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雲嶦嵐》第四十五章 營救(一)
一百多年前,強大帝國,韓,國土面積遼闊,佔據天下十分之七,文化昌盛,擁有鐵甲雄兵,一百五十多萬,人口近五億。看似繁華的背後,是外強中乾。皇帝昏聵無能,百官只知道斂財牟利。軍隊懶散,疏於訓練.軍官明目張膽,剋扣軍糧,軍需物資。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有幾股農民起義軍,逐漸形成規模,威脅帝國統治。

皇帝陛下急忙調兵遣將,忙於鎮壓農民起義軍,卻忽略了北方邊境的遊牧民族,蠻族。蠻族生性好戰,勇武過人,成年男子,體格魁梧,不懼嚴寒酷暑,能吃苦,精騎術,善箭法,近身搏殺,悍不畏死。蠻族的首領,骨拓汗,後改名中原姓氏,李。為燕國第一代開國皇帝,本是蠻族小王子,可汗死前,召集各部落族長,讓只有十二歲的骨拓汗即位。大王子,骨達,不服氣,從小跟隨父汗征戰沙場,戰功赫赫,不能容忍,未立寸功的弟弟登上王位。

那夜,北風呼呼的刮,天降大雪,骨達調來一萬騎兵,襲擊王庭,守衛王庭,忠於新可汗的鐵狼衛,三千勇士,與敵人殊死搏殺,寡不敵眾,被敵軍衝破防線。骨拓汗在幾個忠心耿耿的護衛保護下,逃離。骨達派人追趕,失敗。

骨達在各部落族長的擁護下,成為新可汗。幾個傷痕纍纍的護衛,將骨拓汗送到齊國邊境時,再也支撐不住,傷重不治,死亡。孤苦伶仃的骨拓汗,來到韓國邊境城池,他,體格魁梧,力氣大,作戰勇猛,投軍後,被當時的邊軍大將,李將軍,一眼相中,先是當親兵,賜姓李,後從百夫長,校尉,參將,副將,一直升到主將。二十八歲時,李拓汗,統領一萬兵馬,在對抗遊牧民族,突厥的戰鬥中打出威名。

揚名天下的李拓汗,秘密開始計劃,返回蠻族,奪回王位。

後來,李將軍被奸人誣陷,連帶著李拓汗也被捕入獄,以參與謀反為由,三日後,處斬。李拓汗愛兵如子,戰場上救過無數士兵的性命,他們聚集起來,發動兵變,救出李拓汗。

李拓汗被三百多弟兄擁簇著,逃出城池,眾人茫然,不知前路該如何走?李拓汗一聲令下,返回北蠻,爭奪王位。

在幾個部落的支持下,李拓汗帶領大軍,與骨達的軍隊,展開了連番大戰,在月兒湖附近,一戰定勝負。骨達兵敗被殺,李拓汗勝利,奪得汗位。

為了感激李將軍的救命,栽培大恩,李拓汗稱呼其為義父,延續李家香火,不改姓氏。

李拓汗帶領北蠻騎兵,南征北戰,將突厥,匈奴,天狼等強大部落,打的大敗,統治的疆域,擴大了五倍。草原已經無敵手,接下來,該是啃一啃,韓國這塊大肥肉。此時的韓國,國力虛弱,雖然將幾支龐大的農民軍,剿滅,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李拓汗知道,時機到了。他,建燕國,當皇帝。親自領兵,進行了三次東征,將韓國軍隊打的節節敗退,奪下了韓國近一步的國土。第四次東征,李拓汗,垂垂老矣,不顧百官反對,仍然堅持領兵作戰,大軍開到邊境時,李拓汗,駕崩。太子即位後,有宰相建議,如今,燕國,看似強盛,實則國力不強,應當休養生息,而不是繼續東征。新皇聽取意見,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休養生息。

韓國獲得喘息之機,有識之士,紛紛上書,推動富國強兵戰略。若被採納,韓國勢必會雄風再起,浴火重生。可惜,前後幾任帝王,只知道貪圖享受。七年前,大將軍竇廣夏,領兵造反,弒君,改國號為齊,成為開國皇帝,推行新政。

竇廣夏謀反,註定在史書上,被後人唾罵,但他一手推行的新政,卻讓齊國這顆,高聳入雲,快要枯死的參天大樹,煥發生機,有中興之勢。竇廣夏曾經當著群臣的面說過,新政增強國力,利國利民,將來史冊上對朕以及眾位愛卿的評價,會不一樣。青史留名,留的不是汙名,而是赫赫功績。

齊國新政,針對前朝韓國,過高的賦稅,臃腫的官吏制度,軍隊戰力差,剋扣軍糧,物資,重文輕武,等等問題,進行改革。最主要針對的有三個重點,第一,將前朝的農業稅從十稅三,改為二十五稅一。第二,將無用的官僚機構裁撤,縮減官員數量。第三,提高武將的地位,待遇。這個重點,受到的阻力最大。韓國建國之初,定下國策,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韓國建立二百多年,讀書人,特別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地位很高,風氣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同等品級的文官在武將面前,擺出上級的模樣,無人說三道四。可若是武將擺出這幅模樣,或是平起平坐的姿態,則會被文官集團攻擊,處處碰壁,甚至會罷官,貶為平民。

竇廣夏非常清楚泱泱大國韓國走向滅亡的原因。一方面是韓國的帝王,昏庸無能,治理國家,昏招迭出,民不聊生,賦稅過高,官員搜刮民脂民膏,欺壓良民。百姓們,沒了活路,只有造反一條路可以走。另一方面,重文輕武,軍隊的裝備差,疏於訓練,剋扣軍糧等等問題,造成了韓國上百萬大軍,面對燕國三十萬精銳,屢戰屢敗,喪失了近一半的國土。

韓國之所以沒被燕國的鐵騎,滅國,苟延殘喘,直到被齊國取代。是因為,運氣好。第四次東征前,韓國先皇去世,新皇登基後,朝廷不穩,幾位握有實權的將軍,蠢蠢欲動。如果這時,燕國鐵騎東征,韓國十有八九,滅亡。李拓汗死了,第四次東征,作罷。新皇登基後,發佈命令,說是為了國家著想,休養生息,實則是擔心自己威望不夠,難以駕馭,在立軍功,功高蓋主的幾位名將。

竇廣夏深知自己建立的齊國,雖然繼承了韓國所有領土,但是個大大的爛攤子。改革勢在必行,推行重武輕文,刻不容緩。只是,重文輕武,延續幾百年,猶如一顆參天大樹,無數樹根扎入地底深處,要想連根拔起,非一朝一夕之功。

袁澤天站在木筏上,腦子想著歷史故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齊國皇帝竇廣夏推行新政的阻力與目的。此時此刻,他身在齊國腹地,腳踏木筏的前端,另一頭的壯實中年人,用杆子推動木筏像是一葉扁舟,暢遊在江面之上。

兩岸青翠群山,美不勝收,雲霧繚繞,增添幾分神秘,腳下的江水,淼淼自西向東,看不見盡頭。一眼望去,心神安寧,耳邊傳來了杆子入水劃動的聲音,好聽悅耳。水面上,來來往往的船夫,放聲高歌,唱的是當地的民謠。

用詞簡單,淺顯易懂,唱出了心裏話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袁澤天聽著歌,心情大好,塵世間的紛紛擾擾,仇恨,爾虞我詐,等等,暫時拋諸腦後,凡人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無憂無慮。自己的生活,刀光劍影,步履維艱,如履薄冰,徘徊在生之門,死之谷之間。

袁澤天嘆息一聲,自嘲道,你呀,什麼時候,像個娘們一樣,多愁善感,你走的路和許多人不同,辛苦,孤單,無奈,等等,都是必須要承受的。身為頂天立地的好男兒,走的路比別人更難,更苦,更艱巨,但還要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袁澤天接的任務,前往齊國都城,營救魅隱司安插的一個高級暗子,這是魅隱司的叫法,相當於現代的間諜,是一位赫赫有名,賣藝不賣身的青樓女子,蘇紅芳。她行走在齊國高官間,傳回燕國,一個個有用的情報。被齊國的黑虎衛密探,抓捕。

對外傳出的消息,蘇紅芳自盡。但魅隱司的密探,得到消息,蘇紅芳被秘密押送到太子府,太子,竇明潤一直喜歡這位女子,想要納她為妾。紙包不住火,被竇廣夏得知後,狠狠的訓斥。未來的天子,娶一位青樓女子,成何體統。

竇廣夏讓竇明潤立即殺掉蘇紅芳。當日,竇明潤失魂落魄回到太子府,卻聽到了父皇病重的消息,立即進宮,親自照顧父皇,並前往地壇,不吃不喝,二天二夜,為父皇祈福。竇廣夏痊癒後,感動落淚,不提讓兒子殺蘇紅芳之事,只是說,從今以後,蘇紅芳被囚禁,不許納她為妾。

蘇紅芳知道齊國朝廷很多重要秘密,陛下下旨,不惜一切代價,救出蘇紅芳。

魅隱司出動六個金牌殺手,與劍九霄,魅影堂派出的高手,包括袁澤天在內,一共四人,在齊國都城會面,一起行動,救人。

此行,危險,太子府,高手如雲,又是在敵國的地盤,困難重重。

袁澤天想著心事,聽見船夫說道「客官有心事,不如和我一起高歌,能忘記煩惱憂愁。」

袁澤天轉身,蹙起的眉毛,舒展開來,嘴角扯動一絲笑容,笑道「我唱歌不好聽,恐驚嚇了飛鳥,遊魚。」

「客官,謙虛了,客官說話聲音好聽,唱歌差不了,唱歌,只為了減輕心中痛苦,何必管那麼多。」船夫說完,唱出了第一句。

袁澤天對這首民謠,耳熟能詳,接下了第二句。

輕輕流淌的江水,載著木筏前行,高歌的袁澤天,船夫,沉浸在歌聲美妙,忘我,融入天地的奇妙境界中。

天大,地大,不如歌聲大。

前路多艱險,逍遙任我行。仗劍走江湖,斬盡不平事。天下多姦邪,人間多妖孽。正氣自古存,總有俠客生。此生無愧心,魂歸無遺憾。高歌一曲後,袁澤天將自己心中所想,朗聲說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