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五十八 打的輕
啪啪啪,廣場上回蕩著模板拍打皮肉的聲音,聽著就很是瘮人。

廷杖這種刑罰,自古以來是沒有的。這是胡人從草原上帶來的刑罰,古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說法。按理說官員被君王當中褲子打屁股,而且還是閹人行刑,在他們心中是極為羞恥的事。

士大夫可殺,不可辱!

但時至今日,竟然漸漸演變成,表示自己風骨的一種殊榮。

尤其是明代的官員們,極其喜歡用挨廷杖來表現自己的風骨,不屈還有清正。

這種表現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不知是該說這些喜歡挨板子的人,真是願意用這種屈辱的辦法,喚醒人間的正道。還是他們跪久了,把逆來順受的東西當成理所當然。

還是說,他們嘩眾取寵!

木板帶著強烈的破空聲,落在肌肉上劈啪作響。

眼光下,幾個挨板子的翰林院清貴官員,已經面無人色,但每個人都強忍著沒發出慘叫。甚至還有人,用大喊代替慘叫。

「殿下,江南乃大明賦稅重地,財稅不可輕改!」

「官紳乃國家柱石,歷朝歷代無不優待,何以我朝強加賦稅!」

「天下文風出江南,殿下是要傷了江南官紳的心嗎?」

他們喊得聲嘶力竭,在木板的極大下揮舞手臂。

之所以他們還能喊出聲,是因為監刑的王八恥腳尖沖內,沒有要他們命的意思。所以行刑的太監們,用的是空心的木板。

若是用實心的,不但沒有這麼大的聲響,兩棍子下去,只怕人就已經沒有進氣兒了。

啪啪,啪啪!

「呵,怎回事?」老爺子走到近前,踮著腳朝那邊看,跟看熱鬧似的,笑道,「這熱鬧哈!」

樸不成對旁邊招手,一個侍衛快步過來耳語一句。

隨後,樸不成又在老爺子身邊輕語,告知緣由。

「該!」老爺子看著那些被打的人笑道,「真當咱大孫好脾氣呢!這幫瘟書生!」

聽了這個詞兒,邊上的李景隆心中發笑。

瘟書生這個詞兒,就是前些年淮西勛貴們用來罵那些文臣的。建國之初,老一輩的淮西勛貴就愛在老爺子耳邊告文官的狀。陛下,江山都是陛下和臣等刀槍打下來的,陛下切莫聽了那些瘟書生的挑唆等等。

就這時,被打的李紳忽然又大喊起來。

「攤丁入畝等於是巧取豪奪,堂堂大明,何故苛刻官紳士人?殿下就不怕,在民間留下罵名嗎?」

「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有傷國本,無異於殺雞取卵!」

老爺子的小臉頓時變樣,冷哼一聲,「哼,還挺能說,還是打得輕!」

聞言,樸不成走到那邊,監刑的王八恥身邊。

「樸總管!」王八恥不敢怠慢,趕緊行禮。

「別,皇爺在那邊看著呢,你給雜家行禮,算怎麼檔子事兒!」樸不成笑笑,看著行刑那邊開口道,「這幫瘟書生,以為天下就他們說的是至理名言!」

王八恥心中掂量半天,沒明白這話什麼意思。

樸不成繼續笑笑,「打得勁兒還是小了,還有力氣喊呢!」說完,頭也不回的就往回走。

王八恥望過去,正好看見老爺子站在遠處林蔭下,頓時明悟。

唰的一下,腳尖向外分開。

行刑的太監們忽然一聽,然後默不作聲的換了板子。

嗚嗚兩聲,只聽半截慘叫,啊!

趴在長凳上的李紳,當場身子抖了抖,再無聲息。

「這兩下還差不多!」老爺子沉著臉點頭。

邊上的李景隆噤若寒蟬,冷汗順著後脖梗子就下來了。

「皇爺這脾氣越發的古怪了!」李景隆心中暗道,「以前廷杖多,但還沒聽說過把誰活活打死的。可現在,皇爺是不打死人不罷休!」

心裏想著,眼光忽然落在身後,又驚呼一聲,「壞了!」

吳王六斤,正騎著小馬,好奇的往廷杖那邊張望著。

「孩子怎麼能看這麼血腥的東西!」李景隆心中說一句,下意識的就要擋住六斤的視線。

「別擋,讓他看!」老爺子忽然開口,李景隆一動不動。

隨後,老爺子緩緩回頭,笑呵呵的說道,「六斤,跟老祖說,怕不怕呀?」

六斤晃晃腦袋,肉嘟嘟的手指指向廷杖那邊,「老祖,那邊在做什麼?」

「他們呀,惹怒了你老子,在挨揍呢!」老爺子笑道。

「為什麼要揍他們?」六斤不解的繼續問道。

老爺子一愣,很是正式的想想,「不聽話就要挨揍!」說著,繼續笑道,「將來,誰惹了你,你就揍他!」

「母親說,打人不好!」六斤低下頭,吃著自己的手指。

老爺子伸手把重孫的小手拉出來,擦去口水說道,「這話不對,是不能亂打人,但誰惹你不高興,誰不聽你的話,你就要揍他們,不然他麽不怕!」

六斤似懂非懂,懵懂點頭。

廷杖完畢,幾個挨打的倒霉蛋被太監們拖出宮去,隨後又有人提著水桶拖把等物過來,把地上的血跡洗乾淨。

老爺子抱著六斤,就在大樹的林蔭下坐著,祖孫二人說說笑笑,好似這邊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忽然,遠處一陣撲騰,有人跑來。

六斤在老爺子懷裏扭動,對著那邊跑來的人,含糊不清的喊,「梅良心!」

正快跑的梅良心腳下拌蒜,差點直接一個狗吃屎,緊接著手腳並用的爬過來。

「你慌啥?狗攆你?」老爺子怒道。

「皇上!」梅良心滿頭大汗,「賢妃」

「胖丫頭怎了?」老爺子噌的站起來,臉色駭人。

「娘娘早產了,太子妃讓奴婢通知殿下!」

~~~

樂志齋中,君臣還在說話。

戶部尚書傅友文拿著手中的文書檔案,喜滋滋的開口,「今年總歸是能過個富裕年!」

「各地海關上表,寧波海關年結餘現銀,一百八十萬!」

「泉州海關,四百七十六萬!」

「廣州海關,四百八十二萬!」

聽了這個數字,朱允熥只是點頭,甚至有些不滿,「就這麼點兒?」

「殿下,可不少了!」傅友文趕緊道,「這可都是現銀,鑄造成銀元的話,還能多出三成來!」

說著,頓了頓繼續道,「幾個海關之中,廣州那邊的勢頭最好。臣等估算了一下,明年這個時候,關銀起碼還能多出四成!」

廣州自古就是貿易大港,而且還有個其他幾個海港所比擬不了的地方,那就是廣州造。

都說景德鎮的瓷器好,可景德鎮的瓷器多是官窯,不外銷。而廣州那邊的廣州瓷,卻色彩絢爛,有廣三彩之稱。

描線、填色、織金、填綠、鬥彩、包金口、燒花。又能繪製各種花鳥圖案,甚至根據萬裡之外的客商描述,做出相應風格,款式的專門外銷瓷,供不應求。

除了瓷器之外,廣州的商人們從蘇杭等地運來純色的白布,做成牆布,彩布等賣給遠洋客商。

「開埠的海關,還是少了些!」朱允熥開口道,「若再開幾個海港,全天下的銀子,都流入我大明了!」

「這是自然!」臣子中,劉三吾開口道,「我大明本就是天下中心!」

此話,引得眾位臣子連連頷首,贊同不已。

對於這種說法,朱允熥不置可否,這些人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國觀點,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糾正的。

不過話說回來,就以這個時代論,人家說的也沒錯。

「臣看來,海港不宜多,但應擴建!」傅友文繼續說道,「今年開春那邊,廣州黃埔港外,就就因為海船扎堆擁擠,水手操作不當引起大火。燒四十多艘船,損失貨物價值數十萬!」

「還有寧波那邊,寧波是皇上特旨,專門跟倭人交易的海港。倭使今年在鴻臚寺已經上了三回國書,說仰慕大明風範,懇請大明讓他們的貨船多多往來,並且還說,懇求大明,許他們的商人上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