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97章吳王要殺人
「臣,贛州衛指揮使薛繼祖。」

「臣,撫州知府張善。」

「參見吳王千歲。」

一一武兩位官員大步進來,跪在朱允熥的面前。

贛州衛指揮使薛繼祖是典型的武人,五大三粗滿臉橫肉。他出身已故永國公薛顯之家,是薛顯的侄孫。

薛顯死於洪武二十年,生前也是大明的一員悍將,曾隸屬於朱正帳下,面對陳友諒數十萬大軍,堅守九江三個月,是常遇春都要佩服的狠人。

朱允熥的目光在他身上一掃而過,落在撫州知府張善的身上。

如果是這不是一位知府,而是一個老農都有人相信。張善鬚髮半黑半白,五十齣頭的年紀,臉上都是滄桑的皺紋。脊背有些佝僂,身材很是瘦弱。沒有穿官府,是一件袖口都磨破,漸滿了泥水的粗布衣裳。

而且,似乎是因為缺少睡眠,張善的眼都是血絲,雙手的關節紋路指甲裡,都是黑色的泥沙。

「你剛從河堤上來?」張善的這個樣子,讓朱允熥心對他的好感上升一些,開口問道。

張善拱手道,「撫河決堤當日,臣就組織民夫,去決口處修築河堤。只是臣手裡的人太少,現在百十丈寬的口子,也才堵上不到三成。」說著,再次叩首,「臣有罪,請殿下治臣無能之罪。」

首發網址https://m.

「身為一府父母官,治下百姓都歸你調遣,怎麼會人手不夠?就算人手不夠,也完全可以從災民選出青壯。你倒是拎得清自己,知道自己無能!」朱允熥冷哼一聲。

張善面上淒然一笑,先是看了一邊忐忑的江西布政司,然後再次重重的叩首,開口說道,「撫州災情如此,臣有責任,臣絕不推脫。該如何治臣之罪,請殿下定奪,臣絕不爭辯。但是,臣死之前有話說。」

其實朱允熥心一清二楚,其必有隱情。若張善真的不是一個把百姓死活,記掛在心的官員,他不會組織人修築河堤。更不會親自以身犯險,做這些臟累不討好的活。

「說吧!」朱允熥開口道,「撫州災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張知府,給孤一個交待!」

張善抬起頭,聲若沉水,「臣是四月調任撫州知府,但是撫州大事小事,其實臣說了不算。撫州同知李泰和通判張義,都是地方大族出身,這衙門和各縣上下,被他們經營得鐵桶一般,對臣陽奉陰違。」

「災情出現之後,臣讓他們籌集糧食,他們說府庫空虛。讓他們徵集民夫,他們說如今民力疲憊。而且鄉下人心惶惶,調不出人手。」

「等朝廷賑濟的糧食和官銀送達,他們又拿著袁藩司的行,說賑濟在災民掌握糧庫是他們的職責。衙門裡都是他們的人,水潑不進,臣插不上手。」

「你胡說!」袁慶被踩了尾巴一般,暴跳如雷,「你是身為知府,指揮不動下官,還想推脫責任?」

「你閉嘴!」朱允熥河池一句,「孤讓你說話了嗎?」

袁慶頓時獃滯,神情惶恐。

「你是夠無能的,居然讓下面人架空了!」

這就是本地人當本地官的壞處,很容易就能架空外來的官員。如果外來的官員和他們同流合汙,那就皆大歡喜。如果外來的官員不夠強勢,又不是他們一路人,張善這樣的知府就是例子。

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張善一個知府到了這個地步,也是他自己的能力問題,怪不得別人。

「決口的河堤上有多少民夫?」朱允熥想了想,繼續問道。

「兩千人,都是臣親自在城招募的百姓。」張善開口說道,「當時臣答應這些百姓,每人每天個製錢的工錢,完工之後每人一鬥米。可是這錢,這糧,臣到現在也沒拿出來。」

「如果有人有錢,多久能堵上缺口?」朱允熥問道。

「臣不敢說多久,但是臣可以保證,絕不再讓撫河二次決口!」張善說著,又是一笑,「臣知道臣有罪,難逃國法。臣早就和家裡交待了後事,請殿下容臣用待罪之身,為撫州的百姓做些好事。」

朱允熥轉頭,看著袁慶,冷笑開口,「看到沒有,張善雖然無能,但是起碼他心裡有擔當,敢認!而你們....一群小人。」

「臣........」袁慶急道,「臣馬上親自督辦.......」

「晚了!」朱允熥扭頭,不去看他,「孤給過你們機會了!但是你們浪費了!」

說著,朱允熥對何廣義說道,「錦衣衛何在?」

「臣在!」

「即刻逮捕李泰張義,查清他們的齷齪行為,封存家產!」

「喏!」

「至於這位袁藩司。」朱允熥冷笑兩聲,「國有國法,一省的藩司孤不能說殺就殺,最終如何還要皇爺爺聖裁。」

「殿下!」袁慶大驚失色,喊道,「臣冤枉,臣真的只是失察呀。殿下給臣一個機會,臣和常家是姻親,臣的侄女嫁入了常府。」

「帶走!」朱允熥怒道,「這個時候還攀關係!」

「殿下!」

袁慶還在大喊,卻被幾個錦衣衛直接拖了出去。

常家是朱允熥的母族,身為大明的外戚勛貴,常家在朝的關係也是盤根錯節,家子女多和朝廷大員聯姻。

姻親就是這樣,本就是相互提攜相互關照。只是若親戚是好人,自然有好事,若親戚是混蛋,那少不得也要惹上一身騷。

袁慶被拉出去,朱允熥看看贛州衛指揮使薛繼祖,「你帶了多少兵?」

薛繼祖咧嘴笑笑,「回殿下,臣帶了一千五百人,都是贛州衛所的精銳。五峰山上那兩萬亂民,根本不夠看的。殿下想怎麼殺,臣就怎麼殺!」

「殿下不可!」朱允熥身後,一直默默跟隨的鐵鉉忽然開口,「災民聚集情有可原,臣以為不能不分良莠,一律殺之。」說著,臉上露出激動的神色,「若是稍微有些辦法,百姓也不會和官府作對。請殿下憐惜百姓,招撫為主。」

「是這麼個理兒,孤正有此意!」朱允熥對薛繼祖開口道,「現在開始你的兵馬,駐紮在撫州,維持賑濟秩序,然後再派人去五峰山,招撫那些災民。」

「喏!」薛繼祖大聲應道。

錦衣衛抓人動作迅速,李泰和張廣義還有涉及到此次賑災的撫州官員,相應三十多人,不到半天全部歸案。

這些人相互撕咬,推卸責任,在審案的錦衣衛面前可謂醜態百出。

一省藩司被看管,如此多的官員下獄,撫州上下戰戰兢兢,張善戴罪立功,迅速的在災民之挑選出願意幹活換取糧食的百姓,奔赴河堤加緊修築。

同時在城內,官吏們生怕惹惱欽差吳王,使出渾身的解數。各項措施同時行動,災民被迅速的穩定下來,而且居住環境和口糧的發放也大為改觀。

而撫州的秋雨,在朱允熥抵達之後,也一夜之間停了。

三天之後,武昌方面第二批儲備軍糧送達,城內城外歡欣鼓舞之時,忽然傳來一個消息。

吳王千歲要殺人!

原撫州同知李泰還有通判張義,糧庫司庫吏員等二十七人,因為飽私囊,不顧民生,將於正午當著所有百姓的面,開刀問斬。

~~~~

喝多了,狀態不好,大家原諒下神偷。

這個情節我寫的很不滿意,因為其牽扯了很多東西,不能太過於去........

這幾天過年事多,大家體諒我一下,過了初三,我逐步補上給大家。

大年初一,祝願大家,日日歡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