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扶秦》第兩百零九章 印刷機
就在信梁鄉內少年們暢想未來的時候,信梁鄉外的世界則是已經徹底炸了鍋。

在經過後續的幾次講課之後,韓非已經逐漸將自己的政治理念給闡述完全了。而那些前來聽課的學子們則是沒有任何的猶豫,每聽完一次課,他們就將韓非的理念用紙給記錄下來。隨後命人將其送回家中,以作傳家之寶。

而隨著一封封書信從洛陽城中被送出,天下各國也逐漸知道了韓非的政治理念。隨後天下震動,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等膽大包天之徒!

以法律條文的形式來限制君王的權力,這樣的事情韓非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

難道他不知道,任何變法的成功,都少不了君王的支持嗎?光這一條,你就已經得罪天底下所有的君王了。在這種情況下,你的這個新學說又怎麼可能獲得支持,隨後大行於天下呢?

眾人不解,但是他們不得不承認,從客觀角度上來看,韓非的這套全新的政治理念是非常具有可取之處的。

如今乃是戰國時期,中央集權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單就郡縣製還是分封製這個問題,天下人都還沒達成共識呢,又談何君主權威至高無上呢?

華夏的政治制度其實是有非常清晰的發展脈絡的,從最早的部落到早期的國家,統治階層的權力其實一直都非常有限,許多權力其實都是和平民階層共享的。這一點從春秋時期經常發生的國人暴.動就能看得出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春秋時期的國人大致和中世紀時期的君士坦丁堡市民相當,全都是具有參政議政權力的團體,這些人雖然沒有職務和權力,但是對國家的影響力卻非常巨大。重大的國策如果不能獲得他們同意的話,是根本推行不下去的。

後來隨著人口增多,國家版圖變大,權力架構越搭越高,底層國人的參政議政權力被逐漸稀釋,最終消失不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就覺得底層不應該具有權力了,恰恰相反,諸子百家中有好幾家都強調要重視底層的權力和述求,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變得愈發強大。

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在,因此韓非的理念雖然看起來非常「離經叛道」,但是實際上是獲得了非常多的有識之士的認可的。畢竟上古時期就連人皇都是大家一起選出來的,如今咱們用法律條文的方式限制一下國君的權力又怎麼了?咱們甚至都沒有行那選舉國君之事!

當然,說是這麼說沒錯,但是此時畢竟已經不是春秋時期了。幾百年的發展讓各國誕生了大量的既得利益團體,這群人平日裏看起來各個都在和本國的國君對著乾,但是真要細究起來,他們的權力其實就是來自國君的。若是國君的權力受到了限制,那麼毫無意外,他們的權力也會跟著遭殃。

因此很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平日裏原本各種跟國君鬥智鬥勇的老貴族們此時全都牢牢地站在國君一邊,大聲叱責韓非的學說乃是妖言惑眾,警告本國國民不要輕易相信。同時要求國君下令,焚毀國內所有記載韓非學說的紙張和竹簡,務必做到不讓這種毒瘤思想影響到更多的人。

反倒是那些平日裏基本不怎麼關心政治,亦或者沒啥政治述求,國君讓自己幹啥就幹啥的普通國人階層,此時則是全都站到了韓非的一邊。他們人微言輕,根本無法影響朝堂上袞袞諸公的決斷,讓韓非的學說成為本國的正朔。但是他們勝在人多,而且足夠隱蔽,完全可以以此來與本國的統治階層打持久戰。因此在老貴族提出焚燒記載韓非學說的紙張之後沒多久,這些平民以及落魄貴族階層便立馬團結起來,一邊相互借閱謄抄對方手中的寶貴資料,一邊相互掩護,爭取不讓朝廷查抄走自己的書籍。

於是乎,整個中原大地一時間全都陷入了詭異的戰爭之中。戰爭的雙方並不是國與國,而是舊的「保王黨」以及更舊的「平權」黨。雙方在中原大地上你來我往,一時間誰都奈何不得誰。

當然,說歸這麼說,但是保王黨畢竟握有大義名分。人家的手中也握有統治機器,再加上純手工謄抄的速度太慢,韓非的學說被複製的數量不多,影響到的人相對有限,許多國人不太理解其中的含義,經常做出給保王黨「帶路」的事情來。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逐漸開始朝「保王黨」那邊傾斜。越來越多的記載韓非思想的書籍被查抄出來,民間自發謄抄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官府查抄的速度,以至於留在民間的記載韓非思想的書籍越來越少,眼見「平權黨」就要輸掉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沒有任何的徵兆,一大批紙質書籍被運送到了各國境內,成為了那些「平權黨」手中的武器。「平權黨」們拿著這些武器,開始大肆宣傳韓非的思想,影響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讓各國的官府有些焦頭爛額。

各國的官府都感到非常疑惑,明明他們都已經收繳了那麼多的書籍了,為什麼民間還有那麼多的書籍。難道這些人的手都是鐵打的不成?可以日夜不停地工作,一刻不停地謄抄韓非的書籍?

思索無果之下各國官府只能將目光轉移到那些已經查抄到的書籍身上,而後他們就發現了異樣。只見這些書籍長得幾乎一模一樣,每一頁每一個角落是什麼字,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區別!

這怎麼可能?要知道,這年頭的書籍可都是人工手抄的啊!而只要是人工製作的,哪怕謄抄的人是同一個,其謄抄出來的書籍也不可能一模一樣。畢竟人在不同時期心境是不一樣的,而心境一旦發生了改變,其寫出來的字就註定會不一樣。更別說,人在寫字的時候難免會寫大一點或則小一點,次次都一樣,以至於每一頁每一處出現的字都一樣,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各國官府對此感到無比的震驚,他們想破了腦袋,都想不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從洛陽傳回來的消息直接震碎了他們的三觀。

「你說什麼!?洛陽出現了一種印刷機,只要把紙張往機器上一刷,就能將上面的文字完美複印下來!?」

齊王瞪大了眼睛,一臉難以置信地對著前來報信的信使問道:

「此話當真!?」

「不敢欺瞞大王,此事千真萬確!」

信使恭敬地對著齊王說道:

「那東西乃是三川郡郡守王沉發明出來的,如今正擺放在洛陽城中故周天子王宮的宮門前,每天都日夜不停地印製書籍呢!」

沒錯,印刷機,這就是王沉在這場思想戰爭中的殺手鐧。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而且幾乎沒有什麼技術難度。想要搞出後世的活字印刷術或許有些困難,但是製作出普通的雕版印刷術卻非常簡單。

王沉如今要印刷的只有韓非的思想學說,內容相對單一。因此他根本不需要去考慮活字印刷相關的問題,只要將雕版印刷機搞出來就可以了。

歷史上印刷術傳入歐洲的時間非常晚,但是時機卻非常巧。16世紀的歐洲正在經歷宗教改革運動,各種新興思想不斷地衝擊著老舊思想。而在這個過程中,印刷術為新思想的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宗教改革運動之前,歐洲的知識基本都被貴族和教會所壟斷,普通人很難學到知識。而印刷術的出現,則是徹底打破了這個現象。舊思想存在的根基其實就是愚民,只有老百姓全都不識字,那些教士們才能說什麼就是什麼。可是印刷機的出現讓文字不再寶貴,普通人也能擁有識字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教士階層再想像之前那般愚弄百姓就成了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更別說,印刷機印出來的書籍大多還是反對舊思想的了。老百姓識字後本就不再那麼好糊弄,再加上學習的還都是與舊思想截然相反的新思想,在這種情況下,舊思想轟然倒塌也就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如今,對應到當前的中原大地其實也是一樣的。許多各國的平民本身都是不識字的,因此他們對大家討論的什麼是否限制王權其實並不關心。可是現在,隨著大量書籍的湧入,這些老百姓也逐漸獲得了識字的機會。再加上他們剛一識字學習的就是反對王權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政治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這一箭雙鵰的招數,直接搞得各國的官府應接不暇,無力招架。無奈之下,為了確保本國不會因為這種事情陷入混亂,他們只能祭出最後的殺手鐧——向秦國施壓,要求秦國銷毀洛陽的印刷機,不再讓其印刷「反動」書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