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是雍正嫡次子》第48章 鄭板橋
細問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個長女是允禧的妾室周氏所生,洗三都辦過了。

弘書埋怨:"怎麼現在才告訴我,我都沒給侄女準備洗三禮。"

允禧笑道:「滿月禮多送點就是了,你要是非想送洗三禮,過不久還有機會。」

"?"

允禧笑的自得:"嘿嘿,瓜爾佳氏如今也懷著七個月身孕。"

好傢夥,允禧一共就三個妻妾,這除了大婚比較遲一點的祖氏,兩個早早賜下去的妾室全懷了。

這傢夥算實歲才十六啊,弘書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恭喜,又勸道:"你也別太冷落嬸嬸了。"

允禧能聽明白他的潛意思,拍拍他的肩道:「放心,我不是那等人,只是你嬸嬸如今年紀還小,再等幾年。」

周氏和瓜爾佳氏不是正經的秀女出身,所以她倆的年齡要比允禧大,而祖氏卻是正經選秀出來的,如今算虛歲也才不過十六。

弘書點點頭,畢竟是長輩的家事,不好再討論,便換了話題:「最近在做什麼?」

「吟詩作畫、登高望遠、踏青郊遊、以文會友……」允禧說起這個就快樂的搖頭晃腦,大袖一揮,意氣風發。

要不是弘書與他太熟悉,還真會覺得他這樣子有點狂士風采,現在嘛,只會覺得他像二哈,不過這樣也不耽誤他嫉妒:「你就沒想著乾一點正事?」

允禧兩手一攤:"這些就是讀書人的正事啊。"

靠,真嫉妒讀書人,不行,我不能如此快樂,你也不行,弘書陰暗的想著,笑眯眯地開始扎心:「那這些讀書人的正事,何時能讓禧叔你喜提一個郡王啊?」

啪,允禧快樂的表情的沒了:"為什麼要在這麼高興的時候說這種掃興的話。"

「掃興嗎?好吧,那我不說了。」弘書假裝遺憾的道,「本來還想問問禧叔你有沒有空來,來給

江山藝術術心侄兒幫幫忙呢。

允禧眼睛啁的就亮了,最近京城上下,誰不知道小六被皇上委以重任,負責和鄂羅斯使團的談判啊。

「行啊,小六,沒想到你還能想著叔叔,我有空,特別有空,我鄂羅斯語你是知道的,學的不比你差……"

弘書知道他誤會了,示意他暫停:「等等啊禧叔,談判代表團的名單已經定下了,沒辦法再加人了。」

允禧失望:"那你剛才的意思是?讓我去當翻譯?也行啊!我可以……"

「不是不是。」弘書道,「和鄂羅斯沒關係,是我要打算做一份面向百姓的邸報,你有沒有興趣來幫忙?"

報紙這個事情他以後肯定是沒辦法一直親自關注的,那接班人就要早早的培養,最好是從一開始就讓他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思路,把握好這份報紙的基調,不會走了歪路。

允禧就挺適合,他年紀不大,思想還未定型、容易接受新事物,身份不差,一方面不會怕以後暗地裏的各種搗亂者,一方面他也能吸引民間人才來投稿子。

「面向百姓的既報?」允禧疑惑,「跟氏報有什麼不一樣嗎?」

「那可多了……」

弘書正待擺開兵馬和允禧好好說一通,卻忘了此時他正在別人的宴會上。

"三哥,你先和二十一叔、小六待一會兒。"引麽歷引著精神頹靡的弘時過來,說道,"小六,你幫四哥招待一下三哥。」

弘書起身見禮:「見過三哥。」

弘時表情複雜的微微點頭道:「嗯。」

他因為偷賣旗下兵備的事被皇阿瑪下旨訓斥、禁足府內,今日能來還是弘曆特意去請旨,求皇阿瑪結束他的禁足,讓他來參加喬遷宴。

弘時雖然傻,但也不是一點腦子都沒有,自己和弘曆關係一向沒有多親近,弘曆突然為他跟皇阿瑪求情,恐怕只是想在皇阿瑪跟前展現他的兄友弟恭罷了。

所以他今天雖然來了,但態度並不積極,剛才面對弘曆的噓寒問暖也並不熱情。沒想到公曆直接把他帶到弘書面前,當面交代弘書照顧他。怎麼?這是以為自己對他不熱情的原因是因為弘書曾經拉了他一把,避免了他成為八叔兒子的結局嗎?是想告訴他,弘書也和他弘曆一樣,曾經幫他那一把是只是為了邀名嗎?見他沒有價值這次就不再管他嗎?

弘時覺得沒意思透了,他知道自己沒有可能登上那個位置,更知道誰是最後贏家於他沒有任何差別,皇阿瑪在位時他都是如此境況,難道換個弟弟上去就能好?

煩躁的弘時自顧自坐下,面無表情地道:「爺無需誰招待。」說完就開始自斟自飲。

弘曆有些尷尬,不過面上並沒有顯露出來,隻笑吟吟地道:"那三哥你自便。"說完沖弘書允禧二人點了點頭,轉身離開。

有弘時在,再說報紙的事就不太合適,也不能轉身就走,弘書只能和允禧閑聊:"你如今可有結識一些大家?」

允禧興緻勃勃地回答:「那可不少,我跟你說,前歲我才出宮開府時,認識了一位克柔先生,克柔先生雖在京城聲名不顯,但可算大家,一手蘭草竹石畫的出神入化……」

閑談沒幾句,弘晝遲遲而來,連連道歉:「今兒趙家兄弟一案宣判,百姓將衙門外幾條街都堵了。」

趙家兄弟互毆案可是最近京城的大新聞,席間人頓時都談起這個,弘書最近忙不知道,聽允禧說完前因後果後有些可惜,可惜報紙現在一時半會兒弄不出來,否則以這個案子為突破點,他的報紙立刻就能在京城鋪開。

弘晝一來,弘曆看人到的差不多了,就讓開席。

弘書用著金銀餐具,吃著不必禦膳遜色多少的美食,看著聽說是京城四大名班的表演,心裏忍不住計算,弘曆今日這一宴花了多少銀子,他的分家費夠支撐他過多久這樣的生活?算出來的情況不太樂觀。

弘書看了一眼正意氣風發接受來客敬酒的引人歷,希望你,手別伸的太長、撈的太多,否則,你親爹可不會輕易放過你。

弘曆的喬遷宴之後沒幾天,就是弘晝的喬遷宴,兩者一對比,那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弘書都有些無語:「五哥,我不指望將我送的賀禮吃回來,但你好歹多給上點肉吧?」

弘晝拍著他的肩大言不慚道:「老六啊,你五哥我決定信佛了,這些葷菜已經是特意為你們這些客人準備的,真的不能再多了,再多是對佛祖不敬啊。"

我信你個鬼,我看你分明就是隻想收禮,不想花錢,你可真是一點面子不在乎啊,怪不得以後能搞出辦葬禮收禮的操作。

弘書吃了一肚子菜回宮,補償自己一頓夜宵,專挑肉吃,把章元化幾個急的連連勸阻:「主子唉,可不敢這麼吃,晚上該積食了。」

不聽勸的弘書晚上果然撐得睡不著,乾脆起床鑽進實驗室,試驗油墨比例。

最近京城除了不少適合報道的新聞,對弘書很是刺激,想要快點將印刷術改進完畢,讓報紙面世。

還有允禧,上次在弘曆府上說到一半被打斷,後來沒找到什麼好機會,弘書打算等允禧辦滿月酒的時候去他府上兩人好好聊聊。

誰知天降橫禍,滿月酒被迫取消。

榮妃去世,好歹也是太妃,他們這些皇子皇孫還是要守一個月孝的。

弘書去誠親王府上弔唁,離開時恰好遇到允禧,想了想,擇日不如撞日:"一會兒去你府上吧?"

允禧也惦記著上次沒說完的差事:"好,你等我。"

這不是弘書第一次來允禧府上,但還是他第一次進允禧的書房,看著掛滿牆的畫作,弘書調侃道:「看來禧叔你還挺有錢的嘛,能收集這麼多名家名作。」

「你肯定猜不到,我一分錢沒花。」允禧嘿嘿笑道,「這些都是我出言以後新交的友人,他們無償贈送的。」

「天償贈送我看早你回著臉皮要的吧人家要早拿出去賣怎麼也得

「就這幅

"弘書若他

就這幅,人家安是掌山去實,心麽也得

鬥中蠶地,

無法賠達,我有定你學有應反安的心能賣個幾百兩吧。」

「好眼光!」允禧豎大拇指,「這幅就是我給你說的那位克柔先生之作,他是江蘇人,據說在他們那兒,他就是一畫一字都難求。你看看,這是他自己提的詩……」

一說起這些,允禧就很有興緻,親自將這一副蘭草圖取下來,給弘書一點點講解他的喜愛。

這幅畫確實不錯,詩和字也很好,弘書就沒有著急說正事,隨著允禧的講解慢慢欣賞,忽然,他注意到落款的一方印石:「板橋。」

弘書想到一個人,問道:「這個『板橋』是?」

允禧看了一眼道:「就是克柔先生,克柔先生姓鄭,名鄭燮,字克柔,他還有兩個號,一號理庵,一號板橋,也有人稱他做板橋先生。"

「板橋先生?」弘書眼睛倏地瞪大,「鄭板橋?!」

怎麼可能不驚訝,鄭板橋唉!那可是鄭板橋!後世學子誰沒有肯過《竹石》,他現在都能張口就來好麽!

弘書激動地道:「他人呢?把他請過來,介紹給我!」

「冷靜,冷靜。」允禧疑惑問道,「你聽說過克柔先生?」

「當然!」弘書忍不住拍允禧,「你怎麼不早告訴我你認識他。」

「嘶。」允禧被拍的有點痛,」我也不知道你知道他啊,再說,上次我不是在弘曆府上跟你提起過克柔先生嗎。」

那誰知道鄭板橋的字叫克柔啊,弘書道:「別說這些了,你先把人請過來介紹給我。」

允禧揉著胳膊:「介紹不了啊,我是雍正三年和克柔先生認識的,他那時來京遊玩,幾月後就離開了,如今人正在揚州呢,我前陣子才接到他的信。」

居然不在京城,弘書好生失望,不過很快又打起精神,問起細節來:"板橋先生多大了?考沒考功名?你要是請他來京城定居,可能性大嗎?」

允禧沒想到他對鄭板橋的興趣這樣大:"年紀,我想想,應該有三十多了吧,上次認識時,他還是秀才,信裡也沒說這兩年有沒有去考鄉試。來京城定居,恐怕可能性不大吧,克柔先生喜歡四處結識友人,他在信裡說,在揚州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短時間可能都會定居揚州。」

「唉,我也好想去揚州啊。」允禧有些羨慕的道,「克柔先生說,他在揚州認識了許多畫家,個個都很有才華。」

聽到揚州,弘書從激動中冷靜下來,鄭板橋除了詩畫出名外,他還有一個團體也很出名,那就是「揚州八怪」,想來,現在應該是揚州八怪才認識的時候吧,他要是這時候非要把人找來,說不定以後就沒揚州八怪了。

這可不行,他還想多集郵幾個名人呢,況且也是揚州八怪的這段經歷和影響,才讓鄭板橋達到後來的高度。

不急不急,知道了人在哪兒,還怕不能收入囊中嗎。等一等,未來不僅能收穫一個鄭板橋,還能附帶一個''''揚州八怪'''',豈不更加美滋滋。

弘書暢想著以後將揚州八怪收入囊中的美好生活,這幾位不僅個個才華橫溢,裏頭後來當了官的也都是大清官,能力也不差。以後一邊替他幹活,一邊給他寫詩作畫,要是一不小心寫出個''''不及弘書送我情或者SA書亦未寢」的千古名詩就更好了,他絕對要把這詩列入教科書必背之列,讓萬千學子看到他的名字就恐懼,哈哈哈哈……

允禧看著錶情逐漸猥瑣的侄子有些不忍直視,忍不住推他:"誒,做什麼美夢呢,口水都要流到地上了。」

弘書回過神,擦了把嘴,發現允禧謠他也沒在意,而是摟著允禧好生商量'''':"槽叔啊,你給板橋先生的回信寫了沒,沒寫現在寫唄,我看著你寫。"

逼迫著允禧在信中好好將他誇獎了一番後,弘書才放過允禧,想起來他今日過來是有正事的。

「咳咳,好了,說正事。」弘書無視允禧的幽怨眼神,道,「上次和你說了,我要辦一分面向百姓的邸報,你願不願意來幫我,如果你願意來並且做的好,以後我忙不過來的時候,這一塊會交給你。」

這個語氣可不像是跟叔叔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在分派差事,所以,小六是在試探他嗎?允禧深深看了弘書一眼,垂眼想了片刻,坐正道:「我願意去做,但我不確定能做好,你說的面向百姓的邸報,與現在朝廷的邸報有什麼區別?」

「區別很大。」弘書解釋道,「這份報紙要全部用大白話來寫,力圖讓哪怕不識字的百姓也能聽人念一遍就懂報紙上在說什麼。除此之外,報紙上登的內容,除了朝廷政策外,剩下的要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或者寫他們感興趣的事。比如,京城近日的糧價波動,明日是否會下雨,趙家兄弟互毆案的細節與後續,會試放榜時有沒有進士被榜下捉婿,某家大人後宅小妾之間的爭鬥,某家男人上花樓被妻子抓破臉……」

「等等等等。」允禧聽他越說越離譜,連忙叫停,「後宅小妾、上花樓是什麼鬼,你好好說,別開玩笑。"

弘書氣定神閑的喝了口茶:"我沒開玩笑,百姓們喜歡的不就是這些東西嗎。"

「……」允禧有些艱難地道的,「百姓們便是喜歡,也是私下說說,在報紙上談論這些,未免有辱斯文了吧。」

用大白話寫文章他還能理解和接受,畢竟面向的是百姓麽,弘書未來大概率是要以天下百姓為子民的,但寫這些東西,恕他接受無能。

「小六,我知你心懷百姓,但你也不能一味遷就他們。百姓無知,需要的是引導和教化,而不是遷就和放縱,他們如今喜歡東家長西家短,你就辦報紙來滿足他們,那以後他們如果喜歡殺人放火呢,難道你也要想方設法滿足他們嗎?」允禧苦口婆心的勸道。

弘書搖頭道:「喜叔,你誤會我了,我不是要放縱和遷就百姓,這其實也是一種引導和教化。」

允禧覺得他在強詞奪理:「那你說說,後宅小妾和上花樓被妻子抓破臉這種事能引導和教化什麼?」

自然是潛移默化讓百姓形成納妾和花樓不好的認知,為以後廢除這兩者的輿論戰做準備,但現在說這些都太早了,允禧也不會理解。弘書便道:「這兩件事宣傳的好了,可以讓百姓認識到家宅不寧的根源,在社會上形成蓄妾和去花樓是恥辱之事的風氣,抑製想要納妾或者送家中女兒去做妾的人數,甚至還能起到監察那些官員的作用。"

允禧不太認同,或者說不太理解:「去花樓就算了,朝廷確實有規定官員不得狎妓。但納妾自古以來就是為了多子多福,怎麼會是恥辱之事?」

弘書嘆了口氣:"禧叔,咱們大清目前有三千多萬丁口,你知道有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子嗎?"

允禧當然不知道。

弘書也不知道,大清現在人口都統計的不全,別說這種數據了,但他知道那個數字不會好看,史書上可是有過''''無妻者半''''這種形容詞的:"至少兩百萬,禧叔,你知道兩百萬有多少人,京城現在的所有人加起來,都沒有一百萬。你想想,這兩百萬人要是出一問題,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麻煩?即便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也不意味他們帶來的麻煩就少了,禧叔,你也是男人,應該了解男人,這些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漢,他們會有多躁動,他們會老老實實地待在一個地方種地嗎?不會的,他們沒有妻子,沒有家,就不會有定性,也不會有牽掛,他們會四處奔逃、偷雞摸狗,最後走上私通或犯罪的道路,他們就是地方上的不穩定因素。"

「他們為什麼娶不上妻?其一,女子本就比男子人少,便是天下男子一人隻娶一妻,也有人娶不到妻子;其二,便是富人納妾過多,讓本就稀少的女性更少。第一點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但富人納妾這事,卻可以努力努力,起碼能讓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漢更少一些。」

允禧聽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恐怕有些難,三妻四妾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如果咱們露出反對這種觀念的意思,恐怕會成為眾矢之的。」

弘書點頭:「當然,所以我才沒有上來就寫硬邦邦的文章告訴大家什麼什麼是錯的,不過是借一些故事讓大家意識到,為了子嗣納一二妾室沒什麼,但若只是好色而納了一院子的妾室,就是令人看不起的,會成為大家的談資。"

允禧道:「這樣倒是沒什麼,這樣的人本來也會被人瞧不起。」

弘書搖頭:「那只是一部分愛惜名聲的讀書人會這樣認為,實際上,在大多數人眼裏,他們只會覺得納妾多的人厲害。我現在想做的,就是讓大多數百姓都能像那些愛惜名聲的讀書人那樣想。

「這可就難了。」允禧嘆道,「移風易俗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慢慢來吧,先從京城開始,從當官員的開始。」弘書道,「朝廷明明規定了官員納妾的數量,總有人偷偷鑽空子,咱們不寫明是誰,會有人心虛對號入座的,也算是對他們的約束,要是能有人看了報紙給咱們寄信檢舉就更好了。」

允禧聞言皺眉,遲疑道:「寄信給咱們檢舉?這、這是開言道啊,皇上知道嗎?」

「當然知道。」弘書安撫他,「你放心,咱們這報紙,皇阿瑪就是最大投資商。」

「投資商?」「就是掏錢入股的人。」

聊了聊報紙的內容和立意,弘書又跟允禧說起報社的架構:「目前,我是總編,你當主編,你的手下要有一群編輯和記者來負責內容,編輯負責寫文章和排版,記者負責採訪和採集新聞……編輯要文章寫的好的,你在寫話本子的那些人裡找,記者要嘴皮子利索、善於打聽消息、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

說了一下午,都只是說了大概,這還是因為現在條件不足,精簡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