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1983陳松》第187章 修路還撕逼
路在字典裡官方,基本字義為道,是往來通行的地方,其他含義為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等等,當然陳松更想把路這個字也比喻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大動脈。

春風政策以來,特別是偉人總設計師南巡過後,人心穩定,經濟發展成為第一考慮,於是各地都開始想著辦法的提升業績,增加自己的GDP。

周叔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也是一個很有遠見思維的官員,他不會盲目的去追尋提升績效的辦法,反而是很有見識的提出了全省道路修建和改造的工程。

他已經很有前瞻性的提出了,想要富先修路的意思,不僅是在提倡道路的修建,更是下大了政令,全省市縣都提交了合適的道路修建方案,高層都一一審批了。

與此同時,很多農村村支書或者村裏宗族有些地位的人也大都在這股浩蕩的歷史潮流中敏銳的察覺到了改變,他們是第一批蘇醒的,他們這批人也是最擁護,最積極擁抱春風政策的人。

他們就像新生兒一樣吸收著外來的知識與想法,也像正在學著走路的小孩童一樣正要邁開自己的腳步走向外面的世界。

陳松帶著的這批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走出了農村,開始邁向世界。

他們從零售行業開始,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也給自己帶來了財富。

陳松一直想為家鄉做點什麼,不僅僅是村支書二爺爺和楊家村的那位楊校長對他的委託,更是想要在這個浪潮中貢獻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至少,讓十裡八鄉,指明一條致富的路子!

首先,得讓大家開闊眼界,讓大家人走出去,能在外面看到自己沒看過的,能在外面學到自己沒學過的;其次,需要能讓農村鄉下的東西走出去,也能讓全國各地的東西進來,只有這樣才可能引導大家實現致富。

路就像是山村的兩條結實的雙腿,可以帶著山村走得更遠。

所以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想要發展變化都離不開路,路,就像山村裏的血管一樣為山村輸送著先進的文明,帶來豐厚的物資。

要達成這個效果,首先得有一條能夠提升大家互通有無的路,也是一條農村通向外界最重要通道。

無疑,周叔作為治理麾下一省之地的人,思路絕對清晰,而且前瞻性強!

怪不得能之前想出關於打造經濟開發區的概念決策,人家的政治手腕和頭腦的確有一套。

……

陳松在縣裏把超市加盟的事情處理完,又囑咐了王瑤和周婉言兩女關於直營店的事情,還有周瑾言關於收購的注意事項後,就得到了村裏的電話。

由縣裏提交到省裡的那份修建縣級公路的決策以及路線的報告,終於獲得了審批通過,雖然省裡將這份報告分為了三期工程,延續好幾年完工,但這也僅僅是因為財政狀況才被拖累,畢竟現在不僅大部分人窮,縣裏的帳上也不會有太多錢,基本全靠省裡下發補助和縣裏自己解決。

因此明明是一個不大的縣城,修幾條縣級公路,卻要分為三期工程。

因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沒錢!

電話裡二爺爺說的很清楚,第一期工程,就有陳家坳和楊家村間的那條縣級公路。

激動的二爺爺還一直大讚陳松,這麼難的事情,竟然真的辦成了。

二爺爺原先也是拜託陳松去運作這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大把握,畢竟哪怕認識個有背景的三代二代又怎麼樣,那畢竟是一條涉及到無數民生和問題的大路啊……

沒成想,陳松這傢夥,還真辦成了!

雖然不是貫穿陳家坳,但畢竟離陳家坳沒有多遠距離,算是便宜楊家村了。

二爺爺得到消息的時候,對楊家村能蹭到這事,心裏還未頗為高興的,都是鄉裡相親的,兩村又多有聯姻,這麼多年下來,早就不知道對面有多少人留著相同的血了。

說不定,陳家坳誰家嬸子,二十年前就是楊家村的村花;楊家村的老太太,就是陳家坳的祖奶奶,都帶著親戚呢!

陳松接到電話後第二天,就趕回村裏去了。

因為老支書二爺爺說他們兩村子的那條縣級公路,會是整個縣裏率先動工的一批,錢已經撥下來了,現在就差技術人員和其他建築人員到位了。

陳松還沒回到村,就發現我國基建的速度真是名副其實的誇張!

村裏的土牆上都被粉刷了修路的宣傳標語。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人民公路人民建,建設公路為人民」,「公路便利你我他,出錢修路靠大家」,「興修公路,國富民強」!

每條標語都道出了通路的好處,道出了通路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而這些標語也確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鄉親們的態度。

十裡八鄉的大家都積極配合傳達的修路政策,而且對此抱有極大的希望。

畢竟,窮怕了啊!

當然修路只是修村子外面的縣級水泥公路,村子裏小路和石路還得村裏自己修。

就比如說陳家坳去縣裏的路,就一直是泥巴路,每天的大巴就要走著坑坑窪窪泥路去縣裏,後來這條最開始的泥巴路被灑了一些碎石子,成了一條泥土和石頭混合的路,直到現在都是這樣。

陳松很清楚的記得,他小時候在村外玩,走的路多是泥濘的小路,從村子出去的是狹窄的泥土路,村子裏中間連通各家的大都是黃泥土路,偶爾才會有幾家有心有功夫的,才會在幾家要好的,或者親戚連著靠著近的用石頭鑲嵌著泥土的石子小路,而且還不平整,有時候晚上玩耍不小心還會被石頭絆倒。

陳松一進村,還沒回家呢,就被人簇擁著進了村委大隊,老支書二爺爺早就等著了。

二爺爺早就把這條路是陳松推動到村裏附近的事給大傢夥傳開了,村裏人念著陳松的好!

「來來來,快來喝杯茶,咱們的大功臣,這次咱們村和楊家村能有這條路,你居首功!」二爺爺親自泡了茶給陳松遞了過來。

二爺爺可是長輩,陳松可不敢這麼放肆,連忙上前接過茶,請二爺爺做好。

「我能有啥功勞,這還是上面體諒農村大傢夥,所以才有的這個修路計劃啊,我可佔不得一分半分的功勞,你要謝就謝謝黨和國家吧!」

陳松笑著揮手拒絕,他也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可不想這樣被捧著。

「黨和國家要謝,你也要謝,這不衝突。真是多虧了你,不然這路線不一定能落到咱們兩個村之間,我已經去叫楊家村的老支書了,過把個小時估計就來了。」二爺爺笑著應和。

「那二爺爺,咱們就這麼在這坐著等嗎?」陳松問道。

二爺爺笑呵呵地說:「不坐了,這大事當前,那有閑工夫做啊,村裏的幹部啊,已經把測繪的儀器,技術工都找來了,正在外面丈量著呢,這個丈量好了呀,咱們就可以修路了。」

「我呢,這不是要招待你這個功臣嘛,哈哈哈!」

「別別……我真擔待不起,二爺爺你可別在誇我了。」陳松都被二爺爺說的有點不好意思了,怎麼說自己現在也算是個知名商人了,沒想到被老人家一誇就撐不住。

「那好,我不說了。聽說你搞的那個什麼家家樂什麼的,超市對吧,你看我這腦子,年紀大了啥也記不住,是叫超市吧,好像乾的還挺好,還被領導們表揚了,你可是給我們村長臉了,你打小我就知道你不一般,你看看,果然成材了嘛,陳愛國有福了哦!」

二爺爺換了個點,繼續誇,陳松一臉無奈。

陳松剛想提醒二爺爺是該去看看測繪人員和技術工們,沒想到二爺爺說著說著就停不下去了,似乎都忘了有這一回事。

正當老人家說得起勁,突然響起的不滿的吼聲傳進了村委大隊。

「不同意,我就不同修路,這是我家的地,我不想修,誰敢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