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天吶!開局必須有航空母艦》第18章 驅逐艦下水
「我們好像沒有這個職位!」李大能擺擺手說道:

「那就第一夫人,大太太也行!」吳菲菲狡黠道:

「你說的這些都沒有,哈哈哈!」

「我不管,否則向你的六部尚書我把你的底細拆穿!」

「這樣吧,你好歹也是學歷史的,你能把國外的專家給我弄來,我給你積分製!」李大能用他充滿智慧的大光頭算是做了回應。

「這可是你答應我的,本小姐駕到,那可是水到渠成!」

李大能望著眼前的吳菲菲也是瞬間無語,這小丫頭只要不添麻煩就是最好的結果!經過一系列的軍事改造:

一、陸軍之步兵:調整了每一代步兵之間的戰鬥力差距,他們的差距是極大的。參考現代的「拿破崙戰術」,逐漸轉為陣地防守戰,攻堅戰等戰術,目前的狀況只有強大的工業實力才能維持強大的軍隊。

2炮兵:炮兵是進攻方不可或缺的利器,它們起著壓製防禦方和破壞防禦方工事的作用。缺少火炮的幫助,將在進攻中損失慘重。由原來的推動後膛炮正在逐漸研發車載後膛炮

3特種連隊:由原來的黑夜軍隊組成,分別裝列了新的連發步槍和特種作業訓練。對於滲透和殺傷的實力已經加成。

1811年,新軍的海軍基地已經慢慢形成了規模。其中培訓過的海軍將領已經多達40餘人,下水的鐵甲艦已經達到了100多艘!海軍部門分別組建了。北京艦隊,青島艦隊,廣州艦隊以及台灣四大艦隊。

李大能知道還遠遠不夠,對於未來他可是清楚,只是幾千人的英軍艦隊就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接著就是屈辱的開始!

時間也在一天一天流逝,新軍的研發部門,嘗試將科研所的新式武器為8單聯裝炮2門、6單聯裝炮4門。乘員增加至48名,艦船的前方和後方也增加了底座新式機槍4四個,用於近戰時對於敵軍的火力壓製!

「大人,我們的戰艦雖然已經組裝完畢,但是我們的蒸汽機卻是航行的一大障礙!我們現在只能行駛為6海節左右!還有我們的武器各方面的聯合度不是太高,我們的操作太過狹隘,只能攻擊水平線範圍內的敵軍!」

「通知商貿部吳菲菲,我讓他挖的人呢?另外加緊研發轉向炮塔和操作平衡結構!只要是國外的專家不惜一切代價,給我挖來。我們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另外記著盡量銀票付帳,白花花的銀子我可是捨不得!我們要用來採購原材料呢?另外我們的貿易開到哪裏了?」

"我們的貿易路線已經開了12條,現在的英法還有意大利,西班牙對於我們都是有貿易往來。」

「還不夠,告訴我們的商船不管想盡如何辦法,也要把我們財政部分所缺的物品都給我採購出來,我們的四支艦隊隨時護航,一切都給我動起來!」商貿部王尚書也是日夜辛勞,一個好端端的中年人此刻也是蒼老了不少。

記得一戰時期的海軍驅逐艦名艦更是多不勝數,大家能想到的是美軍大量生產而且戰功卓著的弗萊徹級,在一戰不少艦齡達到二十多年,橫跨一戰與二戰兩場世界大戰的驅逐艦,默默在太平洋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還有美國海軍的似煙囪平甲板驅逐艦,考德威爾級、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艦。另外英軍的厭戰號是皇家海軍參戰較多的主力艦,相比位列重量級之一的納爾遜級、匆忙趕工的喬治五世級而言,它的參戰經歷更多也更富有傳奇色彩,更能代表皇家海軍艱苦卓越、頑強不息的作戰精神,讓厭戰號和其它兄弟戰艦名垂青史!此戰它被一枚500磅航彈命中但隻受了輕傷。

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防衛艦,以免在未來的海軍戰鬥中一擊不發,海軍領地徹底淪陷!

李大能日日夜夜的忙碌在海軍的驅逐艦研製現場,為了這個國之重器操勞十分。

在世界更在的風帆航海時代,與鋼鐵戰艦的時代不同,風帆戰艦的劃分不是很明顯,木質船體的戰艦整體噸位都比較小,部分艦型屬於現代水面戰艦的雛形階段,一般火炮數量的多少來劃分成幾等戰艦。進入19世紀以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戰艦發展成了鋼鐵結構船體,艦炮也有前裝滑膛炮變成了後裝線膛炮,不過這些都還不是驅逐艦誕生的主要前提條件,戰艦動力系統由風帆向蒸汽動力的轉變,和一種全新的海戰武器出現,是真正催生驅逐艦的重要條件。

1811年,在十二所裝備所和全國四十餘所大學配合下,新軍的第一艘驅逐艦研製!新軍研製的廣州號驅逐艦,是世界第一艘驅逐艦。驅逐艦長304米,寬42米,排水量160噸,航速也增加至12節,船上裝有34火炮8門,72機槍4把,最重要的是火炮射程經過改良,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00米。驅逐艦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主要用於對於敵軍海軍艦艇的大規模作戰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快速對敵軍的海軍艦隊進行切割和包圍掩護岸邊的重要防海目標等,靈活而又實用!

早期的驅逐艦一直以警戒和打擊對方的魚雷艇為任務目標,不過隨著海戰形勢的變化,魚雷艇的威脅降低了,而到了一戰時代,潛艇成為了更多使用魚雷的新型海軍裝備,此時的驅逐艦逐漸開始了大型化發展,從早期的單一任務小艦艇成為了多任務屬性的艦艇,其主要任務包括艦隊警戒與護航、布雷以及保護補給線,面對當時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普遍航速超過30節的驅逐艦,也開始攜帶深水炸彈執行反潛任務。

「建威」號,是反映帝國工業時代的一個重大發明,帝國的實力已經有能力研發和組織新的科技技術。。

1809年大連葫蘆島境內創辦船政,設廠造船。建威號是遼東船政局所造第37艘艦船,單艘造價63萬7千兩銀,由船政監督法國人杜也爾監造,於1806年4月7日開工,後來由於清軍和新軍正在作戰,建威號也一度擱淺,靜靜地躺在大連船塢碼頭。

1809年1月29日又開始了重新建造,帝國工業部又把帝國的新式武器裝載。經過了為期四個月的改造,終於在大連船塢成功下水。

船尾那面在風中勁舞的「建威」船旗清楚的顯示著船的身份。船廠的工人們正忙著拆掉船台上的棚架,拉起橫貫全船的彩旗,這天是「建威」號下水的日子。船裡船外忙碌的工人,木柵門外不少看熱鬧的平民,甚至還有兩個小夥子騎在木柵門旁的牆上!

當驅逐艦的第一聲鳴笛聲,在渤海海域響起,李大能的心情更是激動萬分,「nn的,比你們早一百多年,看你們的海軍還怎麼在海上稱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