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寡人劉玄德》第50章 忠義0古
劉備二人從程家走出之時,許三還被捆在樹上。

門外只有他獨自一人,此刻正在不斷大聲哀嚎,嗓音已然有些嘶啞。

二人已進去了半日,門外竟是無人給他鬆綁。

劉備走上前去,撿起方才扔在地上的柳枝,在許三眼前晃了晃。

「你在程家的人緣真是差的很,這小半日都過去了,竟是無人為你解圍?看來日後你還是要多多反思才是。」

「都是小人的過錯,小人有眼不識英雄,還請郎君饒我一命。小人日後必然痛改前非。」許三說此話之時倒是聲情並茂,淚如雨下。

他此時如何還不明白?這兩人方才敢孤身入程家,又能安穩的走出來,必然不是什麼尋常之人。

多半身後有什麼方才不曾言明的身份。

程家的少莊主,可不是什麼吃齋念佛的善男信女。

想到此處,此人眼底生出些許怨恨。

方才若是這兩人早早的言明身份,他也不會冒犯他們。

更不會惹來這一頓毒打!

此人向來是個奸滑之人,倒是很快又將心中的恨意壓了下去。

只是他神情變化雖快,卻依舊都落入劉備眼中。

劉備覺得此人做個門房著實是有些可惜了,「常言道浪子回頭金不換,按理說你今日衝撞我之事也算不得什麼大事,想來你一眼就能看出我是寬厚之人。」

「這是自然,郎君仁義,一望而知。郎君今日放過小人,小人日後必會多做善事,拿出家財,修橋補路,絕不作惡。」許三信誓旦旦,以為劉備會將他放下來。

不想劉備卻是轉頭對關羽顧笑道:「雲長,我往日裏常對你說,你這般寧折不彎的人其實並不可怕。遇到事情會做如何選擇,其實半點也不難猜。故君子,可欺之以方。」

他伸手指向許三,「而這般能屈能伸的好人物,才最是可怕。臨陣屈膝,不問榮辱。日後報復起來,更會不擇手段。你這般忠直之人,最怕的便是這種背後插刀之人。」

劉備望向許三,「你演的不差,可惜我從來都不信這一套說辭。今日你我的怨仇你大可記在心上。日後有了機會,儘管落進下石。」

「郎君說笑了,小人豈敢記恨?今日郎君也不過是教小人學個教訓。日後小人絕不敢再這般跋扈了。」

許三面色微白,劉備此言正是他心中所想,只是他自然不會承認。

劉備點了點頭,笑道:「如今這個世道,做好人要聰明,做惡人更要聰明,如此才能活的長久。如你這般的惡人,只是自以為聰明,其實滿腹心思,都寫在了臉上。反倒是會死的更早一些。」

劉備用力揮了揮手中的柳條,再次抽打在許三身上,這次用的氣力不小,竟是直接打破了許三的衣衫,在他身上留下了幾道深紅的鞭痕。

許三痛的大吼了幾聲,「你莫要欺人太甚。可知我是誰的人?」

劉備笑道:「你是誰的人?難道不是程家的人?」

許三氣勢一頓,「我自然是程家的人。我雖只是程家的看門之人,可也是程家人,你今日欺我,我家少莊主自會為我報仇。」

許三原本想說什麼,只是半途又忍了下來。

「我還以為你有什麼旁的身份,方才真是嚇了我一跳。」

劉備將手中的柳條扔掉,拍了拍手,盯著許三,目光幽幽,「我等你尋仇。」

說完這番言語之後,他轉身帶著關羽離去。

今日天色已晚,

兩人並未直接返回緱氏山,而是在鞏縣之中尋了一處驛舍住了下來。

入夜,兩人於院中納涼。

涼風習習,襟懷大開。

關羽想起今日之事,忽然問道:「大哥,那個看門人莫非還有什麼旁的身份?」

劉備笑道:「雲長,那程家少主不是已然與咱們說過了?自然我最初也只是推測,不過一番試探之後,倒是覺得八九不離十。」

關羽一愣,「大哥的意思是那人是宦官之人?」

劉備笑道:「其實程家會和朝中的宦官有勾連倒不是奇怪之事,宦官愛財,天下皆知。程家這麼大塊肥肉已然就放在他們嘴邊,他們沒有不咬一口的道理。」

「不論是程家先找上的那些宦官,還是那些宦官先找上的程家,如今程家只怕都是騎虎難下了。那個看門之人,多半就是宦官安插在程家的人手。」

「這看門之處可是好位置,既可窺探程宅之中,又可見到來訪之人,程家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此人的眼中。」

關羽點了點頭,「不想這其中還有這般門道,倒是羽想的少了。」

劉備拍了拍他的肩膀,「這些你不必多想,有大哥在。你是關雲長,是將來註定要縱橫天下的萬人敵,不可被這些陰詭齷齪之事所牽絆。」

「橫刀直行,這才是你的路。」

「大哥。」關羽一時無言,垂下頭去。

自從他殺人之後逃亡到涿縣,和張飛二人一直侍立在劉備身側。

在旁人眼中都是他們在護衛劉備,甚至還會不解,為何他和張飛這般人物會甘心屈居在劉備這個織席販履之人之下?

只有他和張飛才明白,其實這些年裏,是劉備照顧了他和張飛的心境。

世道如此,要保持一顆本心何其艱難?

張飛還好些,畢竟自小衣食不愁。

可他關羽不同。

越是貧寒,便越是驕傲。

後世之人常言他關雲長傲上而不忍下,難道真的與他的出身半點也無乾係?

出身寒微,故憤世嫉俗。

劉備笑道:「雲長無須多想,身後有大哥在,你隻管前行就是了。」

「總有一日,你的忠義會名揚天下。」

歷史

歲月更迭,朝代變換,城頭幾易大王旗。

後世之人縱論天下名將,多有褒貶。

論及關羽,提及最多之處,卻非是他萬軍之中匹馬斬敵的萬人敵。也非一身多面,水路皆可揮軍縱橫的將帥之才。

而是他那寧折不彎的傲骨,誓死不相負的忠義。

他為後世百年千年,樹起了一桿忠義的大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