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扶秦》第一百二十二章 證明給你們看
「先生……」

聽到王沉的話,原本正在嚎啕大哭的眾人不由一愣,而後之前那個跳出來鬧事的田昂似乎想到了什麼,立刻對著王沉問道:

「您……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聽到這話,其他學生也不由眼前一亮。是啊,王沉竟然能夠提出這個問題,那豈不是意味著他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想到這裏,眾人全都眼巴巴地看著王沉,期待他能給出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辦法……自然是有的,而且還很簡單。」

王沉對著田昂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果真有辦法!?」

眾人不由激動了起來,而後對著王沉追問道:

「還請先生賜教!」

「還請先生賜教!」

不單單是這些資質普通的學生,就連項梁、韓非以及張良,在聽到這話之後也是立馬從座位上起身,朝著王沉行了一禮,以求他能給出答案。

「為師說了,這個辦法其實很簡單。」

眼見眾人如此反應,王沉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緩緩說道:

「只要你們認真的在為師門下學習算學就可以了。」

「學習算學?」

聽到這話,眾人不由皺眉。他們實在無法理解,學習算學和解決人口危機有什麼關係。

最終還是張良佔著自己年幼,用一副天真的口氣對著王沉問道:

「敢問先生,這學習算學,和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關係啊?」

「當然有關係了!」

王沉笑道:

「因為這學習算學,可以讓田地裡的糧食產出增多,同時還能讓人們減少生孩子的意願。」

「嘩!」

王沉的話音剛落,教室內就再次響起了一陣喧嘩聲。

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王沉竟然會給出這樣的一個答案。

且不說這算學是否真的能夠增加地裡的糧食產量——事實上這些學生壓根就不信算學可以增加糧食產量——單就王沉後面說的那句,算學可以減少人們生孩子的意願,在這些學生們看來就是扯淡。

開什麼玩笑?生育子女乃是人的天性,只要可以,人們是一定會儘可能地多生孩子的。且不說這些孩子生出來可以替自己延續香火,讓自己死後得到供奉。單單就這些孩子提供的勞動力,就不是人們所能拒絕得了的——誰不希望自己家裏的勞動力多一些呢?只怕只有傻子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少的吧!

眾人本以為王沉會說出什麼驚世之語,沒想到就這——當然,如今王沉所說的這些確實也算得上是驚世之語,但是很顯然,這種驚世之語和眾人之前想像中的驚世之語有些不一樣。

因此毫無意外的,眾人都以為王沉這是在拿自己開涮,以至於原本積累起來的崇敬之情也快速消散了下去。

就在眾人準備不再搭理王沉,自做自事的時候,卻聽王沉開口笑道:

「怎麼,你等可是不信?」

「自然是不信的!」

眾人不好意思說,張良卻是沒有這個包袱,畢竟他還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說起話來自然可以毫無顧忌:

「學生實在無法相信,這算學不僅可以增強糧食的產量,更是可以降低人們的生育意願。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了,而是神力!算學雖然有用,但是這畢竟是人間的東西,學生並不覺得這是神技!」

「神技麽?」

王沉微微呢喃了一句,而後笑著對張良說道:

「若是真要說算學是神技的話,其實也未嘗不可!」

「嘩!」

眾人沒想到王沉竟然會說出這等狂妄之語,不由一片嘩然。要知道這在還是先秦時期,人們對鬼神之說還是非常相信的。平日裏做事說話也是極其小心,生怕得罪了神靈。結果如今王沉卻說這算學乃是神技,這不得不令眾人感到錯愕與震驚。

「先生還請慎言!神靈不可侮辱!」

終究還是年紀較大的韓非會來事,急忙對著王沉行了一禮,提醒他不要亂說話。

「侮辱麽?不,我並沒有在侮辱神靈!」

王沉笑著搖了搖頭道:

「我知道你等或許不信,但是我卻可以證明給你們看。當然,提升糧食產量卻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做到的,我只能先給你們展示看看其他的東西。」

「哦?是什麼東西?」

眾人聞言,不由好奇問道。

「利用算學技巧,來挖井!」

王沉環視眾人一眼,緩緩說道。

……

挖井是華夏民族的傳統藝能,根據後世的考古挖掘,中國人早在六千年前的河姆渡時期,就已經學會了如何挖井。

當然,河姆渡時期人們挖了井並不代表挖井這項工作就沒有任何的難度了。事實上直到明朝時期,海東邊的扶桑人依舊沒有完全掌握挖井的技巧,以至於其不得不向西邊的大明重金聘請工匠,讓他們渡海過來指導挖井。

按理說明朝時期的扶桑人知識儲備量肯定是要遠超河姆渡時期的中國人的,為什麼他們依舊沒有完全掌握挖井技巧,以至於不得不向中國聘請工匠?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能夠挖得出不代表掌握了這個技巧。

就好像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尊盤一般,這東西的製作工藝遠超那個時代的工藝水準,但是工匠們卻依舊將它製作出來了。這難道是因為那名製作曾侯乙尊盤的工匠手藝特別高超嗎?不是的,事實上根據考古學家研究,曾侯乙尊盤並不是被一次性製作出來的,而是多名工匠拿著材料的反覆的試錯,在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湊巧」被製作出來的。

曾侯乙尊盤的誕生並不意味著戰國初期工匠的工藝水平有多高,這東西存粹只是大數據之下產生的個例罷了。這種利用大量試錯來得出的成功案例,不能證明整個時代的工藝水平。

同理,挖井也是一樣的,別看河姆渡時期中國人就已經掌握挖井技巧了,但那口井只是河姆渡人挖了無數次之後,湊巧沒有坍塌的那座罷了。在它之外河姆渡人還挖了無數口井,但是全都因為技術不達標,坍塌了而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