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唐夢》第26章 補足
按照李賢原來的想法,栽培李守義,一定要找個經世的大儒,學習治國理政之道。可計劃沒有變化快,有皇帝的聖旨在,他不得不另闢蹊徑。

中嶽嵩陽觀是道門正朔,潘師正又是道德高士,讓李守義跟著他去嵩山習文練武,對他的將來必定大有裨益!

況且,潘師正師從王遠知,與李家甚有淵源。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與房玄齡微服以謁之。王遠知告誡曰「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惜也。」

太宗登極,將加重位,固請歸山。至貞觀九年,敕潤州於茅山置太受觀,並度道士二十七人。

為了兒子,李賢也是豁出去,五日前,特意白龍魚服,微服至其下榻處拜訪,與之相談甚歡。

相談甚歡?這話不對吧,應該是有交易。

李守義早就讓裴談打探過了。早年間,潘師正受師命,在北方大力發展茅山宗,開拓茅山宗陣地,堅決與佛教相抗衡。跟佛教掰手腕,且能全身而退的,能是一般人嗎?

況且,他的弟子司馬承禎,可是如今的道門領袖,太子此舉分明是想把他與道門綁在一起。

摸了摸李守義的頭,李賢溫聲俯視道:「天分很重要,習文練武如此,帝王亦如此。」

「可天分再高,也要因勢製宜。論天分,在你祖父那一輩中,李恪、李泰無疑都是驚艷才絕之輩。」

「但最後上位的,卻是你祖父。嫡子的身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機和手腕,吃透了一個忍字。」

忍字頭上一把刀,李治忍了太原王氏,蘭陵蕭氏,娶了他們家的女兒,得到了世家的支持。又忍了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些關隴世族的跋扈,才定鼎帝位。

如果,他跟李恪、李泰一般寧折不彎,那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在翠微宮留下的遺詔,很有可能就是另一個內容。而二十八日才回京的李治,便只能向別人俯首稱臣。

同樣的道理,把李守義與道門綁在一起,也是為他爭取了一方勢力的支持。千年道門,煌煌國教,它的底蘊與影響力絲毫不比世家大族差。

道門是中原的原始教派源遠流長,信徒無數,其中不乏世家大族,或朝廷命官。有了這重關係在,李守義將來路會走的順暢一些。

為人父母者,推乾就濕,嘔心瀝血,為兒女遮風擋雨。為了補足李守義庶出,且無母族支持的短板,李賢也真是煞費苦心。

「孤今天與你說這些,便是希望在你的心裏,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你記住,我隴西李氏的男兒,寧死也不會成為任何人手中的棋子或傀儡!」

李守義整個人都emo了,一直以來,他都以「導師」的視角看待李賢這位父親,他覺得以自己的「見識」,足可以幫助他爬上那個位子。

仁義,孝心,寬厚,是李賢的優點,可也是他的致命缺點。但讓李守義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比自己都清醒,且身處漩渦而泰然處之。

就憑這份心性,心機,就不知道高出他多少,李守義是再也不敢小覷他這個便宜父親了。

當然,憑心而論,李賢這個父親對他真沒的說。縱然李賢給他選的路,荊棘叢生,道阻且長,他也沒有理由拒絕。

按照宮規沒娘的孩子是要交給其他嬪妃撫養的,可李賢卻覺得後娘不可靠,一直都是親自撫養。所以,李守義也是東宮,唯一在顯德殿長大的。

沉思片刻,李守義沉聲問道:「兒臣還有多長時間?」

一個月!一個月後,

潘師正便要回嵩山。李守義必須在一個月之內,處理完手邊的事,然後跟著出發。

這一去不知何時能學成回來,李賢還給他準備了一些人和東西。畢竟是當了郡王,這郡王該有的體面,還是應該有的。

說著話,李賢還把兒子拉了起來,親自拿起禦賜的大科綢綾郡王蟒袍,套在李守義的身上,又在腰間繫上五環帶,最後才給帶上襆頭。

仔細打量一番,溫聲道:「換上這身順眼多了!去吧,去看看你的代郡王府,那也算是我李家的老宅子了。」

李賢這哪是讓他去看宅子,分明是讓其去收拾尾巴,東宮的難關只在皇帝的態度,只要他不疑心東宮謀反,那這兩樁案子的真相是什麼也就不重要了。

從行禮告退走出顯德殿到代王府中堂,李守義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其實在殿中時,他就想問太子了。皇帝的態度,到底是什麼!

李治患有風疾,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重,發作起來頭疼欲裂,根本就處理不了政務。所以,麟德之後,便有了二聖同朝。

別人看到的,都是聖後如何的強勢,可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皇帝能把她抬舉到這個位置,也可以在覆手之間收回這份權力。

如果說,李治是因為身體有疾,無奈之下才讓天后處理朝政的,那為什麼還要讓李賢監國,且無視母子之間的權力爭鬥呢?

他完全可以把政務交給交給業已成年,且有能力監國的儲君,沒必要攪弄這稀泥啊!就算是帝王的平衡之術,也不至此吧?

以李治的智術、手段,不會看不出了,聖後與太子相爭,必然是社稷之禍。就算李賢倒了,換了其他皇子上位,結果也必然如此。必然導致李氏皇族大權旁落,重蹈漢室外戚乾政的局面!

他要幹什麼,他想幹什麼?這麼做,他又能得到什麼?

換句話說,潘師正收他為徒,真的是為了那一盤棋嗎?這其中沒有皇帝的暗手。搭上了這條線,並不難想到太子會與道門交易。

而李守義拜入道門,會得到怎樣的助力,沒人比他這個天子更清楚的啦!能在貞觀朝激烈爭儲中勝出,將大唐版圖推至極致的李治,他可不敢小覷。

「頭疼!想想就頭疼!」

就在李守義揉著太陽穴苦惱之時,韋晉進來躬身稟告,裴炎及四大判官等,已經到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