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叛逆的魯魯修之溫柔新世界》山與海間的明珠
夏末,靠著波羅的海的聖彼得堡城聳立在三面平原一面靠海的環抱當中,被莫妮卡的第七軍團和瓊羅等諸軍的隊伍團團包圍著:

其中海蘭德親王指揮的的哥薩克邊民軍駐屯在城東南地區,任務是攻擊城市附近的水上要塞喀琅施塔得;莫妮卡的軍團主力和瓊羅的第五米迦勒軍團及部分摩德瑞支援的重裝部隊,則在西南丘陵地區駐屯,隔涅瓦河和敵軍對峙,圍攻城市的石橋和下城城門。

深夜莫妮卡走出營帳看著仍處於白晝中的聖彼得堡,這是她的出生地,和其他露西亞城市不同。聖彼得堡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歐系布列塔尼亞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型城市。

因產業而立,憑產業而興,這樣的城市在露西亞並不多見。由於歷史原因,露西亞的主要城市最初幾乎都是消費型商業貿易城市,多數都在母親河伏爾加河畔,但聖彼得堡這座城市卻不是。

所謂消費型城市,又名「坐食者的城市」。

其市民主要由領主、武士、商人及其服務者組成。這樣的城市領主們會通過索貢巡行從農村汲取大量的消費品,回饋給農村的產品卻不多,城市手工業者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城市人。

消費型城市分很多種主要包括宮廷城市、官僚城市、軍事城市、宗教城市以及一部分商業城市。

而生產型城市,是以製造業產品安身立命,用於交換食物或者投入遠程貿易,而非「隻進不出」,或者給外地產品充當「倒爺」。

對於這個概念莫妮卡感到十分自豪,畢竟消費生產型城市這種概念,就是由自己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城市提出的,在軍校畢業論文中她提出古城邦多是是消費城市,中世紀的西歐城市是生產型城市,最終論文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按照這一框架,布列塔尼帝國時代殖民地的幾乎所有城市都是典型的消費城市。殖民城市是政治控制和經濟汲取的中心,但很少擁有自己的產業。城市市民由少量布列塔尼亞殖民者和大量為他們服務的日本人/印第安人貧民構成。

殖民者主要是官僚、教士、商人以及在鄉間擁有產業的地主,工匠大多是混血兒,舊土著貴族和土著平民負責承擔底層勞動。最重要的是,除了城市外沿的少數居民以外,大多數居民都不從事相關食物生產,只能依靠周圍農村供養。

和其他殖民地日本、拉普拉塔又不同,歐系布列塔尼亞具有非常濃厚的城市傳統,其殖民模式效仿古羅馬,把城市當做統治中心。以傳統社會的標準來看,這裏的的城市化率是相當高的,十八世紀就有約15%左右。和他們不同雷頓的故鄉拉普拉塔就沒有這種傳統,那裏的主體是農村的蔗糖種植園和小城鎮的金礦,城市分佈於沿海,由遙居地主和原材料商人控制。

但經過詳細調查,莫妮卡又發現同樣是消費型城市主導,比起帝國核心地區,露西亞的城市秩序並沒有那麼結實。其後果就是,在納入帝國後的一個世紀當中,基輔羅斯時期的大城市在依然保持著極高的首位度,但凡事總有例外,新世紀呈現出更多元局面,崛起了一批新興城市,典型代表就是彼得堡。

除此以外,這座偉大的海濱城市對莫妮卡個人也有特殊意義,就是在這裏的彼得大帝雕像前,那位她又愛又恨的人向她求婚。如今五年過去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不過好在今天城中的杜馬貴族已經派出代表,準備投降。想到這裏莫妮卡總算走了一絲慰藉,至少自己的故鄉是安全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