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漢末篡江山》第一百四十八回 西園初建八校尉
兵革未止,國事多艱。德陽殿的群臣宴,無疑給中平五年,陰霾籠罩中的朝堂增添了一絲喜慶的光亮。

然這種場面上的君慈臣恭,卻引不起羊安的絲毫興趣。參與其中不過是尚公主前的必要流程。他唯一感興趣的是,曹操回洛陽了。

秋風生動,霜葉繾綣。皎月之下,羊府之中,兩張草席,一爐紅泥。溫吞的炭火將應季的荷葉酒煮得香氣四溢。

羊安遣了尚如意,親自為曹操盛滿酒碗,邊道:「何時回的洛陽?怎也不知會一聲?」

曹操吮了口碗中將要溢出的酒,笑道:「昨夜入得城,知你與萬年公主大婚在即,便不忍叨擾。說來也巧,適逢陛下設宴。你我數年不見,想不到昔日羊三郎,如今已為陛下乘龍快婿。」

羊羊嘿嘿回應,又問:「當日憤憤離京,我心中甚是擔憂。今日見你神采飛揚,想來定是蟄居幾年,有所領悟?」

曹操聞言,不禁老臉一紅,心道:哪裏有甚領悟,不過和家中妻妾過了幾年逍遙日子。嘴上卻答非所問道:「叔興,可知明日大將軍邀我等往府上,商議何事?」

前腳踏入洛陽,後腳便被何進相邀,羊安一邊感慨著何進對曹操的器重,一邊卻道:「怕又是商議承光殿之事。」

隨著劉辯年歲漸長,立儲之事自然也牽動著滿朝文武之心。按理說,在此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的年代,劉辯自當是眾望所歸。

然天子久而不決,董太后心屬劉協,卻讓立儲之事變的撲朔迷離起來。而這之中,最著急的該是何皇后及大將軍何進了。這也就難怪何進三番五次邀掾屬商議此事了。

羊安深知立儲之事,歷來深受皇室忌憚,故而不願摻合其中。好在與萬年公主的婚事幫忙打了不少掩護。

卻聞曹操道:「此事倒也未必,君不聞陛下欲立新軍?」

羊安這才恍然大悟,難怪曹操此時突然回京,想必是曹嵩已為他謀了份好差事。不禁感嘆道:「當真是宮中有人好辦事。我這侍中竟還沒你消息靈通。」

曹操道:「你也莫要取笑我,要說有人,我可比不得你。聽說此番陛下可是欽點了要你在新軍中任職。」

羊安笑了,並沒有答話。能不能在新軍中任職於他來說是其次。年不過十八,便在禁內侍中廬裡佔一席之地,已是天子莫大的寵信。

他今日邀曹操前來,本是想討教其對未來看法。

「孟德?」羊安放下酒碗,突然正色道。

「嗯?」

「若有朝一日,天下大亂,汝當如何?」

曹操看了一眼羊安,毫不猶豫道:「自當召天下義士,匡正漢室,共扶社稷。」

這是羊安意料中的答案,只因他曉得曹孟德還是當初那個熱血小青年。於是又問:「若事不可為,又當如何?」

曹操思索片刻,拿起酒碗,一飲而盡道:「事不為之,豈知不可為也?」

他一言說罷,將酒碗重重置於案上,帶著幾分醉意,又道:「大丈夫生於世,自當上扶社稷,下保黎民,知不可為,亦當儘力為之,雖粉身碎骨,亦當萬死不辭。」

羊安忍不住便是一個好字脫口。心中卻道:凡治亂世者,非大權在握不能成事。然,也因如此,功勞越高,越遭忌憚。謂之:功高震主。

今日曹孟德的豪言壯語、雄心壯志。將來,終究也抵不過天子的猜疑和隨權力不斷膨脹的野心。

劉協終究非是劉禪,而曹操也終究非是諸葛武侯。那我呢?

這一刻,羊安似乎有了答案。

…………

張讓府裡,受邀而來的諸中常侍未及等來此間主人,卻是等來了一場全武行。

動手的雙方是趙忠與畢嵐。起因自不用說,乃是趙忠嫌畢嵐與羊安親善,而導火索正是何進表畢嵐將作大匠一事。

其實,自羊安被貶毋極之後,二人便已不對付。積年累月之下,今日矛盾終因趙忠的一頓惡言爆發。

雖說宦官去了勢,自比不得正常男子。然其中終有年老年少之分,體強體弱之別。養尊處優的趙忠碰上喜弄木工的畢嵐免不得要吃虧。

然那趙忠畢竟地位略高,餘眾中常侍拉偏架便再正常不過,讓畢嵐吃了不少暗虧。

直到張讓匆匆趕到,這才勸開眾人。

然此事並未就此了結。那畢嵐吃了暗虧,心中自是岔岔,於是冷哼一聲,便拂袖而去,任憑張讓如何呼喚,也是無濟於事。

這是何進想要的結果,也是羊安想要的結果。而羊安的目的,卻不僅僅是離間十常侍。最好畢嵐因此被孤立、被迫害出宮。也使其免遭十常侍之亂身首異處的命運。畢竟如此時代,要再尋個這般有創意的木工著實不易。

卻說那張讓見畢嵐離去,心中亦是有氣,便撒向眾人道:「瞧瞧爾等,那般士大夫的刀子尚未伸來,爾等先自斷一臂。」

論地位,趙忠雖矮張讓一頭,此刻心中一股邪火無處發泄,說話不甚客氣,道:「舍些小恩小惠,便忘了兄弟情誼,這般留他作甚?倒是張公你,今日邀咱們相見,是謂何時?」

相交近三十載,張讓自然曉得趙忠這火爆脾氣,況事已至此,便先作忍讓,卻也沒好氣道:「還能為何?陛下欲立新軍,這好處總不得全讓別人佔了!」

那趙忠雖心中有氣,反應卻是不慢,道:「這有何難,待這幾日尋個機會,陛下當面,舉那馮漢正便是。」

…………

與趙忠府上的劍拔弩張不同,大將軍府一片昇平。

然於以往不同,作為如今洛陽城裏最炙手可熱的人物,羊安如今已當仁不讓的位次何進。

歌舞助情,美酒助興。議題亦如曹操所料由立儲改為了新軍。

然已知自己任職其中的羊安,自不會再去多管閑事。他的注意力全在末位那個,一身武人打扮,與堂中眾人縣得格格不入,獨自飲酒的陌生面孔上。有些人,見其相貌便知不凡,此人無疑便是如此。

故待酒宴散去,羊安破天荒的留在最後,卻為打聽方才獨飲之人。

卻聞何進回道:「賢侄可問得張遼張文遠?此人乃並州雁門人。先,刺史丁原於河內兵,見其驍勇,便遣他往我效力。今,正欲叫他回並州募兵。賢侄何故問起此人。」

羊安聞言大喜,忙拜道:「陛下欲立新軍,侄聞亦在其列,正恐無得力之人,今見其儀錶不凡,便生愛才之心。願請外父賜其小侄軍中效力。」

何進聞言,哈哈大笑道:「我道是何事?一家人何有請賜,明日教他尋你便是。日後若有他事,隻管開口,可莫要這般客套。」

見何進這般爽快,羊安心中自是感動萬分。然感動歸感動,該不客氣之時,亦該當仁不讓,於是道:「卻是還有幾人慾請外父相說。」

…………

中平五年七月,拜射聲校尉馬日磾為太尉。

八月,天子於西園立新軍。

遷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

侍中羊安為中軍校尉;

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下軍校尉;

屯騎校尉鮑鴻為典軍校尉;

議郎曹操為助軍左校尉;

光祿大夫趙融為助軍右校尉;

諫議大夫馮方為左校尉;

諫議大夫夏牟為右校尉;

天子自號無上將軍。

羊安於是表:東萊人太史慈別部司馬;南陽人李嚴軍司馬,典軍法。

又表高順、黃忠、張遼、徐榮、潘大為軍侯,各領前、後、左、右、中五曲。

以辛毗為主簿;戲志才、郭嘉為左右軍師。

—————————————————————————

漢軍軍製及洛陽守備

一營有五部,約5000人,置將軍一人。

一部有五曲(有時或為二曲),約1000人,置校尉一人,軍司馬一人。其部若無校尉,則軍司馬為主將。

一曲有二屯,置軍侯一人200人(其部若為二曲,則每曲五屯,約500人)

一屯有二隊,置屯長一人100人

一隊有五什,置隊長一人50人

一什有二伍,置什長一人10人

伍,置伍長一人5人

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皆領一營5000人(戰時規模擴充)

別部司馬:聽命於統帥,獨立於統帥編制外的一部人馬。其部無校尉,唯有別部司馬,領1000人

洛陽守備:

衛尉主皇宮守衛:

南宮衛士令一人,衛士537人

北宮衛士令一人,衛士472人

右都侯衛士416人

左都侯衛士383人

皇宮七門:

南屯門衛士102人。

蒼龍門衛士40人。

玄武門衛士38人。

北屯門衛士38人。

朱爵(jue)門衛士124人。

東明門衛士180人。

朔平門衛士117人。

註:七門皆置司馬一人

光祿勛主南軍七署(禁軍)

左官郎署置左中郎將一人不定員

右官郎署置右中郎將一人不定員

五官郎署置五官中郎將一人不定員

(註:以上三署合稱三署郎,左右郎官年五十者入五官郎署。三署郎郎官合計約4000-5000)

虎賁衛置虎賁中郎將一人戎車300兩,西漢800人東漢1500人

羽林衛置羽林中郎將一人領羽林郎108人

羽林左騎置羽林左監領800騎

羽林右騎置羽林右監領900騎

(注羽林中郎將,騎都尉與羽林左右騎平時可能並無直接統屬關係,多是戰時臨時統屬關係。另騎都尉共計有十人,無領屬,亦可不在禁中譬如公孫瓚、臧霸,虛職)

執金吾主洛陽水火事及武庫

執金吾一人衛士520、緹騎200

北軍五校主洛陽守備

屯騎校尉700

越騎校尉700

步兵校尉700

長水校尉736(1367人,兩種爭議說法)

射聲校尉700

置北軍中侯一人,各部置校尉一人。

另:188年置西園八校尉人數無記載,總計約8000-12000人。

(本書設定為上中下三軍各部2000人,置別部司馬一人。余部1000人,共計11000人)

洛陽12門置城門校尉一人、司馬一人,領屬約為2000人

184年置八關都尉,各關都尉領屬約800-1000人。

以上參考史料《漢書》、《後漢書》、《漢官》、《漢官儀》

另歷史上,馮方可能通馮芳,兩種爭議說法。本書為劇情需要採用馮方通馮芳。

最後:軍司馬、別部司馬秩千石,軍侯秩六百石,皆需朝廷任命,故用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