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是雍正嫡次子》第46章 第 46 章
順利與鄂羅斯使臣搭上線的弘書在晚膳前趕回宮,一回去就被叫到養心殿。

胤上下打量了一回兒子,確定他沒什麼問題才道:「有人招了。」胤模接手後當然不止審訊造辦處總管和梁匠人兩個人,還順藤摸瓜抓了不少,所以才花費了兩天時間。

弘書湊上前:「怎麼樣,是誰?」雖然他覺得大概率就是鄂羅斯,但凡事還是要講證據的,萬一是他哪個還存世的便宜叔叔突然想不開呢。

「是巴多明。」胤臉色不是很好看。

巴多明,法國人,在康熙朝時比較得康熙的重用,經常擔任大清與別國之間的翻譯,也會在宮廷裡教授拉丁文,培養外交人才。胤登基後,雖然沒有康熙那樣看重他,但也有給他安排差事,這次鄂羅斯使團的翻譯就是由他來擔任。

現在既然交代出來的巴多明,那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鄂羅斯,但也不能排除其他西洋國家。

胤祺很生氣:"朕看這些西洋人,還是得都趕出去才行。"自己賞他們官做,他們卻沒有一點忠君之念,果然是沒有絲毫禮義廉恥的蠻夷之人。

胤禧其實更想將這些洋鬼子全部收拾了,不過那不現實,如今留在京城中的洋人各個國家的都有,雖然那些蠻邦小國可能根本不在乎這些在異國他邦做官的人,但要是己方沒有理由就將人全都下猶或者殺了,那些蠻邦小國說不定會以此為借口聯合起來與大清敵對,雖然大清不將這些蠻邦小國瞧在眼裏,但他們聯合起來,還是能給大清造成一些麻煩的。

胤現在隻想好好發展國內,不想和那些蠻邦小國糾纏不清。

弘書知道阿瑪正在氣頭上,勸道:「都趕出去也不現實,難道以後別國使臣來了也不接見不成,況且咱們的翻譯人才還需要他們來培養。」他轉移話題道,「您將巴多明拿下了嗎?」

胤點點頭,那當時第一時間就拿下了。

弘書追問道:「是背著人嗎?沒讓人察覺吧?」自己的計劃還沒完成呢,要是現在讓鄂羅斯使團的人知道巴多明被抓了,恐怕會打草驚蛇,他們會變得警惕,不輕易和人接觸了。

「朕還不需要你來操心。」胤禧倪他一眼,很不滿兒子的懷疑。

「那就好。」弘書鬆了口氣,喃喃道,「那我也得快點了。」

胤禎看著裝都不好好裝、紕漏百出的兒子,無語:"朕是不打算追究你要幹什麼,但你是不是有些過於明目張膽了?」

弘書嘿嘿笑道:「哎呀,我能幹什麼,我就是對外國人比較好奇。」他說著就扇扇鼻子,露出嫌棄的表情,「皇阿瑪您不知道,那些外國人身上的味好大,難聞死了,他們還愛跟皇額娘她們一樣撲香粉,混雜的味道別提有多怪了,我都感覺今天吃不下去飯了。您召見他們之前,一定要跟鴻臚寺的人說,讓他們提醒那些鄂羅斯人好好洗洗。"

胤禧沒好氣的瞥了他一眼:「你自己要靠上去的,怪誰?朕就是召見他們,起碼也得離十丈遠。」

弘書撇嘴:"我好心提醒您,您怎麼還戳人肺管子呢。"

胤道:"既然吃不下飯,那就滾吧,朕要用膳了。"

有禦膳可以蹭!弘書立刻狗腿:「感覺,只是感覺,我還是能吃得下的。」

「哼。」

在養心殿蹭完晚膳,弘書心滿意足地回到毓慶宮。之後幾天,他在盡量不讓人覺得奇怪的情況下加快進度,與同樣別有心思的鄂羅斯人保持住了良好關係,然後在對方主動教了他幾回鄂羅斯語後,表示自己要離開京城了,離開前想要請客感謝他這幾日的教導。

請客當然要有陪客,弘書如鄂羅斯人所願,請來了徐以恆。

徐以恆今年已經十八,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負責陪鄂羅斯人喝酒,把席上除了弘書以外的人都喝暈。

包括他自己——這點徐以烜不知道。

考慮到對方是拿酒當水喝的鄂羅斯人,弘書特意提前準備了高度白酒,又考慮到徐以烜的酒量,他搞了個小機關,給徐以俎倒的是低度酒。隨著一杯杯酒下肚,桌上人腦子開始迷糊,言語間也沒有那麼謹慎了。

弘書就笑看鄂羅斯人說漢語,徐以恆說鄂羅斯語,互相用他們認為嚴謹的、不動聲色的,實際卻錯漏百出的話語試探對方,想要從對方嘴裏探聽出情報。

鄂羅斯人想探聽六皇子和皇宮的消息,徐以恆呢,則是惦記著六阿哥的任務,雖然他從頭到尾都不知道任務是什麼,甚至都沒確認過任務存不存在。

終於,兩人大著舌頭說完估計他們自己都聽不出來是啥的話後,一前一後趴在了桌子上。

「表哥,表哥。」弘書推推徐以恆,再去推鄂羅斯人,「醒醒,醒醒?」

很好,都暈了,這情況斷片是肯定的,他們不會記得自己問過什麼,說過什麼了。

弘書往自己身上灑了些酒,假裝醉的迷糊,將守在外面的三人的隨從叫了進來。

先把鄂羅斯人送到會同館,再和徐以烜分道揚鑣,徑直回宮。

朱意遠聞到他身上的酒氣嚇了一跳:「主子您怎麼喝這麼多,奴才馬上去叫太醫。」前陣子弘書喝酒頭痛好幾天的事他還歷歷在目。

弘書擺擺手道:「別去,沒喝多少,備水,我要沐浴。」這一身酒味他自己聞著都難受。

洗去一身酒氣,又漱了口,弘書才覺得舒服些,他一直就不喜歡喝酒,也不明白這種難喝的玩意兒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

收拾完自己,弘書便匆匆來到養心殿,一臉有大新聞的樣子。

胤於百忙之中抽空瞥了他一眼,低下頭道:「在外頭喝酒了?」

這你都知道了,您這眼線是不是太密了點。弘書道:「就喝了兩口,其他全撒在衣服上了。」

「浪費。」胤禧言簡意賅。

弘書道:"這可不算浪費,那件衣服擁有了超出它本身的價值。"

「哼。」胤手下不停,對他的大言不慚不予置評。

「真的。」弘書道,「皇阿瑪,您那邊兒審的怎麼樣了,巴多明交代沒有。」

胤一心兩用,一邊批摺子,一邊回道:「交代了,鄂羅斯人確實買通了他,不過他自己也有心思,想著圖紙偷出來後自己臨摹一份,送回教廷去。"

可以,還是個忠誠的信徒,弘書暗想,就是不知道,死在大清的信徒,還能不能回歸主的懷抱?

「那皇阿瑪您接下來打算怎麼處置這群鄂羅斯人?」弘書好奇問道。

胤手頓住,然後放下筆:「你覺得該怎麼處置?」

弘書微微皺眉:"我倒是想把他們跟巴多明一樣處置了,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巴多明跑到大清來傳教、當官,是個人行為,大清怎麼處置他都行,法國也不會為了這麼一個小人物跑來說什麼。

現在這時候,大清在歐洲等國家眼裏還是神秘的東方大國,不是他們能惹得起的。

這群鄂羅斯人卻不同,他們是官方正式派出來的外交使團,即便他們在大清犯了法,如果大清不想和鄂羅斯開戰,就不能私自處置他們,必須得通報鄂羅斯,讓他們來處置。

可鄂羅斯使團乾的這事吧,又不好明面通報的,就算通報了,鄂羅斯皇室表面先處置了,等他們回去後恐怕啥屁事都沒有,畢竟人家是一心為''''國''''麽。

胤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現在的局面就是讓人很不爽,明明有小偷想在自家偷東西,偏偏你還只能裝不知道,不能打就算了,最好還別說出來。

「再有兩天,那群鄂羅斯人恐怕就會察覺到巴多明出事了,先看看他們會怎麼做。」胤禧道,「若是再有小動作,就將他們遣返。」

「他們恐怕不會再有什麼動作。」弘書道,「您多青猜,我今日打聽到了什麼消息。」

胤新拿起筆:"愛說不說。"他不覺得兒子能打聽到什麼大消息。

「噴,您怎麼這樣呢,配合問一句又不費什麼力氣。」弘書抱怨道。

胤不理他,這臭小子就是越理他他越來勁。

弘書無奈:"好吧,那我就直說了,我今日問到了鄂羅斯皇室和朝廷的一些情況。"他將提前準備好的情報說了一遍,「皇阿瑪,我認為,就鄂羅斯目前的內部情況,再加上他們這次落在咱們手上的把柄,或許這次談判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啃下一塊肉來。"

胤沒想到他竟然還真的打聽到了一些實在東西,再次放下筆,道:「你想啃下哪塊肉?」

弘書斬釘截鐵地說道:「土地!」

胤微敏敏「北邊的?那地方你沒去過,可能不知道,那裏天氣極冷,一年的大半都在下雪,種不了地也放不了牧,並沒有什麼價值。況且,如今蒙古和西北的準噶爾等地且管不過來,便是把北邊的地要過來了,也不過是交給蒙古各部罷了。"

而這,可能會增強蒙古各部的實力和野心,到時候再起亂子,這幾年西北的亂象已經夠胤模傾的了。雖然因為鳥槍的原因,清軍實力大增,但只要打仗,最耗費的永遠是錢糧,胤摸就感覺每次他剛攢起一點家底,想擼起袖子乾點別的,西北那幾個汗國就不消停,然後攢的家底全送到前線去了。

弘書道:「我知道皇阿瑪您擔心什麼,但有些東西,咱們即便拿來沒用甚至有點小危害,也不能留給對方,因為那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兒子研究過萬國輿圖和咱們有的別國的地圖,這幾天和那些鄂羅斯人接觸,想起了一些問題,皇阿瑪,您讓人將鄂羅斯的輿圖拿來吧。」

大清有的別國的地圖並不多,畢竟那些國家離得實在是太遠了,但相今即羅斯地圖還是有的,靠近歐洲那邊基本是空白,與黑龍江和外蒙接壤的那一片還是比較詳細和準確的。在此時,那一片還不能說是歸屬於大清還是鄂羅斯,因為蒙古人和鄂羅斯人一直在這裏相互廝殺、搶奪地盤。

鄂羅斯這次來主要也是要商定這一塊兒的歸屬權,劃定兩國分界線。

胤點點頭,吩咐蘇培盛:「去將輿圖拿來。」他倒要看看兒子今天能給他說出些什麼害處來。

蘇培盛很快回來,將輿圖在地上鋪開。

弘書一眼就看到重點,脫了鞋踩上去,走到貝加爾湖那一處:"這裏,皇阿瑪,這個湖就是重點。」

「您看,鄂羅斯境內的幾條主要大河,都與這個湖聯通,如果讓鄂羅斯完全將這一塊據為己有,那麼他們內部的水運將會全部連通,未來,但凡他們有點什麼想法,都可以通過這幾條大河快速將大量軍隊轉運到咱們的邊境。」

胤神色嚴峻,也脫了鞋走上去,仔細看那幾條標註的大河,發現果真如兒子所說。他以前沒考慮過這些,一是沒有將目光放在世界高度來看,也並不覺得這些蠻夷真敢大舉攻過來;二是知道北邊那裏地廣人稀,不會有大量軍隊的可能;三則是覺得,那地方還是蒙古人的地方,讓他們跟鄂羅斯人拚殺也好,可以持久地消耗他們的力量,讓他們更依賴大清,更乖順。

弘書還在繼續:「我認為,鄂羅斯這次過來商談國界,他們的重點就是這個地方。」他點了點腳下的那一片地方,「他們想要的,我們就不能給。最好是能將這一整個湖都拿過來,不過這個可能性很小,鄂羅斯人一定不會同意,那最次,我們也要掌握一半的主動權。掌握了這裏,不但能隨時掌握鄂羅斯的動向,還能截斷他們的東西聯通。"

「鄂羅斯的首都在西邊,在歐羅巴洲,他們大部分的國民也在那裏,實際上,他們目前對東邊這一塊的國土掌控力並不比咱們對西北的掌控力好,甚至他們離得更遠、想要掌控更困難。咱們在截斷他們的快速轉運能力後,實際上也會變相截斷他們對東邊的統治,到時候,我們可以慢慢蠶食他們東邊的這一塊。」

「這裏或許不能種地、也不能放牧,但它也不是沒有絲毫價值的,不說地下可能存在的各種礦脈,就說地面上那大片的森林,裏面蘊藏的動物和藥材,對咱們也不是沒有用的。」

「更何況,開疆拓土,才能配得上您的英明神武。」弘書以一個小小的馬屁作為結尾。

胤此時滿心都是欣慰與自豪,這是他的兒子,才十歲,就已經將兩國邊境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

這一刻,胤模甚至覺得,鄂羅斯、邊界什麼的都不重要了,哪怕這次沒拿下這塊地,大清也收穫頗豐。

「好。」胤滿意的拍拍弘書的肩,「這次的兩國談判就由你來負責。」

「啊?」弘書傻眼,連忙道,「這可不行啊皇阿瑪,您忘了,那些鄂羅斯人認識我的,我是以徐以恆表弟的身份和他們接觸的。這要是他們看見我,肯定知道咱們有所準備了,談判效果會差很多的。"

「誰說要你出面了。」胤祺道,這些蠻夷之邦,還不配讓他大清未來的繼承人出面。

「你在後面指揮,安排,談判人選也由你來定。」

「真的?」弘書立刻來勁了,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才能勸皇阿瑪不要把馬齊和隆科多安排進談判隊伍裡呢,這不瞌睡就來了枕頭。

胤稹背著手道:「當然。朕會在會試之後接見他們,正式的談判應該會安排在五月左右,這段時間,夠你準備的了吧?」

「夠了夠了。」弘書喜笑顏開,又確定道,「真的我想讓誰去談判就讓誰去?」

胤他:「朕一言既出,還能有假。」

「太好了,謝謝皇阿瑪!」弘書就差手舞足蹈了。

胤禧輕笑道:「朕等著看你為朕『開疆拓土』。」

弘書被他一句調侃的有點臉紅,他剛才就是想畫個小餅、拍個小馬屁增加說服成功率而已。

開心了一下後,弘書想了想,還是道:「那皇阿瑪,您能給我一個可以選擇的大臣名單嗎?畢竟我對朝堂上的大臣很多都不怎麼了解。''''

即便是後世聞名的那些大臣,他了解的也比較淺薄,史書上寥幾字的記錄怎麼可能概括完一個人真正的性情和完整的一生,何況那些詞多半都有潤筆美化過。

胤再次欣慰的點頭,沒有被興奮沖昏頭腦,不盲目自大,追求實際,知道尋求專業意見的幫助,很好。

「過兩日給你。」他也得好好考慮考慮,除了領頭的幾個重臣,其他人得挑些有潛力的年輕人,若這次表現不錯,可以當給兒子的未來班底培養。

幾日後,弘書便收到來自阿瑪的長長的建議名單,六部尚書、八旗都統基本被一網打盡,除了這些位高權重的老頭子之外,剩下的都是年輕人。

「馬齊、隆科多先排除。」弘書拿著筆開始劃,「唉,好想選十三叔啊,不過他夠忙了,還是別禍害了。嗯,張廷玉算一個,文官有了,再來個武將……"主事的人不需要太多,不然內部不和睦就不好了。

弘書的筆在一個個名字上略過:「拉錫,蒙古人,滿洲都統,可以,這身份疊加的好,就他了。"

劃定兩個領頭的,弘書就略過前面的老頭子們,將目光放在年輕人身上。

「徐本,嘿,徐以烜他爹今年多大了,哦,不到四十,行吧,也算「年輕人』了。」自己人當然要關照,弘書在徐本的名字下畫上一個圈,繼續看,「顧綜,顧八代的孫子,顧八代好像是阿瑪的恩師吧?嗯,留下。」

劉統勛、明安圖、杭世駿、尹繼善…

「嗯?戴亭也在,吏部主事?」弘書撓撓頭,他這兩年有想過關照戴梓的幾個兒子來著,可惜戴梓不知是過於剛正、還是被南懷仁陷害的有了後遺症,死活不願意讓他關照,所以弘書一直以為戴亨還在戶部當筆帖式,「行吧,人家有能力,不需要我關照也升上來了,好事。」

圈定最後一個戴亨的名字,數了數人差不多夠一個談判團了,弘書開始給這些人安排具體的職位。

花費了一天時間,將人安排的差不多,弘書將名單遞交了上去,胤一個沒改不說,沒兩天就下發聖旨,令這些人組成談判代表團,聽六阿哥吩咐。

西二所,弘曆一把將桌上的東西掃落在地,面色陰鷙,胸膛起伏不定。

兩國談判可是大事,皇阿瑪竟然交給老六來管,他才多大!皇阿瑪就不怕他把差事辦砸,和鄂羅斯交惡嗎!

自己都十七了,皇阿瑪卻從來沒給過任何差事,哪怕是去景陵祭陵,皇阿瑪都沒有讓自己去,而是派老六。就這麼看重老六嗎!除了記性好點,愛弄些奇技淫巧,他有什麼好的!

不行,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必須得儘快出宮開府,這樣可以封爵、也能辦差,自己必須得儘快在朝堂上站穩腳跟才行。

上書房比不過,就不信在朝堂上他也比不過!辦差可不是背書,不是記性好就行的,治國也不是一兩個奇技淫巧就能治好的!

下定決心,弘曆很快行動,通過離妃和裕妃、弘晝一起,向胤被請求出宮開府。

胤本來沒想好要不要讓兩人就這麼出宮開府,倒不是想著拿他們磨鍊弘書什麼的,經歷過皇阿瑪熬人那一套,他是真不喜歡。主要是他覺得弘曆弘晝性格方面還有瑕疵,想放在自己眼皮底下,讓上書房的大儒們再磨鍊他們兩年,等再穩重些再放出去。

讓他猶豫的是,怕將人留在宮裏,其他人會理解為他在釋放什麼信號,到時候再蜂擁到兩人身邊,將兩人影響成弘時那樣子。

不過如今兩人既然自己強烈想要出宮,胤也就順水推舟的同意,不能在上書房磨鍊,也可以給差事磨鍊,問題不大。

要開府、年內還要大婚,那還是得給個爵位的,否則就光頭阿哥那點分家銀子和年俸,還不夠一府人吃的。

胤胤禧想了想,前兩年出宮開府的允禧、允祜這兩年表現還行,這次就一起把爵位封了吧。

允禧、允祜封貝子,弘曆、弘晝封貝勒。

皇子當然要比皇弟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