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叛逆的魯魯修之溫柔新世界》蕾拉的農業工廠
如果說EU西部地區全部是像液化空氣、聯合化學這樣的巨型工業托拉斯企業,EU東部在蕾拉的積極扶植下形成了一種被稱為『農業工業綜合體』的模式。

所謂農業工業綜合體又叫農工聯合企業,意思就是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在經濟上、組織上相互聯繫著的經濟部門和相應流通領域中小企業的組織。

農業工業綜合體最先在帝國和eu的戰區摩爾達維亞地區發展,據卡蓮的情報所知,早在2018年第一次帝國—Eu戰爭時,蕾拉就開始隱居在這裏開墾土地。

現在該地區已變成一個涉及養豬、養牛和生產奶類的超級大型綜合體,包括117個在上下遊配套企業,每年生產肉類130萬噸,牛奶將近120萬噸。

「有這些經驗,相信這裏未來將成為民主eu重要的持久戰基地。」視察基地後的蕾拉興奮的評價道。

目前,農業工業綜合體在歐洲東部已得到普遍推廣,特別在波羅的海沿岸、波蘭地區、摩爾達維亞和新歐洲(烏克蘭)發展最快。

農工綜合體有以下幾類:按綜合體成員經濟聯繫程度可分為合作性和聯合性兩種。前者是農莊農場根據預購合同將農產品交售工業企業加工成原料,從工業得到農業能利用的下腳廢料和種籽。

後者是參加綜合體的農工單位不僅在供銷方面,而且在生產方面也聯合成一個統一體,工農業生產都按工廠車間原則組織。

如摩爾達維亞最早建立的莊際畜牧聯合企業,它集中了35個年產30萬噸以上的配合料工廠,29個生豬養育企業,31個牛類企業等。

參加這種綜合體,小農場主都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股金,據統計到東西分裂為止,工農綜合體募集的股金多達296.3億金法郎。

總之所有這些農業工業綜合體的共同特點就是:

第一,大企業和小企業配套經營。加入農工綜合體的農工企業一般由一個大企業(農業、業或農場一工廠)為主,其他企業或者完全喪失自己的獨立性變成大企業的一個車間,或者雖保持法律上的獨立和獨立的經濟核算,卻受綜合體的管理機構或大企業控制支配。

例如摩爾達維亞地區建立的十三個葡萄種植和釀酒農工聯合公司都屬後一類,像拉法耶特聯合生產公司,就是以葡萄酒銷售企業為核心,把十五個大大小小的有關企業聯合為一個綜合體,共擁有2800公頃土地、8000公頃葡萄園和兩個大型釀酒廠。銷售公司對所有農場一工廠擬定統一的工藝卡,為全公司和各個企業制定遠景計劃,集中掌握產品的生產、採購和分配。

第二,對產品的產、運、銷業務實行統一包攬,壟斷經管。如摩爾達維亞果品蔬菜聯合公司,就擁有100多個企業,3個罐頭廠,26個農場和農業工廠,35個採購處,若乾包裝材料廠和金屬板印刷廠以及幾個汽車場,甚至還附屬有食品工業學校,工藝試驗室等部門。單是從事生產的人員就在5萬人以上。

它壟斷了從原料生產、採購和加工到成品銷售的過程。2019年,這個公司的產品銷售總額達4.2億金法郎,包括11億個標準罐頭,40萬噸以上的新鮮水果和蔬菜,以及其他產品。這個綜合體支配著整個歐洲甚至歐系布列塔尼亞市場,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的生活。

總之農業工業綜合體發展,推動了東部民眾對蕾拉的好感,例如巴莉亞小姐的私人產業羅茲農場農莊養禽工業聯合公司,該企業的農莊2017年未參加聯合公司時,每年虧損2.72萬金法郎,參加後一年就獲得利潤28萬金法郎。其中葡萄種植和釀酒獲利11.8萬盧布,農業生產利潤率達到74%,葡萄種植利潤率超過100%。這些優厚利潤也是東部將領支持蕾拉的原因之一。

綜合體還促使一些地區片面發展單一經濟,如摩爾達維亞的葡萄與釀酒,波羅的海的畜收業等,使這些地區糧食不能完全自給,被迫仰賴於東部其他地區。也成功把帝國的雷頓財團的農業企業擋在了克裡米亞以東地區。

「從去年交戰以來,巴黎城的糧食價格就一天比一天高,約爾他不和談也沒別的辦法的,畢竟摩德瑞的Geass變不出糧食來。」

「那他們兩家的談判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呢?」

「現在約爾和蕾拉的第一場談判應該就在法蘭克福進行中,不過根據我們情報部的消息,雙方的談判並不是十分順利……」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