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唐夢》第115章 離了個大譜
國喪在行,馬上也要到新年了。先帝的追謚,新朝登基大典,年號的擬定,事務繁冗,太多了,都需要開朝會定的。

單手掐腰,看著上面明晃晃的大字-含元殿,李守義感慨頗多。他一直以為靠著他的翅膀,坐在這裏的應該是李賢,那個溫潤如玉的阿爺。

可萬萬不曾想到,躲過了栽贓陷害,還是沒奪過命運的捉弄,他終究沒能坐上對面那把金燦燦的龍椅。

恩?那把龍椅上,坐著一個人,定睛一看,竟然是李賢。他撩開遮臉的十二琉冕,正笑著沖李守義招手。

李守義這剛抬起手準備應和,便被身旁的吳毅拉了一把。揉了揉眼睛,再看過去,那把龍椅上空空如也。

心裏咯噔一下,心頭好像針扎一樣疼,眼圈也不由紅了。二世為人,唯有李賢是全心全意待他的,如何讓他不痛。

長長嘆了口氣,收起悲傷的心情,李守義大步進殿,徑直走上禦階,坐上了那把天下獨一無二的龍椅。回頭看了一眼簾子後面武後,見她沒有話說,李守義清了清嗓子,為了朝會開題。

「很多年前,先父就站在這階上奏事,朕就坐在屏風後面玩。」

「老實說朕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坐在這,總覺得先帝和先父能千秋萬代的坐在這。」

「可現實太殘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他們先後崩逝,朕不得不挑起這萬斤的重擔。」

這話可不是客套話,居喪期間朝中竟然有人議論:瞧,李三郎多有福氣,小小的年紀,就死了祖、父,坐了龍廷,真是讓人羨慕啊!

李守義新皇登基,也念在新朝求吉,便不追究了。但該敲打的,他得敲打殿中的諸臣,千萬別當朕是阿鬥。皇帝再年紀小,也是真龍天子啊!

臣工們甭管是說過的,還是聽過的,心裏都打著鼓,隨即齊身行禮,恭聲拜道:「吾皇仁孝,天下楷模,萬歲萬歲萬萬歲。」

禮畢後,中書令薛元超,打開手中的本章,開啟今日的首議:「稟皇上,政事堂諸相議,追謚先帝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廟號高宗。」

其實,對先帝的追謚,在朝廷已經是不公開的秘密了,這本沒什麼好討論的,明發一道上諭就好。

之所以擺在前面,那是全是為了李賢。李守義已經是皇帝了,當爹卻是個太子,這是不是有點不像話了,追謚為皇帝還是很有必要的。

政事堂呢,擬了個謚號-仁文大興孝章皇帝,廟號睿宗。是否穩妥,一看皇帝的心意,二是要問諸臣的意見。

對這個事,李守義是很在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對先帝。見皇帝一直都沒言語,有些冷場,刑部右侍郎狄仁傑舉笏出班。

躬身言道:「陛下,章懷太子忠孝仁義,純純君子,禮賢下士,滿朝公卿,受其恩惠者不知凡幾,其一生堪稱至仁至孝至賢。」

「臣以為廟號應擬為仁宗,似更為妥帖。至於謚號,還是陛下禦筆斧正。」

仁宗這廟號,不僅是說到李守義心裏了,臣工們也頗為贊同。先太子仁義廣布,澤被朝野,怎麼美詞追謚都不為過。

更何況,皇帝年紀這麼小,便先後失去了父母,著實可憐。臣子們著實不該把著規矩為難君父,讓皇帝自擬其父的謚號,也算全了其一片孝心。

狄仁傑到底會做人,這一番不僅讓化解了臣工們被敲打的尷尬,更是能讓皇帝心裏妥帖,官兒做到人家這份上,才算做透了。

李守義當然是高興的,

可他也沒忘了分寸,還是先問了下身後的武後,聽到其讓自己乾綱獨斷,才招手示意吳毅伺候筆墨。

沉思偏刻,李守義便提筆下:至賢弘文孝仁皇帝。放下筆,還令吳毅拿下去,給臣工們看看。他的字是李賢教的,雖然沒有大成,也不至於拿不出手。

中書令薛元超,還不大不小的拍了個馬屁,言皇帝的字,筆走龍蛇,深得孝仁皇帝真傳。

薛相說了好話,其他的臣工自然也要跟著順情說好話,而且新帝的字的確不錯,誇一誇也不算是昧良心。

正在諸臣以為,馬上就要進入下一環節,議新朝的年號了。可侍禦史-魏元忠,卻出班站了出來,表示皇帝與諸臣的都有些欠考慮。

先帝與孝仁皇帝,是該追謚沒錯。可新帝也是孝敬皇帝的嗣子,從法理上說,李弘也是李守義的父親,難道他不該擁有一個廟號嗎?

親爹是爹,嗣父就是不是父了?大唐禮法,難道是擺設嗎?

而且,追謚立廟也好,百年之後史書記載也罷,皇帝是從何人之嗣,總得有個說法吧!

自三皇五帝至今,帝系都是一家一姓,單支傳承的,從沒有聽說過哪個皇帝有兩個爹的。

依著禮法來講,太廟順序的,應該是先帝、孝敬皇帝,百年之後是皇帝及後世子孫。現在多了個孝仁皇帝,那孝敬皇帝牌位該往哪放?

劉齊賢抱著笏板,冷聲喝道:「魏元忠,你大膽!聖人奉先帝旨意繼位,乃祖傳之於孫。立廟追謚乃人子本分,你何敢詬病?」

不就是多個廟號,多放個神位嗎?多大個事,這腐儒應是拿著禮法說話,想幹嘛啊,抱著禮法堵聖人的嘴嗎?

而且,這貨也不看看形勢!孝敬、孝仁皇帝,-都是太皇太后的兒子,就算活著的時候偶有偏頗,現在也該一視同仁。

魏元忠這話,不僅得罪了皇帝,更是把太皇太后一塊得罪了,著實不是聰明人該做的。當官這麼多年了,怎麼還能犯這種錯誤,這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瞧,珠簾後的太皇太后,冷哼了一聲,拂袖而去了吧!

可這傢夥,好像不知死一般,就梗著脖子等著李守義給說法。

臣工們看他像傻子,李守義卻覺得,這魏懟懟挺有意思。一番言論下來,把太皇太后給擠兌走了,這是門大炮啊!

微微一笑,李守義正色道:「二帝皆為朕之父輩,互不承襲,並列太廟即可。至於無先例可循,從朕創始,可也!」

話畢,隨即命中書省草詔,為孝敬皇帝追加中宗廟號,與孝仁皇帝同例,二帝陵寢規製禮儀,一體同製。

「魏卿,你以為如何啊?」

「陛下若定新製,臣無話可說。」

得,敢情這傢夥,就是覺得珠簾後坐著的人不順眼,故意說出那番話,把人擠兌走的。太皇太后一走,魏元忠也不拿祖宗成法雙標了,裝起了聾子瞎子。

見其退回班中,李守義也是微微一笑,直接跳到年號的問題上。新朝的年號,尚書省擬的嗣聖、文明、光宅三個年號,他覺得都不太妥當。

他自己擬了個年號-永貞,永者謂長享正命,貞即續貞觀之盛世。與先帝一朝的永徽年號遙相呼應,如此也算是表達了他的長治久安,續唐盛世的政治主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