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始皇帝: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第二十七章大儒荀況
趙政笑著,又是坐在椅子上,開始背誦課文。

學習第一步,就是背誦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很多時刻,文章讀不懂不要緊,可只要多閱讀,多背誦。到了年紀大的時刻,自然也理解了。

在趙之學宮學習,很多文章要背誦。

尤其是《尚書》當中,很多經典篇章要背誦。

明天,就要開學了。

夫子要進行考核。

若是不及格,會打手板,會罰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孩子不打不進步。

開始的時刻坐著背誦,接著似乎覺得不過癮,又是站起身來,開始背誦起來。

太陽落下,黃昏降臨而來。

趙政放下書卷,似乎頗為疲勞,召喚著侍女。

侍女送上瓷碗。

趙政喝著漿液,味道甜甜的。

此刻,趙勇在一旁抄錄著《吳子兵法》,時而停下來,似乎在思考什麼。

趙政起身,說道:「胡力?」

「君子,小人在!」

胡力上前道。

趙政說道:「胡力,我吃著美食,豈能少了各位夫子。你且去送一些禮物,一人兩斤豆腐,還有醬肉三斤!」

胡力點頭道:「小人明白!」

收拾著禮物,扁擔挑起兩個木桶,起身離去。

趙國極為重視教育,對於學宮的夫子待遇極好,每年給予老師豐富的待遇,不缺少學生那點束脩。可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卻一點不能少,正所謂給夫子送禮物,夫子未必記得你;可不給夫子送禮物,夫子一定記住你。

在趙國為人質,趙政秉承著低調的原則,可低調卻不是無所作為,可有的禮節,不能缺少。

挑著扁擔,胡力行走如飛。

到了某個夫子的房門前,看到門戶沒有鎖住,立刻上前敲打了三下。

很快,有一個總角童子打開門,詢問著。

胡力開口說著,打開木桶。

童子點頭著,取出一個木盆,在裡面放一塊豆腐,一塊醬肉,然後告辭離去。

又到了另一個夫子門前,這會出來的是一個少女,也是收下禮物。

行走在各家夫子,送上禮物。

遇到主人不在的時刻,直接與鄰居打招呼,放在鄰居家門口。

不斷行走著,扁擔的重量減低,貨物數量在減少著。

又是到一個門戶前,敲打著。

大門打開,出現一個老夫子,年紀已經蒼老,有著華髮當中夾雜著白髮,只是身軀魁梧,有著一米八的身高,散發著霸道的氣息,不似讀書人,更好似一個將軍。

胡力恭敬拜見道:「胡力,拜見荀夫子!」

荀夫子說道:「你是何人?」

胡力開口道,「我是公子政門下一奴僕,奉公子之命,特意送上一些吃食!夫子莫要嫌棄!」

荀夫子點頭,取出木盆,在裡面放下豆腐,還有醬肉。

因為這是最後一趟了,胡力也極為大方,直接將剩下的醬肉和豆腐盡數留下,醬肉足有五斤,豆腐有三斤多,滿滿的一大塊。

荀夫子看著木盆當中的吃食,說道:「白色的塊狀是什麼?」

胡力說道:「夫子,這是豆腐!」

荀夫子好奇著,直接伸手捏下一塊,吃在嘴巴當中,嚼著味道,細滑的味道,鬆軟可口,口感細膩,有著的菽的味道:「這裡面有菽的味道!可是用它製造而付出!」

胡力說道:「正是如此,

把黃豆洗乾淨,用水泡六個時辰以上,然後用石磨磨成粉末,放入水中攪拌開來,然後放入鬲當中進行蒸煮,不要糊了。然後將煮好的豆漿用著濾網過濾掉豆渣,剩下為豆漿!」

「曬涼之後,進行蒸煮,豆漿會凝固,化為豆腐腦。然後將其放在籠屜當中,鋪上籠布,用著重物擠壓。若是喜歡嫩一點,可以不用擠壓。大約是兩刻時間,豆腐就差不多製造好了!」

荀夫子說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吃豆腐,可有什麼禁忌?」

胡力說道:「不可與蜂蜜一起吃食用,不可與蔥一起食用,不可與柿子,鯽魚等一起食用,每次不宜食用太多。最好將豆腐放在水中,可保存較長時間,最多在三天內食用。時間長了味道變酸,無法食用,最好丟棄!」

「倒是美食!」

荀夫子說道:「稍等一下,這些拿回去!」

到了房間,取出一些橙子遞過去。

胡力道謝之後,告辭離去。

……

荀夫子,名為荀況。

荀況,本是趙國人,博學多才,後入齊國,三次成為齊國稷下學宮祭酒,可謂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再次回到趙國,卻是找不到故鄉的感覺,心中滿滿的失落。

菜刀在切著,荀子在親自動手,將豆腐切成一塊一塊,又是用野菜夾雜在一起,用著醬肉進行蒸煮,很快淡淡的香味傳來。

旁邊的學生,也是動手操作,蒸煮著栗米。

還有學生在燒火,放著乾柴,吹著火焰。

昔日,孔子有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在周遊列國的時刻,更是有諸多學徒自願跟隨左右。在孔子遇到危機的時刻,子貢更是親自出手,前去救援老師。

荀況比不上昔日的孔子,可出行在外,也有幾百名學生跟隨,伴隨著他遊歷各國。在諸多學生當中,出名弟子有毛亨、浮丘伯、韓非、李斯、陸賈、公孫尼子、張蒼、陳囂等人。

隨著飯食熟了,解開蓋子。

首先盛飯,恭敬的祭祀祖先。然後,才依次為眾人添碗,添加上食物。

粗糙的大海碗,裡面有栗米,有野菜,有醬肉,有豆腐等,諸多交雜在一起,傳來淡淡的香味。

眾人開口吃著。

吃到豆腐的時刻,有學生臉色微微變化,想要詢問什麼。

只是想到,食不言寢不語,只能暫時忍住。

孔門學徒,派系眾多,自從孔子死後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斷了。七十而弟子死後,經典要義的解釋也就出現了分歧。所以解釋《春秋》分為《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鄒氏傳》、《夾氏傳》五家,解《詩》的分為《毛詩》、《齊詩》、《魯詩》、《韓詩》四家,解《易》也分為好幾家。

自孔子死後,儒家也分裂為諸多派系,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可不論如何不同,皆是熟背《論語》,皆是將《論語》當成典籍,遵守其規則。

吃飯完,眾人在收拾著,洗著碗筷。

毛亨好奇的問道:「夫子,那白色的塊狀物是什麼?味道頗為鮮美!」

荀況說道:「那白色的食物,名為豆腐,是菽(shū)用製造而成。菽若是直接食用,容易漲肚,容易消化不良,可若是直接磨成粉末,製作成豆腐,不經手食用美味,還容易消化。」

「這是趙政贈送而來。趙政的父親,為昔日秦人質兒秦異人,秦異人在趙國娶趙魯之女為妻,生下一小兒,恰好在正月出生,名為趙政。昔日的時刻,長平之戰,趙人損失慘重。秦異人心中恐懼,逃離趙國,隻留下趙姬母子。」

「趙人慾殺趙姬母子,趙魯包庇著女兒外孫,又是平原君出面勸說,他們母子才安全。」

荀況的記憶很好,熟悉他們的過往背景,還有種種記憶,尤其是趙政這類特殊人群,更是重點關注對象。

同樣,在趙政入學後,也有平原君的門客前來提醒。

對於趙政,更多是敬而遠之。

毛亨說道:「夫子,我聽邯鄲人言之,不久前,趙魯向趙王丹獻上一卷書冊,這卷書冊據說是魯班晚年留下的書籍,在裡面有新的農具,還有一些美食製作之法。那些美食多數依託石磨為粉,製造而成,尤其是饅頭頗為美味!」

浮丘伯說道:「美食也就罷了,曲轅犁可節省牛力,耕地速度快。龍骨水車,車內有轉輪,轉輪驅動木鏈條,鏈條上的葉板沿著車內長槽,由低向高將水流掛到高出。製作起來頗為簡單,可效率卻是勝過扁擔挑水。」

荀況說道:「龍骨水車,此物製造簡單,卻對百姓有大利。趙魯倒是有趣!」

昔日,孟子與農家許行爭辯,最後許行敗北。

可真的許行失敗了嗎?

未必!

各國君王不論是賢愚皆是重視農業,每年要詢問農桑,獎勵農耕,修建水渠,製造農具散發給黔首,每年都要下地幹活,是真的熱愛勞動,還是包裝自己,可始終要前去做。

昔日,孔子說足糧,足兵,民信。三者去其一,選擇去掉軍備;再去一個就是足糧,最後的民信最為重要。

可荀況卻覺得,足糧最為重要。

當今各國戰爭,打仗就是打糧食,有糧食不一定能勝利,可沒有糧食鐵定戰敗。

長平之戰,趙軍的戰鬥力不遜色於秦軍,可最後輸掉,就是糧食不足。

孔子當年說,民信比糧食重要,那是因為沒有餓肚子。

等到餓肚子,就不會這樣說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