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唐夢》第105章 大牢
公推太子鬧劇的當日,李治不顧病體,親自去了刑部大牢。聽說,高智周在那過的不錯,薛元超弄了一堆丘八伺候他,都混成老太爺了。他這欽犯過的比皇帝老子還舒服,這不是反了天啦?

這老小子智周聰慧,舉朝無比,領蘭台多年,是言官的首領,是受人尊重的大儒。他的話,是不中聽,但卻是苦口的良藥。正值朝局混亂之際,社稷傾覆之時,李治還是要聽真話的。

抱著膀子,瞧老傢夥紅光滿面,手裏還拿著漢書,李治噗嗤笑了:「沐猴而冠,這些泥猴兒也知道敬重文人了!」

對皇帝這種觀點,高智周必須要矯正。孔夫子說有教無類,我輩文人教書育人,豈能以出身論高低。這些士卒雖然頑劣,但卻有一顆敬畏之心,他們忠君敬儒,是可堪教化之人。

「陛下,立儲的事不順吧!」

「您也別多心,老臣都這步田地了,還有誰能給我傳信。」

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知,皇帝不顧龍體違和,跑到陰暗潮濕的刑部大牢來,一定是立儲之事起了風波。

當然,這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牝雞司晨,諸王暗弱,朝臣分節站隊,沒有先太子那般心智手腕的人,是定然鎮不住場子。

先太子病故後,朝野上下的反應,為什麼那麼大,李治甚至還下令南北禁軍暗中戒備。無非是怕,深得民心,臣屬擁戴的太子的死,生出亂子來。

可事實證明,先太子知書達理,他的臣屬都識大義,對先太子的死,他們只有哀傷,沒有怨憤。當然,社稷這麼大的損失,有公心的朝臣也都會心痛。

恩,嘆了口氣,李治抱著膀子,沉聲問道:「大位傳誰好?」

諸皇子幼年時,高智周曾教導過他們,作為皇子們的老師,他對皇子們的了解,要遠遠超過一般臣工。現在的李治,需要最公正,最可觀的評價,作為參考。

說到這個問題,高智周也是嘆了口氣:「老臣都這步田地了,也不怕再說幾句逆耳忠言。」

對現存的四位皇子,高智周的評價就一個詞-歪瓜裂棗。他們的德才與李弘、李賢相比,絕對是雲泥之別。

是,故者已矣,人得往前看,拋去他故有的觀點,就以他們各自的為儲為帝的角度,來說說,大唐在他們手中會什麼樣。

李上金,外強中乾,在封地時常騷擾百姓,參他的本章,蘭台積壓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他要是當了天子,不用多說,就是下一個劉賀。

李素節,有些文才,而他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缺點,太書生氣了。其與天后有殺母之仇,登基之後,必然反目,到時候前朝后宮還能安寧嗎?

至於,李顯、李旦兄弟倆,不用高智周說,皇帝也該清楚,他倆在天后面前活到八十歲,也跟三歲沒區別。

任何一個為天子的結果就是當個傀儡,受人擺弄。天后活著受天后管,天后不在了受裴炎、劉諱之等小人的掣肘,跟漢獻帝沒什麼區別。

高智周特別提醒皇帝,千萬別忘了永徽初年的前車之鑒。裴炎、劉諱之一手遮不了天,但能遮的了三省六部,能決定很多人的命運,權臣的可怕,皇帝是有切膚之痛的。

高智周是老臣了,伺候皇帝幾十年,他是真為聖人發愁,為大唐發愁。百姓之家,缺少頂門立戶的兒子尚且難以生存,更不要說一個這麼龐大的帝國了。

大位傳承,不僅是皇室的家事,更是國事,高祖、太宗櫛風沐雨,

百戰餘生打下的天下,豈能學司馬家一樣那麼隨意就傳承了。

既然皇帝來了大牢,問到他這該死之人,那他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大位還是傳東宮的好。

「你這就是廢話,要是明允還活著,朕犯得著跟你在這磨牙嗎?」

「陛下為何把目光,非放在兒子輩不可呢?豈能不知晉和齊都曾立過皇太孫。」

高智周說的,的確是個辦法,李治也不是沒考慮過,可東宮的三個王子,最大的才十五歲,不過區區稚童,成人尚且不保,更何況他們了。

再者說,就算在其中選一,必然導致主少國疑,前朝后宮都隱患重重。將來要是不成器,擺脫不了控制,那跟東漢的那些小皇帝有什麼區別?

這是拿國本在賭!高智周一向老成持重,拿規矩當牌坊的主兒,他怎麼會出這種餿主意呢?

甩了下袖子,李治沉聲道:「你痛快說,一次把話說透了,別讓朕一句句的問。」

看的出來李治的耐心有限,高智周微微一笑,拱手道:「若傳位代王,大唐可興旺三代。」

「三郎?」,捋了下鬍子,沉思一二,李治回道:「朕承認三郎是有些天分,若明允活著,再培養他幾年,也許是個合格的儲君。」

「可朕沒那麼多時間給他,骨頭長不成,樹苗歪了,朕和你都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風險?高智周認為,立十三歲的李守義,反而比李顯、李旦更小。

遠的不說,就說剛剛結束的北線戰事,程務挺在軍中的威信是很高的,武攸宜又是天后倚重的外戚,光靠霍王和王方翼,李守義就能拴住那兩頭老虎了?擺弄的了十幾萬大軍?

看守高智周的中郎將,原是兵部負責往來軍情邸報的,對北軍的情況比較了解,代王在北軍的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

死守定山鎮,登先陷陣單於都護府,生擒守將阿喀希,參加奉安白刃戰,斬殺敵主將阿史那靖,這都是實打實的戰功。

雖然單於道受先太子之命,擔心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刻意淡化了代王的功勞。但在來往軍報中,還是能找到李守義的身影。而且,軍中的將士也都口口相傳,皇帝要不信,完全可以去驗證。

高智周就想問皇帝一句話,以他坐朝三十四年的經驗,能看不出代王的天分嗎?就是把那四個皇子捆在一起,扔到生死兩難的戰場,他們能幹出這成績嗎?

帝王者,必外柔內剛,首先要有一副鐵打的硬骨頭,那四個有嗎?在國家社稷生死存亡之際,還是要這種敢擔當,敢死國的?

「當然,您家還有一位盯著呢,她可不是個省油的燈,想皇權不被架空,就得找這樣的。」

說著說著,高智周就開始揭李治的短,他下面要說的,李治用腳後跟也想的出來。還真是豁出去了不怕死,什麼都敢說。

指著老頭,李治惡狠狠道:「你就在這住吧,朕非得治治你的嘴!」,話畢,拂袖而去。

走到牢門,吩咐候駕的刑部主事張信:「讓那老匹夫再住三天,三天后滾回府上,朕沒那麼多糧食養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