趙政在學宮當中,表現優益,精通左轉,善於辯駁,趙盤,趙偃等皆是不如;精通算術,方田、栗米、衰分等,就連老師也不如。臨武君教授兵法,傳授臨陣之術,趙政理解深刻,頗有見解!又是身軀高大威猛,善於劍術,善於搏殺之術。」

「趙政多才而勇猛,吾不如也,差之多多!」」

平原君說道:「他是你妹夫,你要與他多多親近!」

趙戈咬牙道:「可趙政是秦人,昔日秦人長平殺我趙人四十五萬,此仇如神山海之深,縱然是九世猶不能忘。戈,豈能忘記長平之仇,豈能忘記趙人被坑殺的仇恨。戈一生隻願從軍,到戰場上多殺秦人,報仇雪恨!

平原君心中嘆息一聲,說道:「戈,你退下吧!」

趙戈說道:「孩兒,告退!」

……

邯鄲城外,天氣越發的炎熱。

道路上有著十個馬車,在八個馬車當中放著沉重的竹簡,竹簡一捆接著一捆,連續堆放了八個馬車;剩下的一個馬車放著一些衣物,金銀,乾糧等;還歐一個馬車供著荀夫子乘坐。

在馬車的四周,有著一個個騎馬的騎士,有的穿著皮甲,攜帶著弓弩,鈹等武器,數量有三百人之多。

還有幾百個學生,也是追隨而去。

在街道上,趙王在殷切的送別著,只因荀夫子要離去。

昔日孔子周遊列國,不只是傳播自身出學問,還有一些學者辯論,還招收一些學徒。那些學生追隨在孔子左右,不離不棄,數量有數百人之多,規模最大的時刻,有著上千人之多。

後來,子夏周遊列國,到了魏國的時刻,建立的西河學派,諸多弟子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子最為出名,名為吳起。

孟子也是開始周遊列國,在勸誡著君王,也在宣揚自己的主張。

到了如今,荀況也要走著前人的道路。

離開齊國後,到了趙國,在趙之學宮講學一段時間,招收了一些學生;又是與臨武君論兵,勸誡建立仁義之兵。趙王很是贊同他的仁義之兵,然後趙國依舊。

此時,打算離開趙國,前往魏國。

在離別前,趙王親自來送別,可謂是依依惜別。

趙政也是人群當中。

眾人皆是上前告別著,荀況也是回應著。

趙王很是大方,讓五百騎士護送安全,又是贈送諸多的禮物。

依依惜別之下,荀況登上馬車,向著遠方而去。

……

PS:第一更,求追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