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被流放後我成了首富》第17章 第 17 章
沒有簽子的麻辣串串做好時,從前天凌晨就開始下的大雪終於停了。

喬瑞臣抽空掃了屋頂,又清出一條道,其他地方全都白皚皚一片,冷是冷,但被遮住了老舊痕跡的宅子看起來格外乾淨明亮。

大家也不講究了,主要是人太多,喬家小宅院也講究不開。

為了照顧孕婦,讓過女人和孩子坐在桌前吃,男人們都端著碗蹲在堂屋灶頭旁。

門口的雪光襯得他們粗瓷碗裡的湯汁和食材更加色香味俱全,都唏哩呼嚕吃得起勁。

被喬瑞臣剁碎後又大力捶打過的肉丸子,咬開還有點彈牙。

筋道的肉香和蔬菜的清甜滾入口中,讓人鼓動著腮幫子使勁兒造的時候,還忍不住唇齒生津,恨不能多生一張嘴吃更快些。

寒冬時節,滾燙又刺激的辛香麻辣食物,配上濃濃肉香味兒的骨湯,吃下去讓人渾身發燙,似乎能暖進心窩子裡。

西北人大都能吃茱萸,大人們吃的嘴唇又紅又亮,配上張屠夫拿來的烈酒,誰不想拍大腿喊一聲爽呢。

孩子們連帶被香味饞醒的喬盛文雖然不能吃麻辣味兒,但骨湯添了肉豆蔻和甜菜糖,煮出來的肉丸子和蔬菜糕也是清甜鮮香,讓人越吃越想吃。

若不是耿氏記著相公要喝葯攔住,連喬盛文都得吃撐,這讓前戶部侍郎特別不好意思。

這樣張家人反而自在了許多。

本來張家覺得,喬盛文父子這當過大官的跟他們老百姓不一樣,總有些敬畏心在。

現在看來,都是乾起飯來不抬頭,吃完一抹一嘴油的同道中人,那就甭拘束了。

張二壯負責瓦市的攤子,也不知是喝多了烈酒還是激動,紅彤著臉開口,「阿婉,咱後頭出攤子就賣麻辣串吧?這個冬裡比滷肉可好賣多了。」

張三壯想的更妥帖些,「我們酒樓還要鹵貨,大不了咱每天少做些,反正提前一天將麻辣串都備好,第二日少做些鹵貨應該能忙得過來。」

說到這兒,張三壯問出了大傢夥的疑問,「今日這樣既好吃又方便,到時麻辣湯和骨湯分開熱乎乎煮著食材,誰要吃咱直接撈出來就是,為啥要叫串串?」

串在哪兒呢?

苗婉也想過做麻辣燙,不過思來想去還是串串更合適。

「用簽子穿起來賣,按串收錢多方便,一來客人可以選擇自己想吃的東西,二來放在鍋裡的簽子不免有些油汙,咱們可以準備香胰子和肥皂香皂在現場,供客人們清洗嘛。」

能花得起幾十個大子講究味道好吃的,要麼是有錢人,要麼是在西寧鎮過冬的行商,這都是客源。

但凡他們發現這些東西的好處,也不用去找鋪子推銷,直接就能對接一手供銷商。

張三壯眼神一亮,「你不說我倒是忘了,咱家孩子用了香胰子,今年都沒有皴皮子的,肥皂和香皂洗衣裳味道都好聞,前頭我老丈人還罵我是不是偷擦我媳婦香粉了呢。」

眾人被張三壯逗得哈哈大笑。

於氏笑著插嘴,「我給娘家送回去兩塊香胰子,她們也想買呢,我想著阿婉說牙刷也先不賣,該是還不到時候,就沒應。」

「我也送了香胰子回娘家,我那外甥年年生凍瘡,今年癥狀輕了許多,我阿姆又來討過一回了,臨走給驢蛋塞了仨銅板,我忘了說。」楊氏有些不好意思道。

喬盛文和喬瑞臣不動聲色對視一眼,父子倆昨天就發現了,這個兒媳婦/媳婦會的不少,不管是奶塊還是香胰子這些,都是好東西。

昨天耿氏就給喬盛文用香胰子擦洗過,他在外頭磋磨出風霜的老臉立刻就感覺舒服了許多。

身為戶部侍郎和前殿前司禁衛,父子倆想的更多一些。

奶塊不但更好吃,還比鮮

奶保存時間久,聽耿氏說,苗婉還在折騰保存時間更久的奶豆腐。

若是利用好了,說不準於聖人的吩咐也能起大作用,喬盛文這才不心疼銀子,堅定了留下的心。

他在家裡護著老小,比在官礦有用的多。

苗婉也不廢話,「那就這麼定了,咱往後每天做四十斤滷肉,給酒樓一半,在攤子上賣一半,若是賣不掉,後頭直接將鹵貨放在麻辣串和關東煮裡都可以。」

大夥兒都點頭,剛才他們也吃到麻辣湯裡的鹵貨了,確實比單吃滷肉還香,有了湯汁浸潤,還一點都不膩。

「要做麻辣串串,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苗婉露出諸位準備好銀子的表情,「首先要做一輛長方形中間挖空能放爐子的攤車,要大一些。」

張娘子立刻道:「這好辦,你大嫂娘家是做木匠的。」

苗婉撫掌一拍,「那太好了,還要多做些方凳,能讓人圍著攤車和爐子吃東西,收攤將凳子往攤車下頭一放就能推回來,我可以把大概的樣式畫出來給大嫂,只是細緻活兒還得勞煩於家琢磨。」

她見過差不多樣式的流動麻辣串攤子,但車具體怎麼做她不清楚,得專業手藝人來。

於氏點頭應下,「我阿達和大哥小弟都是木工活的好手,應該沒問題。」

苗婉掰著手指頭,「其次要做能放在攤車鏤空地方的方形鐵釜,要做成槽狀,中間用鐵板擋住,分別放麻辣湯和骨湯。」

張娘子又指了指楊氏,「這也好辦,你二嫂家是打鐵的。」

苗婉抱著肚子呆住了,張家夠會娶的啊,這要再多個兒子,是不是連裁縫都能包了?

於氏見苗婉瞪大眼睛抱著肚子的迷茫和欽佩表情,被逗笑了。

她解釋,「匠人憑手藝吃飯,結親首要顧慮著不能被兒媳或女婿偷學了手藝外傳,旁處咱不知道,咱這邊大都是互相結親家。」

苗婉理解了,士農工商嘛,啥時候都少不了門當戶對的講究。

士族小老百姓是不敢想的,生活沒有小說那麼浪漫,哪怕走狗屎運最多是做個良妾。

匠人賺得大都比農戶多,所以他們看不上一般的農戶。

至於地主和讀書人,人家當然更願意跟門當戶對的結親。

商人賺錢多地位卻低,最容易偷學手藝。

所以如今的匠人大都跟匠人家裡結親,還能互相幫襯。

西寧鎮都不止一個殺豬匠,其他匠人自然也不少,若是沒合適的親家,還有更遠些的城鎮呢。

那他們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更輕鬆了。

苗婉笑道:「做麻辣串得一直燒火,要消耗不少煤炭,咱兩家現在存的炭不夠。」

楊氏開口,「我娘家打鐵也用不老少炭,我阿達知道哪裡能買,回頭做鐵槽的時候我問問看。」

她拍拍手,「成,那就麻煩二嫂了,還剩下一樣,也是最重要的,咱得需要一頂北蒙人那樣的帳篷,不需要很大,小點的就行。」

這倒是把大家都為難住了。

張屠夫遲疑道:「北蒙人帳篷大都用牛馬羊的皮,還有駱駝毛做的氈毯,他們都不願意賣帳篷給外族人。」

苗婉開口,「要不用奶塊……」

「不可……」

「交給我吧。」

喬盛文和喬瑞臣異口同聲打斷她的話。

喬盛文身子還虛弱著,聲音比較小,除了耿氏沒人聽見。

喬瑞臣溫和而堅定地開口,「在外行軍打仗也要扎帳篷,簡易些的只需要用到油布和木頭,我就會,若是怕冷,在油布裡面縫上一層舊被褥就夠了。」

苗婉覺得可以,北蒙人既然對帳篷很看重,就算能買也很貴,他們還要攢錢開鋪子呢,沒必要在這

上頭浪費。

於氏道:「於家就挨著鎮子外頭的老廟山,木頭多得是,到時候讓喬兄弟和大壯一起去我娘家就是。」

那問題大都解決了,苗婉看了眼張三壯,倒是沒說別的,鼓動大家麻溜準備起來,早點開始搞錢。

其實她有點擔憂,張二壯幹活利索,但他們要在瓦市做流動攤位,到時還要兼具跟行商們談事,她不可能出面。

孫氏眼過年前後就要生,苗婉是二月裡,兩家其他人手裡都各自有不少活兒呢。

若後面有了訂單,即便是買人回來,也得有人盯著。

喬家有喬盛文和耿氏,張家張二壯未必做得來,能說會道的張三壯更合適。

可張三壯跟著嶽父學廚,未必願意出來乾。

結果不等她開口試探,條街酒樓那邊就替她做了決定。

張屠夫去旁的屠夫那收了幾頭豬回來,家裡一邊在瓦市正常賣鹵貨,一邊等著攤子和帳篷準備好。

每天做的少了,倒也都能賣完。

結果剛過兩天,張三壯就黑著臉氣呼呼回來了。

「東家說酒樓另一位掌杓的常師傅自己學會了做鹵貨,往後不從咱家買了,咱兩家往後算做同樣的買賣,不好再留我。」

這分明就是卸磨殺驢,而且酒樓還想搶張家的買賣,乾脆將他攆走,省得張三壯在酒樓使壞。

他看了眼孫氏,「嶽父昨日起就不在酒樓,說是出遠門了,我每回帶過去的鹵貨都沒有湯水,賣的時候我也都看著,那師傅拿什麼學會的呢?」

孫氏臉色煞白,「我,我阿姆來了兩回,說是要給我弟弟買鹵貨,要些湯汁煮麵片吃,我給她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