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61章災
「出什麼事兒了?」朱允熥快速走過去,開口道。

奔跑的暗衛停下,微微低頭,「三爺,撫州百裡加急,撫河決口子了。戶部,工部幾位大人,在等著老爺子!」

(江西,洪武年間江西共有特大洪水七次,這裏是小說家言,時間點不對,不可作為參考。哇,又水了幾個字,哈哈。)

江西又發洪水了,朱允熥心一驚。

作為被朱元璋培養的儲君,每日的學習不只那些儒家學說和治國的學問歷史,還有山川地理等事。江西境內河流眾多,在元代數十次河流決口,至始數十萬百姓無家可歸。

眼看就要秋收,洪水卻來了,而且能讓戶部工部的人等著見皇上,一定不小。

朱允熥回頭,只見朱元璋大步流星而來,問都不問何事,直接對邊上侍衛說道,「備馬,回宮!」

剛在祖孫二人還在民間閑庭信步,現在兩人卻翻身上馬馬不停蹄。馬背上朱元璋脊背筆直,面若沉水。

進了宮連衣服都沒換,兩人急忙步入奉天殿。此刻殿戶部尚書傅友,工部尚書夏祥,侍郎張衡,書舍人劉三吾等十幾個臣子,已經急成了熱鍋的螞蟻。

見爺倆進來,趕緊叩首。

「臣等........」

首發網址https://m.

「起來!」朱元璋在龍椅上坐下,吩咐道,「給幾位愛卿賜座,給咱上茶。」說著,對朱允熥說道,「大孫,站咱身邊來!」

「是!」朱允熥應了一聲,站在朱元璋的身側。

「啟稟陛下!」戶部尚書傅友臉色發白,顫聲道,「江西從五月起連日暴雨,兩月余來河水暴漲。撫州百裡加急奏稱,撫河南岸石堤決口,一日之間決口已達兩百餘丈。」

朱允熥鬧鐘快速思索著,撫河是江西境內第二大河,全長百多裡,而它的流域面積卻極寬,涉及了很多周邊很多府縣。

兩百丈的決口就等於差不多百米寬,想像一下洪水從百米寬的決口衝出來,是何等的驚天動地。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決口只會越來越大,怕是江西北部地區,今年要顆粒無收。

(地理不好,案例是根據明代真實水災改編)

工部尚書夏祥也開口說道,「撫河決口,下轄的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五縣,還有旁邊建昌路,南城、南豐、新城、廣昌4縣,怕是凶多吉少!」

大殿死一般的沉寂,洪湖水一共九個縣,兩個州,這涉及到的可是近乎數十萬的人口,和難以估量的財產損失。

這些區域內的糧食是沒有指望了,除此之外還有城池,民居和商業也都完了。除此之外,數十萬人沒有飯吃,說不定會鬧出民亂。

老百姓沒飯吃就會造反,這是真理。

就算他們不造反,在洪水過後往往會伴隨著大面積的瘟疫。

想想,不敢想。

這是大明,再好的大明也不如後世。

洪水一來,此刻已經有許多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甚至饑寒交迫。

想到此處,朱允熥再也忍耐不住,「江西五月開始下大雨,地方官怎麼不奏報?這些日子翻看各地奏摺,都是一片請安問好之事,昨日給贛州的公,皇爺爺還寫道,江西多災,務必體恤民情。撫州路的官員,就是這麼體恤的?」

臣子們對視一眼,忙起身,「臣等有罪.......」

「你們有什麼罪?現在說的是江西!」朱允熥開口道,「那撫州的官員只是百裡上奏告急,可有處置的方案!」

書舍人劉三吾先是看了一眼朱元璋,隨後對朱允熥說道,「回殿下,撫州府張善請朝廷速派賑濟!」

「出了事就知道要賑濟,沒出事就不知道防範!」朱允熥怒道,「嘿嘿,他張善真是做的好官!」

看朱允熥面目猙獰,目露殺機。臣子們對視一眼,心說這將來定又是個難伺候,不好伺候的君主。

吳王的脾氣和老皇爺太像了,都是心有刀,一直在磨。

朱元璋的大手死死的扣著椅背,面帶冷笑,「咱大孫說的對,不過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該掉腦袋的一個都逃不過。」說著,朱元璋頓了頓,「你們預估,九縣兩州的災民需要多少糧食!」

「臣等預估需要五十萬石左右,其還有鹽,葯等物!」侍郎張衡說道。

「怕是不夠!」

這不是藏拙的時候,作為未來的繼承人,必須在皇帝面前展示出自己對於政事的有力見解。

朱允熥開口,對朱元璋說道,「皇爺爺,孫兒僭越了!」

「無妨!」朱元璋綳著臉,「你也大了,該為祖父分憂,說就是了!」

「是!」朱允熥道,「皇爺爺,孫兒以為這些糧食不夠夠。馬上就是秋收,九縣百姓今年的收成一場大水全完了,現在的賑濟只是剛開始,沒了朝廷的賑濟,百姓冬天怎過?」

「而且洪水過後,還涉及到明年的春耕生產,以及田地清淤,這些都需要糧食。還要防止疫病蔓延,防備災民鬧事流竄。五十萬石糧食能吃多久?」

「京城糧庫還有多少糧食?」朱元璋不住點頭,隨後問道。

「回皇上,京城大倉還有糧兩百萬石!」傅友猶豫下,「但,那是歷年積累的軍糧,儲備糧,輕易動用不得!」

這大明看著盛世待興,其實是百廢待起。從大元手裏接過這個爛攤子,南方還好,可是北方因為連年大戰,年年都要朝廷補貼。還有邊關戰事等等,大明也是不富裕。

「那就從九江武昌等地調撥糧草,要快,要急!」朱元璋開口說道。

「可是,那兩個大倉也是軍糧呀!」傅友頓了頓,「一旦拿出來,想再填滿,可就不是三五年能........」

「百姓還在嗷嗷待哺,顧不得了!」朱元璋站起身,來回踱步,「百姓要緊,先讓他們吃飯!」

「臣等遵旨!」

九江武昌都是南北轉的要道,更是內地重要的軍事重鎮。駐防大明最為精銳的部隊,現在要動用他們的儲備軍糧了。

「可以讓各州府的大戶人家捐糧!」朱允熥開口說道。

他知道在封建時代,地方上的豪族和大戶,可以修橋鋪路做善事,但是很少賑濟災民,有一種說法是當權者防備他們收買人心。

但是,現在顧不得,江西邊上就是湖北,武昌漢陽那邊有著數不清的豪門糧商。

「皇爺爺,讓他們出糧食,朝廷可以給予表彰。」朱允熥想想,「譬如,官府給個什麼太平士紳之類的稱呼。」

「哼,想都不要想!」朱元璋冷哼一聲,「糧食是他們的命根子,就是給他們官做,他們也不會拿出來!」

此時,工部尚書夏祥說道,「皇上,除了賑濟災民的糧食,撫州等地還需要修復河堤,清理河道等事的銀錢!」說著,看了看朱元璋的臉色,「臣算了下,大概十萬兩!」

「給!」朱元璋毫不猶豫,說著,忽然皺眉,「戶部庫裡還有嗎?」

「還有三百萬銀錢,可那是動不得的壓箱底。」夏祥嘆道。

大明,現在連十萬的銀子都拿不出來了?

不是的,而是那三百萬實在是金融儲備,不能輕動。而且邊關連年戰事,軍費開支浩大如流水。

藍玉打了勝仗班師回朝在即,又是一筆銀錢犒賞。

(大家別覺得三百萬少,康熙十多年皇帝,隻給他兒子留下百萬國庫。當然清代的鹽稅茶稅都是皇帝的私房錢,不算國庫)

「能拿多少拿多少!」皇帝難當,朱元璋緩緩開口,「不行,從宮的用度上減免,發給地方百姓!」

~~~

不是俺不準時,俺也是有苦衷。

(呸,作者的話信得住,兔子都能上樹)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