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這個劉璋強的離譜》第66章 準備工作
在書信內容中,周舒看到劉璋初到陽平關就斬了張魯時眯起了眼睛,誇獎道:

「令公子賞罰分明,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是將軍之才。」

劉焉微微頷首,贊同他的話。

繼續往下看,看到劉璋在陽平關緩坡紮營吸引敵軍來攻,又趁勢消滅敵軍主力。

周舒此時還沒什麼太大表情,看到劉璋繞路定軍山,半渡而擊來援之敵時眼中帶著許些驚訝之色。

心中暗道:

「此子深諳兵法之道,沒有婦人之仁,不錯。」

最後看到冒充援軍,不費一兵一卒將陽平關詐開,隻誅殺頭領一人,沒有多造殺孽,滿意的點點頭。

心裏想的是,這劉璋持強卻不凌弱,有仁愛之心,暗和儒家之道,是可造之材。

書信看完後看完後,周舒又傳給其他人觀看,沒有言語,等在座的都看過後,周舒笑著說道:「明公虎父無犬子啊,令郎足智多謀,一舉一動令人嘆為觀止。」

聽見有名的大儒都誇獎劉璋,劉焉更是喜不自禁,謙虛的說道:「哪裏、哪裏,小兒不務正業,成天舞刀弄槍,這學問都還沒學成,當不得如此誇獎。」

周舒看劉焉臉都快笑成菊花了,也不拆穿,反而說道:「明公不必謙虛,觀其字,知其性,令郎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的字來,定是光明磊落之人。」

劉璋寫的的字劉焉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每次看都很驚艷,聽見有人贊同劉璋的字,微微頷首表示同意周舒的觀點。

傳閱過書信後,在場的其他人也都對劉璋的軍事才能表示讚賞,

「主公後繼有人,可喜可賀。」

不過這些人都是名士,點到即止,不能被人說成諂媚之徒。

書信裏面提到,綿竹這邊是不用派兵去接的,信裏面已經寫明了,會讓冷苞回綿竹訓練新兵,劉焉只需等待就好。

這下劉焉才算徹底了解自己這小兒子的軍事才能。

以前打山賊的時候還看不出來,就看劉璋斬殺張魯絲毫沒有手軟的態度,劉焉之前告誡的話是有效果的。

現在對劉璋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

第三封書信是送到巴郡的江州。

現在的巴郡面積小了很多。

原本的巴郡轄14城:江州、宕渠、朐忍、閬中、魚復、臨江、枳、涪陵、墊江、安漢、平都、充國、漢昌等地區。

劉焉到任後,和官員商議了一下,覺得巴郡的地盤太大了,不好管理,決定將巴郡一分為三。

墊江以上為巴西郡,治所安漢;墊江以下為巴郡;治所江州;朐忍以下為巴東郡,治所是白帝城。

這樣把原本的巴郡拆分成了三份,大大加強了劉焉的控制力度。

巴郡本就富饒,太守嚴顏也是大族出身,武藝高強,也很有能力。

嚴顏雖然是最後一個接到信的,但他看完信後是反應最迅速的,估算了下行程,立即抽調兩千精銳趕去葭萌關接應。

巴西郡的官員鄭度領著士兵趕到陽平關的時候,劉璋正讓這些人對陽平關加固。

陽平關之前被張梁一番攻打後破損不少。

劉璋心想反正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讓他們伐木採石,將城關口修補完整,又再原有的基礎上加高了兩米。

多採伐的木頭用來搭建房屋製造守城器械之用。

這些降兵沒有沮喪之色,幹活乾的熱火朝天,臉上也沒有一點不情願,鄭度看著他們若有所思。

把陽平關裏外都瞧了個遍,他看到劉璋在城裏修鑿小路,與外軍兩處大營相連,三方互成犄角之勢,進可攻,退可守,鄭度的眼睛直冒光。

見到劉璋忙完,鄭度到來劉璋這裏拜訪。

鄭度剛剛到趙韙手下也不久,之前也沒有機會與劉璋見面,這還是鄭度第一次見劉璋。

見到劉璋的第一眼,鄭度便決定獻上一計策,試探一下劉璋的決斷和本性。

鄭度這個人雖然名不見經傳,《三國志蜀書法正傳》裏面有一則小故事。

「鄭度說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

鄭度的意思是劉備雖攻城奪地,但是兵士一點都不多,益州的眾將士都沒歸心。

益州周圍的稻穀都還沒收走,劉備的大軍沒有輜重。先將巴西郡和涪水以西的民眾都遷走。再把土地上的稻穀和帶不走的糧食都燒毀,不讓劉備得到一分一毫,在城池前面深挖溝渠,加固城牆,以靜製動。

不管劉備如何叫戰,都閉而不出。

這樣長久下去,劉備沒糧沒錢,支撐不了長時間的征戰,到時候劉備自然會退走。

如果劉備退走,到時再率大軍趁勢而擊,定然可擒下劉備。

鄭度這個計策可謂是堅壁清野的絕戶計,當真歹毒的很。

但法正料定的劉璋不會聽他的,如果當時劉璋聽了,劉備也就打不下那麼大的基業,更沒有三足鼎立之勢了。

鄭度家境雖然不好,可他聰明好學,從小在同伴家中借閱書籍,讀書時往往能舉一反三。

在陽平關閑逛的時候,已經聽人說南鄭城已經被叛軍攻佔,料定劉璋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攻城戰,所以特意來給劉璋獻上一計策。

見到鄭度後劉璋也沒說什麼,只知道他是趙韙派來押送俘虜的,客套是招待了他。

鄭度看劉璋查探南鄭附近的地形,應該是考慮安營紮寨的事情。

突然跟劉璋說道:「將軍此行去攻南鄭,在下有一良策,不知將軍是否願聽。」

一般能說出這番話的,都有點能耐,劉璋突然感興趣了,抬頭看向鄭度,想聽聽他說的。

如果計策不錯,可以將此人召到帳下效力,如果說的不好,也沒什麼損失。

劉璋道:「有何良策,但說無妨,說的好重重有賞。」

鄭度微微一笑,指著劉璋身前的地圖說道:「將軍且看,南鄭地處漢水東北方向,護城河之內的水都是引自漢水支流,將軍不妨先率軍圍困南鄭,然後派遣士兵在漢水支流上方攔河築壩,再擴充護城河道,待水沒過河壩之時,再將河壩摧毀,到那時河水倒灌,水淹南鄭,取城易如反掌。」

「嘶!」

劉璋也是被這個計策驚到了,怎麼謀士想的計策不是火攻就是水淹,都是殺傷力特彆強的計策。

也不怪劉璋這麼想,因為在古代的時期,人力不可抵抗的無非就是水火二字,哪有飛機大炮讓你用啊。

不過這計策雖好,劉璋卻不想用,城裏不光是有叛軍,還有許多的無辜百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需要動用殺傷力這麼強的計策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