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唐夢》第23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聽說沒有,去歲病逝的黃門侍郎-來恆,就是因與太子政見不合,被東宮送去的葯毒死的。」

「你那算什麼啊!我聽說,太子對皇后乾政多有不滿。曾口出怨言,皇后欲效仿胡承華,早晚殺掉他。」

「這話有幾分道理,近來太子巡閱六率的次數頗多,說不準就是在防備什麼!」

.......

被李貞引來的兩位宰相,從宮門進來後,便有意無意的聽到宮人、侍衛議論東宮之事。甭管是否捕風捉影,都說的「有滋有味」。

再加上東宮近來發生的血案,暗指太子暗殺朝臣,及這馬廄之中被起獲的可供千人使用的鎧甲、兵器。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指明李賢意欲謀反。

流言也好,血案也罷,單拿出來一樣,人們也許就將信將疑了。可他們兩個,都是混跡宦海一生的老油條,豈能看不出這裏面的貓膩。

帶病前來的戴至德,拄著拐棍,陰沉著臉,沉聲問道:「太子呢,太子何在?」

「戴相這是問著了,太子自知要步他大伯的後路。他說自己是太宗的子孫,不願受辱,叫齊了嬪妃子嗣,要一起上路。」

啥玩意?兩位老相的臉色齊齊一變,太子都要自屠一家了,越、紀二王怎麼還有閑心與他們扯呢!聖人知曉嗎?天后那稟告了沒有?

「不是我們兄弟作壁上觀,這是東宮,不是王府,我倆說話有人會聽嗎?」

「估計這會兒,聖人夫婦已經到了。茲事體大,事關國本,咱們是不是走著。」

李貞、李慎是老演員了,說話的時間恰當好處。都到這節骨眼了,二相哪裏還管得了什麼兵器、甲胄,趕緊去顯德殿才是真的。

可諸人剛到殿外,便見殿門大開,太子盤坐撫琴音調卻充滿悲涼,太子妃房氏率東宮諸嬪妃、子嗣盡皆身著白衣跪在階下,而帝後皆黑著臉坐在上面。

瞪了一眼伸手阻攔的金瓜武士,戴志德重重拄了下拐棍,冷哼一聲,當先邁了進去。

李治當然清楚,兩位位宰相,肯定李貞兄弟倆請來的。這是個局中局啊!宮中的流言蜚語什麼時候斷過。

本來此事,他隨手便壓下。可一旦外臣介入,這家醜便蓋不住了,他就是不想節外生枝也難了。既然如此,那便沒必要遮掩了。

抖了下袖子,李治沉聲道:「太子的這首《寶慶樂》,諸卿以為如何啊?」

戴至德二相,可沒心情聽曲兒,身為國家宰輔樞要,為江山社稷著想,必須得為太子說一句。依著太子寬厚的品行,是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而且,從宮門一路走到東宮,路上聽到的儘是汙衊太子的議論,一時間有這麼多髒水潑到太子身上,還不足以說明是有刻意設計的?

沉吟了片刻,李治點了點頭,其實聽太子琴中憤懣抑鬱的琴意,他就已經相信李賢是冤枉的了。

論才華,李賢的確是諸皇子中的佼佼者。八歲時,便以通讀《尚書》、《禮記》、《論語》,背誦古詩賦十多篇,一看就能領會,也不會忘記。

二十餘歲就能統張大安、劉納言、格希元、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詰和周寶寧等學者註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且別具匠心的點評更是倍受仕林學子的推崇。

儀鳳元年,李治便親筆下詔表揚李賢:皇太子自留守監國以來時間不長,但留心政務,撫愛百姓,非常盡心,對刑法所施也細審詳察。

加之政務之餘,

能夠專心精研聖人經典,領會深意。先王所藏書冊都能研討精華。好善正直,是國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懷。命賞賜絹帛五百段。

李賢的仁德和才能,不僅收穫李治的褒獎,更是得到群臣擁戴。李治也一直認為,太子堪當大任,是帝國合格的接班人。

嗯,這是個局!是有心人算計了東宮,東宮又回了一手更狠的。

可反手將軍的這人是誰呢?吸了一口涼氣,李治便開始審視殿中諸人。

太子不可能,他是孝子,不會想出這種脅迫父母的招數;李貞、李慎沒這般頭腦;二相雖然有智計,可他們沒這個膽量。

論手段,天下間沒有幾個比得過朕的,多少年沒碰到這樣的對手了,將的朕必須按照他劃的道走。

清了清嗓子,李治沉聲說道:「算計太子就是在玩火自焚,朕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還命中書省即刻草詔,命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統籌趙道生及兵器甲胄案,限期破案。

話間,李治眯著眼睛,問武後:「皇后,你覺得朕的處置妥當嗎?」

妥不妥當!那是他們夫妻的事,李貞很不識相的打斷了帝後的對話。案子還有四條腿呢,三個人能辦成什麼事,還是四個人穩妥一點。

儀鳳元年,侍禦史-狄仁傑,還在詳刑寺寺丞的任上,他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被譽為當世神斷。

李慎也是隨聲附和:「術業有專攻,狄懷英卻有專才,有其參與辦案,必定事半功倍。」

「皇兄皇弟說的有理,朕為何不準呢?」,話畢,李治對郝處俊點了點頭,示意把狄仁傑補進去。

辦完了這話,帝後各自撫慰了一番太子及抽泣的太子妃等人,對他們一家的孝心加以肯定。並賞賜東宮諸人安神湯、高麗參等藥物補品,讓他們好安心靜養。

可這還沒走出多遠,李治便扭頭問武後:「你方才看見三郎了沒有?」

三郎?

回想了一下,武後堅定的搖了搖頭,還真沒看見!

這不對啊!太子連五歲的女兒都叫到顯德殿了,李守義去哪了?

就在夫妻二人疑惑之際,不遠處的假山傳來了一陣嬉鬧之聲。走近一看,還真是在造反,不過這種造反,讓夫妻二人有些無語。

只見手裏拿了根木棍的,李守義站在石桌上,虎裡虎氣的喝著:「弟兄們爽不爽,想不想更爽一點!」

「好,從今天開始,這山頭就咱們說了算啦!」

更讓李治青筋暴起的是,李罡為首的幾十名侍衛,竟然都舉著兵器,叫起了爺爺神威!

好傢夥!八歲就要當人爺爺了,他要是十八歲,豈不是要上天。

本就憋了口氣的李治,一腳踹翻了李罡,怒聲喝道:「你就這麼願意給人當孫子麽?」

滾了一圈爬起來的李罡,撓了撓他那張柿餅臉,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然後,一臉茫然的憨憨回道:「陛下,沒算錯啊,三殿下就是我叔公啊!」

李治當然不清楚,從他選擇相信李賢,走出顯德殿的那一起,大唐便走向了一條全新且未知的道路。而這一切的起因,皆因面前東宮這個最荒誕的王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