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過去當學閥》第3章 來到教育部
李老三讓程諾坐穩,三步並兩步沒過多久就把他拉了過去。

謝過李老三,程諾將留學畢業證明交給門衛後,對方很快就帶著他來到時任教育總長范原廉的辦公室。

作為19世紀末就去日本留學的人,范原廉對於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是有濃重一筆的。

早年曾推動女子教育發展,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就成功帶領十多名女學生赴日留學。

後來參與創辦津門南大和清華堂大學,並成為北平師範大學的首任校長,就連北平大學的蔡遠裴也是他舉薦並支持改革的,貢獻很大,其見識也非同尋常。

拿到留學證明後也只是挑了挑眉毛:「美利堅合眾國哈佛大學,了不得的學校啊,這些年在外吃了不少苦吧?」

程諾態度放低,謙虛道:「和先生你們在國內的建設相比,還差很遠。」

范原廉對這個姿態很滿意,鼓掌道:「好,現在國家百廢待興,正是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我代表教育部全體同仁歡迎你的回來。」

程諾點頭:「我一定一定竭盡全力,不負所學所獲。」

緊接著范原廉就對程諾美國留學的經歷很感興趣,兩人又接著閑聊了一會。

等到雙方把話聊得差不多時,范原廉抿了口茶緩緩說道:「雖說你們有聽從教育總長指派職務或各部院谘調任用之義務,可實際上全憑自願。」

「致遠,你有什麼想法,不妨說說看。」

致遠是程諾給自己取的字,指的是實現理想,完成抱負。

「先生,我剛回國,對國內不太了解,想聽聽你的意見。」如今看來,今生程諾在美國呆的時間都比國內多,確實是對情況不清楚,不好妄下結論。

范原廉不含糊,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當機立斷道:「我倒有個去處,覺得很適合你。」

「先生可否明說?」

「你對北平大學了解多少?」范原廉頓了頓,接著說:「他們的新校長正是我的老朋友蔡遠裴,眼下正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進行改革,正是急需新鮮血液的加入,我看你很合適。」

北大?

這是上輩子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且看樣子還是去北大教書,這更是做夢都不敢夢到的,就算夢到也能立馬知道是假的。

但眼下教育總長親自為其背書,看樣子不是在開玩笑,一時間程諾的腦袋直接宕機,不知該如何回復的好。

恰逢此時門外又走來一個人,仔細看看不是剛才鞋店碰到的中年男人麽。

只見范原廉親自迎過去,笑道:「孑民老弟,你來的可真是時候,我這邊剛好替你和北平大學發現了一個大才!」

說著,便準備拿著程諾的文件遞給中年男子。

「致遠,方便我把你的文件給孑民看嗎?」

「方便。」程諾回復道。

趁著中年男子看文件的時刻,范原廉指著他向程諾介紹道:「這就是北平大學校長蔡遠裴先生,也是我們教育部首任教育總長。」

接著又指著程諾說道:「這個是從美利堅哈佛大學留學回來的程致遠,簡歷很優秀,除了對專業知識了解外,對社會、人文和未來都有著很深的認識,在我看來可是大才。」

這邊蔡遠裴還在認真看文件,邊看邊附和:「確實,每學年的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確實是很優秀。」

「怎麼樣,我沒記錯的話,你們北平大學數學門還很缺骨幹,

我看致遠的條件就很符合你們的要求。」

范原廉轉頭又對程諾說道:「北平大學還有很多跟你年齡相仿的有志之士,我相信你去了絕對不會寂寞。」

北平大學數學專業開課相對較晚,1913年開設教育門,到1919年才由門改為系,師資力量上較別的學科而言,相差較多。

所以蔡遠裴對算學人才的需求缺口是比較大的。

蔡遠裴在看完文件後,也對程諾投出了橄欖枝:「致遠,來北大吧。」

程諾穿越以來,他一切的行動都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

那就是好好努力,憑藉個人力量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

但落實到每一步上,就顯得有點空泛,實際可操作性上不夠突出。

能作為庚款赴美留學也是沾了前世教育的光,後來發現身邊人實在是太厲害了,他一刻都不敢掉鏈子,只能拚命的學拚命的學,生怕因為自己而浪費了這份珍貴的留學名額。

選擇算學也是因為冥冥之中覺得,數學是科學之母,它可能不會是最正確的,但一定不會是錯誤的方向。

可隨著學習後面的深入,涉獵的越來越廣,未來依舊模糊,所以他選擇先回國看看,找尋下方向。

此刻他突然意識到作為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就是未卜先知。

他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清楚未來世界百年科學的發展。

推動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將四色猜想變為四色定理。

一步步揭開費爾馬大定理的謎團。

......

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方向是很重要的一環。

而程諾不僅知道方向,還能提前知道結果。

即便天賦不如別人,但他也嘗試利用先知先覺操作逆轉翻盤。

除此之外,還能刷論文把名聲搞起來,自己當學術掌門人,龐加萊之於法國巴黎,希爾伯特之於德國格丁根,將國際數學中心轉移到國內。

黃袍加身下再吸附其他學科人才,在恰當的時間窗口下,什麼「DNA分子雙螺旋模型」、「青霉素」、「核磁共振」、「電子計算機」等等,太多太多科學技術都是可以實現落地。

教育+工業農業結合,就是他的設想路線。

憑藉著穿越獲得的超強記憶力,他清楚的記得自己看過的《名人成長故事》、《諾貝爾獎得主的童年》、《二十世紀科學大發現》等書,都快被他翻爛了。

即便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他也完全可以憑藉對人才的認識,提前聚集大牛小牛來建立科研隊伍。

這樣程諾才敢如此設想基礎科學的進步,反哺工業的發展。

有了良好的工業基礎,我們就能製造出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的武器,屆時國內的抗戰不至於那麼被動,諸多先烈也能免於犧牲。

母親能見到兒子,妻子能見到丈夫,孩子也能見到爸爸。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