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第68章 第68章
第68章霜雪可憐

山間氣候多變晴雨不定,方才一陣雨後又是晴空萬裡,氣候潮濕卻帶了涼意,不若之前那樣悶熱,潘廣凌卻覺得難道是有點太冷了?不然卓大人怎麼起身時指尖都有些發顫?

可他也沒帶披風一類禦寒衣物——這種東西在瑾州根本用不上,正著急的時候,誰知卓大人卻笑著和左右聊及天氣溽熱,自己一個北方人很是不習慣。潘廣凌心道大概是自己多心了,昨天被罵一頓,便恍恍惚惚生怕大人給自己扔下再不肯教導,才生出些有的沒的戰戰兢兢來。

其實只是他不清楚,卓思衡手抖是因為憤怒,出得汗也是實打實的冷汗。

他之前隻覺得崔逯說話挑三架四讓人不舒服,然而為官多年這樣的人見過沒有十個也有七八,於是根本沒放在心上。誰知這人竟是當年與唐家蛇鼠一窩的江鄉書院院判,高永清父子死生之別不得見的罪魁之一!

當年逼迫高永清的江鄉書院院判和院監姓甚名誰卓思衡也細問過高永清,可他卻說此事未到得伸之時不可操之過急,也要卓思衡暫且不必為他的仇怨煩憂,待到他們二人位極人臣還有好長的路走,姑且徐徐圖之,到那時他們再去尋求天理昭彰時猶未晚。

他當然答應了永清賢弟要共同隱忍絕不主動尋釁,可問題是,他沒答應仇人撞上門來,他還得從長計議啊?

更何況崔逯這個官位,八成是與唐家蛇鼠一窩包庇唐祺飛威逼高永清換來的,此人在瑾州也很是微妙,瑾州知州不正是唐祺飛的姐夫王伯棠麽?

很好,原來都在這裏等著他。

卓思衡腦子裏過得是這一件事,嘴上卻和宋蘊和談笑風生,眼見細窄山谷就要到頭時,路邊出現了裡堠,單堠為五裡,前方便是郡與郡的界碑了。

穿過山谷,抵達永明郡內,南麓山道更是險要,谷澗接連盤迴九曲,然而一行馱隊卻走得更快更穩。

蓋因永明郡境內的浮汀山裏多有盤山石道,一些實在不好修築道路的地方,也多有墊腳的齊整石頭,沿山一側時有鐵鏈供路人把扶,山驛也明顯多了起來。

潘廣凌看卓思衡將一切看在眼中卻沉默不語,湊近解釋道:「三年前永明郡想在浮汀山修幾段山路,倒也不是那種大興土木,就是像這樣搭石板順順山道,再給幾個容易出事的地方做些防護,可那永明郡的刺史為此事而來,何大人卻隻拉著人家談詩論景,一面說不忍徵用民力有奪農時,一面又說浮汀山天然之美造化神奇不好破害,人家刺史也沒多說,客客氣氣走了,後來隻我們這邊山還是那樣難走,人家早都修好路搭好橋,造福了好些為謀生進出此地的鄉民商旅。」

他努力隱忍語氣裡的忿忿,卓思衡朝他笑笑,示意自己心中有數。

安化郡與永明郡僅僅一脈之隔,山路之間深埋長谷捷徑,實際走來只需一日半的路程,道中有宋家的館驛供休憩,床鋪乾燥鬆軟,吃食更是本地風味佳肴,如果不是卓思衡心中懷事深夜難寐,這一覺必然睡得極為踏實。

他也不單單是思考如何收拾崔逯。

沿途觀察,安化郡與永明郡的差距簡直是肉眼可見:瑾州多山,大多本地居民自然靠山吃山,除去茶農,好些採藥農人和獵戶也都得頻繁入山謀生,即便普通人家偶爾也要趕山收集應季的食材,以供家中豐富餐桌。而永明郡僅浮汀山南麓一帶大多修有山道和歇腳處,更有些石護欄鐵鎖鏈攔住危險的山澗一側,以免出入危險,這些安化郡的北麓統統沒有,雖說是一日半,兩邊差不多的腳程,可大半時間都是在安化郡內跟天然的山路過不去,待走到人家地界不出半日,就開始得見瓦屋茅樓的燈火雞鳴了。

而兩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肉眼可見的差距。

安化郡原本看著還算樂足,畢竟歲無飢餒也少災厄,可對比永明郡人民的小康生活可就差得太多了。

卓思衡路過的永明郡幾處山鄉雖土地簡薄,但戶戶既有鄉民耕織亦有人在外謀生,宋蘊和的馱隊裡便有七八個本地人,路經自家,他們都順路捎帶些外面買回來的玩意兒給家裏的老人孩子媳婦姐妹,又拿些特產帶出去托宋家其他外路的商隊售賣,故而家家戶戶都有額外營生,更有與外界交應的機會,聽宋蘊和講,此處鄉裡和茶園都有好些人家將孩子送到外面做學徒的,郡上這兩年想在附近修個鄉塾,畢竟此地人口越來越豐,為求方便,這也是最好的解決孩子就學問題的方案,宋蘊和表示宋家一直積極配合郡裡,他這一路來也是再看看選址,琢磨一下怎麼選地建屋能讓鄉塾既能照顧到山鄉的孩子也能顧及茶園的子弟孩兒。

宋蘊和還很自豪地表示,這地和建屋的銀子他們宋家已經決定自掏腰包,郡裡只需派駐人手管理和日常教學即可。

彷彿無時無刻不在彰顯他們永明郡官民一心共創美好明天的願景與努力。

壓力來到安化郡和卓思衡身上。

不過他自館驛出發,一路直到茶園都還保持著恬淡,好像此地什麼都很新奇,不管宋蘊和怎麼誇耀,他都特別配合地表示:

「果真?」

「原來如此!」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三句話總能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半點看不出卓思衡在這場隱形的實地比較中是尷尬的那個。

饒是宋蘊和縱橫商海多年,從沒遇到過如此滑不留手的年輕人。

再說尷尬有什麼用呢?要是尷尬和羞慚能解決問題,那卓思衡現在就能憋出大姑娘上花轎拜堂的大紅臉來。然而態度並不能讓問題消失。

卓思衡認為,他來這裏就是為了改變現狀,安化郡攤上姓何的做父母官實屬倒了大霉,哪怕被比成這樣,他也更該厚起臉皮多學多看。

不過當見到宋家茶園時,卓思衡心裏還是真的吃了一驚。

這哪是茶園,這是圈山為地,一個縣都是他們家的園子!

放眼望去各處都是山間梯田交錯,種植的東西也從糧食到果蔬應有盡有,可卻不見一棵茶樹的影子。

宋蘊和到了自家,難免湧起自豪之感,介紹時聲調都高了不少,他見卓思衡並未面露疑色,忍不住發問:「大人可知此地雖叫茶園,卻不見茶樹是何故?」

自從他開始讀書,這兩輩子以來,任何課上的突襲提問都從來沒有難住過他。然而卓思衡卻沒有半點得意的神情,只是低頭笑笑說道:「我再不濟也仍然知道浮汀山乃是『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如果不是茶樹長在岩凹石隙石縫裏,又如何得名岩茶?此地又無懸崖絕壁,還得再往深處,去尋三坑兩澗才能看到你家的茶樹。」

宋蘊和沒想到他如此了解岩茶,心中也是略有吃驚,自沿路觀察,他斷然能確定卓思衡從前並未來過此地,可此人之未雨綢繆與了解之深,著實是有備而來,想必是個會有作為的官吏,既然如此,若能在安化郡即將到來的變化中有利可圖,他自然願意與這位年輕有為的新通判打好交道。

他們行商無非是求利,能互惠互利的好事便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

帝京京郊,禪月庵。

「觀主,舍妹所寄的瑾州藥材都已在此,這是她所列的清單,再勞煩觀主點察入庫。」

慧衡遞上字跡清晰明快大開大闔的兩頁紙張,禪月庵觀主玄蒲見此字如見人,當即露出慈祥與關切的笑來問道:「辛勞二小姐奔波,不知慈衡在瑾州一切可好?是否已與貴兄安頓下來?」觀主如今雖是耳順之年,鶴髮斑駁皮膚蒼松,笑容卻猶如慈母,令人安神靜心。

「家兄與妹妹皆已安頓,慈衡特意寄回她在瑾州採買的藥材,也藉此向觀主報個平安。我雖早自妹妹口中聽聞觀主遊方濟世的善舉,卻一直未曾親拜,今日得見也是得償欽慕之願。」慧衡起身行禮,又道,「舍妹頑劣,多有叨擾,觀主不嫌還將醫術傳授,實在是垂愛,我替兄長在此拜謝了。」

玄蒲觀主也起身回禮,可還未回答,卻聽女冠叩門道:「觀主,長公主鸞駕已至門前。」

慧衡一愣,心想難道是當今皇上的親妹妹宣儀長公主?她雖然知道玄蒲觀主善名遠播,京中多有官宦人家女眷來此觀拜謁,或談論修身養性之德,或多資善舉,卻不知長公主也與觀主有交情。

但看觀主泰然處之的神情,看來長公主也不是第一次來,慧衡不好打擾觀主的正事,主動表示避讓,觀主便讓女冠領她至後堂書舍暫且觀書休憩。

觀中書舍內自然多道家經典,又有好些養生與醫藥之書,慧衡盤步其中,卻見一本極少有的《墉城集仙錄》前朝刻本,此乃前朝道教名人的著作,記錄了百位女仙人與女道士的傳記,慧衡曾在別的書裡聽聞,卻未見抄本,如今在此處得見,便取下觀看。

也不知看了多久,忽聽門外有響動傳來,她以為是觀主事畢繼續與她敘話,然而門開門闔,只見一紫衣麗人翩躚而入,一時恍若空谷幽蘭綻於庭室。

女子也看見了卓慧衡,但她彷彿毫不意外此處有人,隻微微頷首,既柔且肅地說道:「我自觀主處聽聞卓大人的妹妹在此觀書,特來相見,在下羅元珠,打擾二小姐雅興,還望見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