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北宋:穿越倒計時,帶把巴雷特不過分吧?》第三十四章 改良版巴雷特
蔣小魚用力的搓了搓手,一臉神秘兮兮的笑著。

「小魚哥,你別這樣看著我。」

「我有點兒慌啊。」

趙諶下意識的向後退了退。

蔣小魚滿臉的壞笑,看上去要多不正經,就有多不正經。

「哈哈,兄弟,別慌啊。」

「是小燕子,讓我過來告訴你一聲,他有個禮物送給你。」

「說是穿越回去能用得到。」

蔣小魚說話的功夫,一把勾住趙諶的肩膀,拉著趙諶就往外走。

趙諶有些困惑。

不知道燕破嶽要送什麼禮物給自己。

看起來討論課已經結束了,但是穿越回北宋這個話題,已經在戰友們之間形成了一定熱度。

沒多久的功夫,趙諶和蔣小魚就來到了射擊場。

遠遠地看到燕破嶽,不知道他在弄什麼東西。

等走近一看,趙諶瞬間露出驚訝的表情。

「好傢夥,小燕子,你這是把巴雷特給改裝了?」

趙諶看著燕破嶽,眼神中滿是不可思議的神色。

原本好好的一把巴雷特,在原有的基礎上,被燕破嶽加裝了一個太陽能的紅外線儀器。

還有槍管最前端的位置,也有了一些改變,看上去像是縮小了。

燕破嶽拿起這把改裝後的巴雷特。

「是啊!那天團長說要拿槍回去。」

「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巴雷特。」

「這東西子彈雖然只有5發,但威力十足。」

「我把槍械進行了簡單的改裝,能夠讓子彈發射後,威力更強,射程更遠!」

「原本的巴雷特射程是1500—2000米之間。」

「我改裝後,經過試驗,能夠達到2000—3000米!」

嘶!

趙諶倒吸了一口冷氣。

多少?

2千到3千米?

這特麽簡直就是千裡之外,殺人於無形啊!

如果遇上敵軍正在行軍。

他們的主將得意洋洋的走在最前面。

千裡之外,飛來一顆子彈,直接爆頭!

那滋味……

想想就酸爽啊!

可美中不足的,也是唯一的缺點和限制,就是巴雷特只有5發子彈。

每用一發,那就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啊!

趙諶正想著,燕破嶽又開口說道:「另外,配上一個太陽能的紅外線,能夠讓你在夜間也清楚的發現敵人。」

北宋是沒有電源的。

可是一旦有了太陽能,那就等於可以重複利用,不需要擔心紅外線沒電。

說的更誇張一點,趙諶可以直接將太陽能板摘下來。

用在其他地方,說不定還能直接搞出來一個太陽能燈呢!

對啊!

趙諶看著槍身上的太陽能板,腦海中突然湧現出奇思妙想。

如果等到自己儲蓄的人才足夠多的時候,說不定還真的能在大宋搞出電力來呢!

就在這時,燕破嶽用力的拍了拍槍身。

「這個槍身也被我縮短了一些,重量上減輕了不少,現在也就有十斤。」

「之前你不是說能帶二十斤的東西嗎?」

「現在你還有兩種可以選擇,重量達到了十斤!」

燕破嶽臉上滿是得意的神色,顯然對自己的傑作很是滿意。

「我滴個乖乖,小燕子,用心了。」

趙諶接過燕破嶽手裏的改裝巴雷特,對著燕破嶽豎起大拇指。

趙諶不僅僅感謝燕破嶽給了自己一把改裝後,威力更強,射程更遠,體重更輕的巴雷特。

還要感謝燕破嶽在無意之中,給了自己一個能夠帶回北宋,慢慢研究的課題。

那就是電能!

不僅僅可以研究太陽能發電,還可以研究風能發電。

電能啊,那可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啊!

如果說有了蒸汽機,有了珍妮紡紗機,就意味著北宋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的話。

那麼電能的發展,絕對能夠讓北宋領先世界幾百年!

當然,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

趙諶只是把這些想法牢牢的記在腦海中。

只要掌握了這些東西的基本原理,想要讓北宋完成兩次工業革命,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至於什麼飛機、潛艇或者說是計算機,趙諶可沒有想那麼多。

解決了電力問題,已經是趙諶能夠達到的極限之一了。

「這不算什麼。」

「我聽說冷鋒不遺餘力的教你。」

「做兄弟的也要表示表示才行啊。」

燕破嶽那張冷酷的臉上,總算是有些笑容了。

「對了,小趙,你說你不會真的穿越走吧?」

燕破嶽歪著頭,右手捏著自己的下巴。

「我看你非常用心,好像真的要穿越了似的。」

「最近這一段時間,你也都泡在圖書館裡。」

「該不會是來真的吧?」

燕破嶽上下打量著趙諶。

不要說他了,全團上下的人都不相信趙諶會穿越。

可偏偏趙諶的種種表現,卻又讓人懷疑。

趙諶笑了笑,不置可否。

穿越這種事情,是根本沒辦法解釋的。

見到趙諶不說話,燕破嶽也不再逼問。

「行了,兄弟,我能幫你的,也就只有這麼多了。」

「不管你是不是真的穿越,我們都是好兄弟!」

燕破嶽用力的拍了拍趙諶的肩膀。

趙諶沒吭聲,只是給了燕破嶽一個堅定地眼神。

男人之間的友情,有的時候就是如此無言。

離開了射擊場,趙諶重新鑽進了圖書館裡。

對於趙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自己學習的資本!

趙諶已經確定要帶回去一把巴雷特了。

這把巴雷特經過改裝後,隻重達十斤。

剩餘的自己還要帶些什麼呢?

看書之餘,趙諶就開始思考起來。

「小麥種子也是必須的,帶多少呢?」

趙諶翻看著一本有關農業的書籍的時候,腦海中不由得思考起來。

書上明確告訴趙諶,如果土地肥沃,那麼每畝地至少也要15—18斤的小麥種子。

趙諶用筆桿敲了敲腦袋,隨後便決定帶5斤的小麥種子,可以先用一塊兒試驗田,來培育小麥。

等到收穫的季節,再把收穫的種子留下來。

這樣一來,小麥的種子就會成倍數的增長。

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大規模的進行種植了。

有了源源不斷的種子,大宋就不需要在為了小麥而發愁。

趙諶這麼想著,也在心裏決定下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