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突將》第二十四章 一把茅
在陸議醞釀反擊的同時,樊友被劉備派往武陵,召趙統等人起兵萬人回江北,助黃權破夷道。馬良則以侍中守漢壽,督武陵、零陵二郡。

趙統以樊友為護軍,董恢為長史,習宏為司馬,沙摩柯為先鋒,率萬人浩浩蕩蕩殺向夷道。

習宏不願為武陵郡尉,願投趙統帳下。趙統自然歡迎,畢竟習宏是襄陽習氏。

之前呂蒙白衣渡江,是習宏獻策習珍留存有用之身,以待時機。在樊伷起事時,以邵陵七縣響應,也是習宏四處奔走,促成零陵湘水以西盡歸季漢所得。

武陵多山,趙統萬人沿沅水北上,來到宜都。

夷道城外。

自二月以來,黃權在圍城的同時,不斷行攻心之策。孫桓在建安二十四年在華容討關羽別部,逼降關羽的輜重部隊,得到大量牛馬器械。

正是憑藉這些輜重,孫桓才能堅守夷道近半年。隨著城中糧草減少,有部分關羽舊卒逾牆投降,孫桓斬殺了一些意志不堅定者,還是不能止住城中逃兵。

黃權繼續動搖夷道軍心,言漢軍已復湘西,潘濬敗走。不日就有四萬大軍北上助戰,若孫桓不降,在破城之時,必生虜到漢中屯田。

章武二年五月十五,趙統率軍到夷道。

黃權留廖化、傅彤督戰,自率史郃、龐林迎接趙統一行。

「趙將軍自出峽以來,自夷兵營督開始,到如今的討虜將軍,可謂速矣。」黃權開口先祝賀了趙統陞官。

「黃公過譽,此皆趙某麾下將士用命之故,趙某不過有統兵之功罷了。」趙統謙虛道。

黃權很是讚賞點點頭,一般少年得志之人,往往比較傲氣,而趙統卻將功勞推給麾下,此子今後前途不可限量。

黃權給了龐林一個眼色,龐林立刻會意,先引趙統麾下前去下寨駐紮。

待一行人散後,黃權帶著麾下將校召趙統麾下將校到大帳進行軍議。

龐林在輿圖先標記了漢軍駐紮的位置,又將廖化的兵棋等人擺在了夷道城。

趙統看了一下黃權的部署,僅僅是四面圍城的部署。

廖化甚至在軍議上自薦為升城督,理由是城內士氣低下,出現士卒叛逃,可一鼓而下。

趙統道:「元儉,夷道不過小城,攻之無益。」

黃權點點頭,道:「趙將軍之言甚合我意。」

趙統在輿圖指了夷陵的位置,道:「吳賊在夷陵布下重兵,卻不管夷道安危。圍城三月卻不派兵援救,必對主上大軍另有所圖。」

趙統再指向建平一帶,道:「連營之策乃因地製宜之策,雖不失為良計,但七百裡連營,難以兼顧各處。若為吳賊所乘,各個擊破。」

趙統臉色凝重:「何況吳賊還有水路優勢,可運送大量兵力。」

趙統這麼一說,眾將校臉色一寒,紛紛對左右私語。

黃權拍案道:「趁吳軍未出兵前,還有機會。」

趙統道:「無礙。我留樊護軍率一部接應黃公,若形勢不利,可撤向武陵。若吳賊開城,便趁機奪之。」

黃權問道:「那趙將軍往何處?」

趙統便對黃權耳語幾句,聽得黃權連連叫好。

夷陵吳軍大營。

陸議與眾將正部署反擊。

韓當道:「夷道圍城三月,大都督何不發兵?」

陸議回道:「若破備軍,夷道之圍自解。」

陸議說完,便讓太倉令將茅草運至各營。

陸議道:「劉備的連營之策不愧是老革之計。但他沒想到我還有魏國七軍。」

於禁等魏國將校臉色不變,但吳軍將校卻面露喜色,特別是潘璋。

陸議繼續道:「此戰魏軍在前,將茅草點燃投入蜀營,眾將壓後,隻待火起,令其首尾不得相顧,此時我軍再壓上,全殲蜀軍。」

陸議說完,便對於禁說道:「此戰老將軍隨仆一同進兵,仆願執晚生禮,早晚也好請教兵法。」

士人說話就是文雅,把挾持說的那麼好聽。魏軍將校都不免腹誹。

六月酷暑難耐,陸議不顧夷道安危,通過江水將各部運到漢軍附近。此戰,陸議更是直接率軍深入蜀軍營地,直面劉備大營。

夜間,隨著劉備大營中的軍帳內明火熄滅,營內似乎開始休息。

謝旌拱手道:「大都督妙計,蜀軍果然士氣已衰,連大營都無人巡邏值守。」

陸議瞭然於胸,道:「傳我將令,今夜三更,前軍劉阿率軍將手中茅草點燃投入蜀軍營地。」

謝旌拱手:「唯!」

於禁冷眼看著陸議傳令,一聲不發。

陸議顯然注意到了於禁臉色,道:「老將軍且看仆如何破備軍。」

於禁冷哼:「小子可不要小覷劉備。劉備用兵常以示弱誘敵,待汝追擊便中計。」

陸議顯然有所準備,笑道:「謝老將軍提醒,仆正希望劉備行此計。」

待到三更,隨著吳軍將點燃的茅草丟入漢軍大營,謝旌指著火大呼:「蜀軍營中火起,大都督之計成矣!眾軍隨我沖,活捉劉備!」

不遠處,漢軍的其他營地也開始火起。火勢蔓延到叢林,更是引燃了叢林,七百裡連營先後著火,如一條火龍在長江遨遊。

「殺啊!」吳魏聯軍的喊殺聲此起彼伏,紛紛向漢軍營地發起攻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