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36章孫兒要做萬人敵
挨餓!

簡單兩個字一出來,朱元璋原本滿是笑容的臉色,頓時凝固,凝結成冰霜。

而且從他蒼老的,滿是皺紋的臉上。朱允熥看出了種種複雜的,交織在一起的情緒。有惆悵,有憤怒,有憂心,還有苦澀。

「孫兒在長安街見到一老一少兩個乞丐,後來在洛陽巷那邊的破廟裡,看到了好多個要飯的,有幾十人!」

朱允熥用筷子慢慢的攪著碗裡的米粒,小聲說道,「別人告訴孫兒,應天城西門外邊的窩棚裡,還有更多挨餓的人!」

吃飽,一直是困擾華夏人幾千年的大問題。再美好的時代,看不見的角落裡,也有不完美的影子。

在遇到一老一少兩個乞丐之後,朱允熥在大明的都城,那些刻意被人遺忘的角落裡看了許久。他看到了盛世的殘缺,看到了大明風華之下,一些無依無靠的百姓。

沒有任何的社會和政權是完美的,有問題不怕,有了問題就要面對問題,就要處理問題,讓這樣的問題不再出現。

「咱,已經讓應天府去救濟了!」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些許的無奈和寂寥,他是皇帝,是天子,但是他也做不到讓人人都能吃飽。

「皇爺爺!」朱允熥小聲的說道,「光是救濟也不是個事呀?」

「那你說說,怎辦!」朱元璋苦笑道。

一秒記住https://m.

「孫兒打聽了一下,今年開春淮西發水了,許多窮苦百姓沒辦法才逃到京城這邊。」朱允熥小心的組織著語言,「京師是戒嚴之地,光京師就這麼多,其他的地方就別提了!」

啪,朱元璋一扔筷子,怒氣勃發,「上上下下都該死!」

朱允熥低下頭,不出聲。他知道皇帝罵的是誰,罵的是那些沒有及時彙報,並且處置不當的官員們。

「皇爺爺!」朱允熥繼續開口,「咱們大明這麼大,年年都會有天災人禍,種地的百姓一旦遭災顆粒無收就只能舉家逃荒!」

「這事咱你清楚呀!孩子!」朱元璋揉著額頭,「當年,咱老家絕收。你大爺爺病死了,你二爺爺,三爺爺,都出去逃荒,死在了路上。全家就剩下爺爺一個人!」

說著,朱元璋嘆口氣,「那時候咱就在想,要是官府那些當官的稍微有些良心,知道救濟救濟百姓,怎麼會死那麼多人?國家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百姓種出來的糧食,救濟百姓不是天經地義嗎?」

說到此處,朱元璋搖搖頭,「可是呢,當官的就像是沒看見一樣。你知道當官最怕什麼嗎?」

朱允熥搖搖頭。

「最怕的就是沒良心!」朱元璋繼續說道,「淮西大水沖了一萬多畝土地,近萬災民嗷嗷待哺。咱從開春就開始說救濟救濟,地方官也一個勁兒的上摺子,如何安置。可你現在看看,逃荒的百姓都跑到京城了!」

「你哪句話說的對,京城都有了這麼多,別的地方呢?」朱元璋眼閃出一絲狠辣,「他們以為咱天天待在宮裡不知道?嘿嘿,咱罵他們該死,是因為他們真的該死,他們只會當官沒了良心!」

「若是盡心的安置流民百姓,怎麼會變成乞丐?他們就是懶,就是不願意主動做事。他們看不見就以為沒有,他們看不見還以為咱也看不見!」

朱元璋發火,朱允熥默不作聲。

這位皇帝的脾氣非常暴躁,尤其是在涉及到百姓的時候。朱元璋是一個有著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他認為手下的官員不但要清廉,而且要和他一樣,關心天下的百姓。

所以稍微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就大發雷霆,讓百官戰戰兢兢。而對於處置辦事不利的官員,他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一個字,殺。

大明每年被革職,被流放,甚至被殺的官員,貪腐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都是屍位素餐,沒有作為,乃至無法提升治下民生的官員。

發了一通火,朱元璋似乎是心裡舒服了。對朱允熥說道,「別看咱是個皇帝,可是很多事,身不由己呀!」

皇帝是人不是神,就算是神也顧不過來全天下的人。

朱允熥看看朱元璋的臉色,再次開口說道,「有了災荒就救濟,這是皇爺爺的德政。但是,孫兒想...."

」你吞吞吐吐地幹啥,咱爺孫倆有啥不能說,直說!」朱元璋說道。

「大明年年都有地方鬧災,江南在這邊還好,北方山陝邊地,黃河邊上的原等地,還包括淮西等地,隔三差五不是鬧旱,就是洪水!」

朱允熥緩緩開口道,「當地的官府本就不富裕,連年拿出糧食救濟百姓,也是一種負擔。而且...."說著,看看朱元璋的臉色,」而且,那些地方官也未必是盡心救濟!「

」呵,甚至有的乾脆把朝廷的賑災銀子糧食裝進了自家的口袋,是吧?「朱元璋冷笑。

朱允熥沉默一下,算是贊同。

」所以,孫兒想,為什麼有災難的時候,朝廷不把這些災民組織起來,以工代賑呢?「

朱元璋皺眉琢磨,」這倒是個好法子!可是就怕地方官打著以工代賑的主意,給百姓增加徭役!「

這老爺子!

朱允熥心裡發笑,原來是怕地方官濫用民力。

大明的百姓除了交稅之外,每年還有徭役等。比方說修築城牆,疏通水路,鋪設官路等等。

有的百姓為了避免徭役,就會給官府交錢交糧,所以這也是地方上,那些官吏們發財的手段之一。

現在是朱元璋當皇帝,他兩隻眼睛盯著,地方官自然不敢胡來。可是明朝後期,因為百姓負擔過重,也成了大明滅亡的導火索之一。

」孫兒說的以工代賑,和以往不同!「朱允熥繼續開口,」比如說黃河,孫兒翻閱宮的檔案,發現從洪武二十年開始,三次治理黃河總共花費了白銀一百二十餘萬兩,動用民夫三十多萬!「

」孫兒以為,若是用災民取代民夫,朝廷不但可以賑濟災民,還能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開支!「

」以今年春天淮西發水為例,就是因為淮河沒有疏通河道導致的。洪水這東西,堵不如疏,疏是一個細緻漫長的過程。「朱允熥邊想邊道,「既然有了受災的災民,就是現成的勞力,朝廷與其不停的賑濟,不如組織起來。」

「他們幹活也是為了自己乾,疏通好了河道,以後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孫兒覺得,以工代賑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聽著朱允熥侃侃而談,朱元璋不住點頭。

原本因為生氣而皺起的眉頭也慢慢散開了,臉上甚至浮現出笑意。

他最滿意這個孫子的地方,就是這個孩子獨到的眼光,和敢於做事的勇氣。

那麼多皇子皇孫,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翻閱宮的檔案,知道治理黃河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人。

那麼多皇子皇孫,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在這個歲數當著自己的面,說出心裡的看法。

等朱允熥說完,朱元璋沉思一下,慢慢開口,「熥兒,咱聽說你心善,救了一老一少兩個流民乞丐?」

「是!」朱允熥知道自己的舉動,肯定有人告訴朱元璋,當下開口說道,「孫兒讓楚國公家的廖鏞帶回家裡安置,想他楚國公的府裡,應該不多兩張嘴!」

朱元璋笑了笑,「那麼多流民乞丐,你怎隻救了那倆人?」

這話是隨口一問,但是朱允熥卻面色鄭重起來。

「一老一少為祖孫,是爺爺帶著一個孫女!」朱允熥小聲道,「他們無依無靠的,孫兒...."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嘆息一聲,」好孩子!「

祖孫,孤苦無依的祖孫,朱元璋心有所感悟,看著朱允熥的神色更加疼愛幾分。

」再說,那麼多流民乞丐孫兒也救不過來!「朱允熥一笑,自信的抬頭,」救一人是小,救萬人是大,孫兒要做能救天下蒼生的,萬人敵!「

」說的好!「朱元璋一拍大腿,」這才是咱朱家男兒,該乾地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