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唐夢》第133章 瓊林宴的插曲
在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太常卿-金紫光祿大夫-歐陽通、檢校吏部左侍郎-姚璹的組織下圓滿落幕,共取進士四十五人。

千萬別覺得人數少,唐朝進士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自武德五年至今,歷年錄用的進士加在一起才不到區區數百人。

有人算過,平均到每年有大約一千八百人參加進士科考試,進士及第卻只有二十三人。所有便有了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而今年不僅在錄取數量創造新高,連新的三元也很是不簡單,皇帝殿試欽點的這三位,饒讓仕宦幾十年老臣都看不透。

寒門出身的布衣狀元-王士昆;風標清秀,文學淵邃的勛貴榜眼-郭泰素;天才少年,官宦世家,禦筆親提策論天下第一的探花郎-張說。

張說也就算了,他的策論卷子,禮部奉詔謄傳,他們都看過了,十七歲的少年,文章能寫了如此老辣,說是天才也不為過。

這不由讓人想起了監察禦史宋璟,調露年間,他進士幾第的時候,可也是十七歲。

郭泰素,不用多說,太原郭氏的子弟,累世高門,戰國時燕國大臣郭隗、東漢學者郭泰、曹魏時大將郭淮都出自他們家。他爹還是黃門侍郎-郭待舉。

於情於理,也不該讓策論、辯答都落於二人之後的,區區寒門出身的王士昆怎麼就入了聖人的眼了呢?還是說,他對於裴炎與交情頗深的郭待舉有意見,故意讓其難堪呢?

眾臣工想不明白,可同樣出身寒微,由禮部小吏調任從八品下中書省主事的鐘紹京心裏卻清楚,聖人看重的是王士昆那顆率真、無私的公心。

紅光滿面的李守義,站在禦階上,雙手叉腰笑道:「禮部呈單,朕都看了!你們的人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好啊!如朝如陽,正如我大唐少年。」

「這一屆恩科,要出宰相,要出治邊、治河的大才。張相,你居功至偉啊!」

張大安起身,拱手回道:「全賴聖人文治武功,同僚齊心合力,臣駑鈍之資,何敢貪天之功。」

李守義點了點頭,親賜三杯酒給張大安三人考官,答謝他們公允為國家掄才,為社稷奠基。同時,還命新進士向他們行禮,感謝先生的操勞。

提起酒杯,李守義沉聲道:「魚龍一夜宵間舞,火樹銀花不夜天。今夜,主角是你們,十年寒窗苦,朕準你們狂飲。」

這屆的進士都在殿試中,由李守義請自把關的,就目前來說,無論是學問,還是品德都是好的,唯一欠缺的就是歷練。所以,他不打算讓這一科在三省或國子監獃著,一律下沉到州縣。

進士們有他們的快樂,官員們就那麼愜意了,他們的眼睛都有意無意的盯著談笑風生的皇帝與張大安。尚書省的缺兒,怕是要有主了。

而就在這時,門下典儀-祝欽明板著臉,走到階下,拱手肅聲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門下典儀不入流的小吏,在三省連放屁的資格都沒有。李守義一向鼓勵臣子進言,也不好以品級論高下,打壓臣工們的積極性。可總得分個時候,這是奏事的場合的嗎?

瓢了一眼祝欽明,手持酒盞的李守義笑道:「祝卿,今日慶典,朝務不談,咱們明日再說,如何?」

可祝欽明好像不會看臉色一樣,梗著脖子,高聲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這一下,不僅把李守義的酒興敗了,也讓這宮宴陷入一度的尷尬中,所有都目光都盯放在了祝欽明的身上。

他是明經進士及第出身,授翰林編修,遷門下典儀,以精通《三禮》著稱,是個做學問的人。平時在朝中也少言寡語的,今兒怎麼就犯糊塗了呢,也忒不曉事故了!

放下酒盞,回坐到龍椅上,抻了袖子,李守義不情不願道:「你說吧!」

祝欽明從袖子裏掏出一份本章,肅聲奏道:「陛下,臣參新科榜首-王士昆,有違孝道事。」

孝乃人之論也,聖人素來提倡孝道,自潛邸時便為孝仁皇帝服孝,登基之後也一直保持布衣素食。

天子尚且如此,為守孝道,清心寡欲。他王士昆為何受不了清苦的日子,報答一下父母養育之恩呢?

祝欽明乃聖賢弟子,以秉持聖賢之道為己任。像王士昆這種父母歿於水患,不按製為父母守孝,反而利欲熏心,投身仕途者,與禽獸何異!

讓這種人獨佔鰲頭,成為新朝的新貴,國家法典何在,孝道禮儀何在?

見皇帝的臉黑了下來,張大安走了出來,挺身肅聲道:「祝欽明,無憑無據的參奏可就是毀人了。」

「老夫看你是老毛病又犯了,提醒你一句,牢騷太甚防腸斷!」

新科所有進士的資料,張大安都是親自過目的,王士昆自幼父母雙亡,他哪兒又來的父母再死一次?

聽風就是雨,在宮宴之上妄言,他這是專門讓聖人下不來台的嗎?

張大安出來喝斥他,除了是為聖人出頭,更是不想這書獃子,因此丟了小命。

可祝欽明好像跟不知好賴一樣,冷聲懟道:「張相,聖人都沒說下官人雲亦雲,你憑什麼堵下官的嘴?」

書獃子就是書獃子,好心當成驢肝肺了!行,你找死是吧,老夫還不管了呢!冷哼一聲,一甩袖子,坐了自己的位置。

見老友的面子被卷了,姚璹給他倒了一杯酒,笑呵呵的說:「張兄,你呀,老實喝酒吧!咱們的這位君父雖然年少,心裏卻有數著呢!」

老姚雖說也是腐儒,可卻是個心思透亮的儒生。他祝欽明是門下省的人,這身後能沒點裴炎的影子?

當今聖人是小,但身兼雄主之資,登基之後勤勉用事,禮賢下士。裴子隆利益熏心,弄權攬事,明知聖人最重孝道,他還弄這出,他玩火呢!

李守義收了下袖子遮腿,冷靜道:「祝卿,雖說言者無罪,但在這個特殊日子,朕還是希望你不是來掃興的。」

話畢,李守義一伸手,從內侍總管吳毅手中,接過了祝欽明參奏的本章。......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