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叛逆的魯魯修之溫柔新世界》國際商品的奧秘
幾天之後劉宣就向輔佐官雷頓提交了關於建設拉普拉塔索諾拉農產品加工區的計劃書。

整個計劃包括以下幾點:

把修奈澤爾原來的工業園計劃改區為農業加工區。發展拉普拉塔縣自己特色的牛油果加工業。

其實索諾拉鎮原本有一家牛油果加工廠,但由於技術老舊,已經是搖搖欲墜。再加上帝國的農產品大多自產自銷,少數蔬菜水果也通過eu進口,各地最不缺的就是食品加工廠。所以當劉宣和周靜怡拿著錢去收購時,工廠老闆非常高興的就同意出售,畢竟如果再沒人願意接手的話,倒閉是遲早的事。

但是,在劉宣的計劃裡,卻是要強行挽救這搖搖欲墜的食品加工廠,並逐步把它搬到產業園區。

第二,劉宣打算請雷頓幫忙成立拉普拉塔直屬農村信貸銀行,為企業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劉宣希望由拉普拉塔發起成立布列塔尼亞統一大市場,所有貼有eu商標的農產品一律加征20%的關稅。至於理由是現成的,戰時狀態嘛。

第四,在食品加工廠加設食品設計院,為企業提供口味方案。

第五,開辦相關農業技術培訓學校,為企業培訓農業工人。

總之我們拉普拉塔的所謂特色的產業,就要從搶奪eu的蔬菜水果市場份額開始。

這需要很多啟動資金吧?雷頓好奇的問道。

我計算過,劉宣對此胸有成竹我們大概需要兩千萬金法郎,主要是食品廠的改製,我們的設備技術實在太老久了,生產產品的成本太高。不利於市場競爭。

「可是這似乎不符合帝國『強者為王』的理論吧?」雖然經過劉宣的解釋,但雷頓還是滿腹疑慮,作為帝國經典自由經濟理論教育出來的財政官員,他實在無法接受高關稅這種政策措施。

「之所以打破布列塔尼亞『強者為王』思想,主要是為了構建高關稅壁壘保護本國工業的能力。」對雷頓的詰問,劉宣自信的答到。

這段拉普拉塔的工作經歷,讓劉宣接觸了不少當地的學者,其中一位的見解劉宣深以為然,他認為之所以拉丁美洲最終被北美布列塔尼亞吞併是因為地理大發現後,拉美就深刻地納入到全球大生產的進程之中,最初自然資源非常豐饒的拉美在環大西洋的貿易體系中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當然除了受到奴役和剝削的土著居民和黑人。

在這樣的殖民地—宗主國體系下,拉美各殖民地扮演的角色都是宗主國工業生產原料的輸出地,從法律意義上被禁止工業發展。以至於能夠生產銅礦、錫礦、鐵礦、黃金、白銀、可可、甘蔗、煙草的富饒拉美,鋼材、銅材、巧克力、精製糖、捲煙這些工業製成品卻必須從宗主國也就是歐洲進口,成為了歐洲工業化的燃料。

這也是殖民地最終走上反抗原宗主國道路的根本性原因。

而且,大宗商品交易和單一產品生產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性。以單一性生產蔗糖的海地島為例。(這裏曾是法國西半球最大殖民地,也是布列塔尼亞攻佔的第一塊拉美土地,島上作亂的黑人都被莫羅下令屠殺殆盡,於是這裏就成了布列塔尼亞蔗糖生產地,直到現在)

「1820年,海地以每磅22個蘇的糖價打破了按人口出口糖的世界紀錄,甚至超過了布列塔尼亞本土和eu國家,成了當時布列塔尼亞人均收入最高地,一度富裕到用香檳灌滿游泳池,用歐洲進口大理石建設龐大的歌劇院。(蘇是帝國輔助貨幣,1法郎=20蘇。革命法國那邊是1法郎=100生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