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174章南洋
馬尼拉的王城,和大明任何一座城市相比,都很是遜色。

在李景隆看來,可能都不用動用火炮,只需要床弩等武器加上悍卒一個衝鋒就能拿下來。但城池是城池,人是人。

這些當地的土人看著和善熱情,可腰間的彎刀還有身上乍起的肌肉告訴他,這些人或許野戰不行,但在叢林山地之,卻能以一當十。

若是貿然動武,明軍雖能取得優勢,但要長期面對當地人的仇視還有暗殺。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武裝攻擊,現在看來得不償失,只能是最後的手段。

「要來的不能來武的!」李景隆心馬上有了一個草案。

對於這些人,可以用一切物質手段拉攏。他們什麼都沒有,而大明什麼都有。

李景隆的艦隊之上,攜帶了無數大明的貨物,從布匹絲綢再到瓷器紙張,足以閃花這些土人的眼。

「先和當地的土王搞好關係,等聯合了華人的後裔和華商之後,讓他們拉攏腐化土王下邊當地官員,一步步蠶食!」

其實,他想的有些過於複雜了。

歷史上,永樂皇帝時期鄭和下西洋之後,呂宋諸島的各位土王在見識了天朝浩大的艦隊之後,毅然決然的稱臣納貢。

永樂十五年,呂宋群島的三位蘇祿國王攜帶家眷共計三百四十人,浩浩蕩蕩朝大明出發,在北京遊玩了二十二天之後,從山東水路回程。

但其東王不幸感染疫病,死於德州。永樂聞之哀慟不已,以大明藩王之禮下葬。

永樂帝詔曰,「爾父知尊國,躬率家屬陪臣,遠涉海道,萬裡來朝。朕眷其誠悃,已錫王封,優加賜賚,遣官護歸。舟次德州,遭疾殞歿。朕聞之,深為哀悼,已葬祭如禮。爾以嫡長,為國人所屬,宜即繼承,用綏藩服。今特封爾為蘇祿國東王。爾尚益篤忠貞,敬承天道,以副眷懷,以繼爾父之志。欽哉。」

所以被大明冊封的蘇祿國王,趕回去繼承王位。而他的另外的兩個兒子,也不知是樂不思蜀,還是說受到華孝悌的影響,決定留下來守墓。

天朝之國,以禮相待。允許守墓的子孫們,每年以王爵之禮祭祀,可以佩戴王冠等物。

這兩個國王的兒子根據自己的名字,都改了漢姓,安和溫。

清世宗雍正九年上表清朝皇帝,請求為國國籍,遂以安溫兩姓落籍德州。後來菲律賓人還拍了個電影,用來紀念此事。

李景隆是這個時代的人,但他卻不知道這個時代,國對於周邊的影響力。

呂宋群島之,以蘇祿人為例。

蘇祿人強悍善鬥,西班牙殖民者佔據呂宋馬尼拉,欲收蘇祿。蘇祿卻獨義國,決死不從。

李景隆其實更不知道,朱允熥為何對這些海島格外鍾情的原因。

這些海島有個別稱,南洋。

從元末明初開始,已有華人到這些海島上定居。甚至在其後的百十年間,有許多由華人後裔建立了城邦王朝。

南洋這些海島,在未來不但會成為大明的島鏈拓展之至關重要的一環,還是經濟和民生上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時至傍晚,李景隆一行終於進入馬尼拉的王城。

聞聽大明使節前來,馬尼拉王蘇萊曼欣喜若狂,攜帶滿城武官員貴族等出城迎接。

迎接的隊伍之,竟然還有幾位華商。其以一位姓許名柴佬的人,地位最為超然。

來時的路上,謝晉忠已對李景隆說過。此地有華商四十家,以許家馬首是瞻。即便是當地的土王,也要對許家優渥有加。

~~~

王城之,比大明縣衙大不了多少的王宮之,燈火通明。

馬尼拉王蘇萊曼端坐在主位,李景隆陪襯下手,謝晉忠和許柴佬作為通譯。

場面雖然有些寒酸,可所用的器物卻讓李景隆挪不開眼。

「他娘的,這個窮地方,忽然用的器皿都是金子的,還鑲了各種寶石?」

燈火下,黃金寶石的光澤更加耀眼。

這些光澤之下,跟隨李景隆前來參與晚宴的大明軍官們,眼神都滿是貪婪和猙獰。可能李景隆一聲令下,他們就能馬上把這場歡迎的歡宴,變成修羅屠宰場。

「鄙人早就聽聞天朝上國大明澤被四方,今日使臣前來,小王心歡喜之極!」

蘇萊曼邊上嘰裡呱啦的說著什麼,謝晉忠絞盡腦汁的翻譯。

只是他肚子裏實在沒有什麼墨水,說出來的話顯得不倫不類。

李景隆舉杯道,「我大明天子聽聞海外有國名呂宋,子民和善國運祥和。特派外臣前來示之已好,結兩國之親!」

「此杯敬王上,願宗廟千秋鼎盛!」

他一番話說得半半白,乃是為了方便謝晉忠翻譯。但後者絞盡腦汁,也實在想不出什麼雅的詞來,轉述蘇萊曼。

這時,李景隆身後,一直沉默不語的許柴佬開口,對著蘇萊曼緩緩轉述。蘇萊曼臉上喜悅更盛,連連頷首。

「姓謝的不靠譜,這許柴佬倒是個人物!」

李景隆心有了計較,笑著對許柴佬道,「閣下祖籍何處?」

「小人祖籍福建晉江!」許柴佬笑道,「乃是唐時名將,許天正的十世孫。」

「原來是名門之後,失敬失敬!」李景隆笑道,「本公聽聞,閣下雖身居客鄉,卻心在故國。不但對往來天朝商船關照有加,更是每年託人贈金回鄉,修橋鋪路!」

「飄零之人,唯有這位微末之事,方能不愧祖先不愧家國!」許柴佬感嘆一聲道,「小人雖客居此處,未敢一刻忘記明人之身!」

「真義士也!」李景隆想想,開口道,「本公回國之後,必將上奏天子爾忠義之事。天子仁德,必有旨意傳於爾之故裡。樹碑立傳,傳於後人!」

聞言,許柴佬一直笑著的臉,瞬間獃滯。

這時代的人最看重的就是這些生前身後的名聲事,他許柴佬再有錢,在家鄉也不過是商人。可若是朝廷嘉獎樹碑立傳,那他許柴佬就是對家鄉宗族有大貢獻之人。

「常言道落葉歸根!」李景隆繼續說道,「哪天在外邊累了,就回來。」說著,又笑道,「人離鄉賤,這些年想必在外邊也受了不少委屈。你若心有氣就說出來,本公給你做主!」

說著,他似笑非笑的看著嘰裡呱啦繼續說話的土王,開口道,「誰欺負你們這些海商,就是欺負大明,就是欺負我李景隆。港口停泊的戰艦上,三千大明虎賁,就是你最大的依仗!」

「大人!」許柴佬頓時熱淚盈眶。

他們這些客居海外的人,再有錢也是得不到大明官府認同的。這些年來,朝思暮想的就是日後如何能回歸故土,哪怕是一紙落籍的書,都是萬金難求。

可現在,大明的曹國公竟然如此禮遇,如何能不讓他感激涕零。

「小人這些年在此還好,當地土王...........」說著,許柴佬壓低聲音,「這些土人看著和善其實最是貪婪,國公大人若有禮物不妨奉上。收了禮之後,國公大人有何要求,儘管提來,那土王自無不可!」

李景隆大笑,轉頭大聲道,「不請自來冒昧之至,外臣有天朝之禮,送於王上!」說著,拍拍手,「來呀!」

稍候片刻,在蘇萊曼期盼的目光當。

李景隆的侍衛們,抬著幾箱瓷器,絲綢棉布等物奉上。

蘇萊曼哪裏見過這等寶貝,帶著手下人圍著箱子眼睛都挪不開。手更是捧著一件廣州彩繪梅瓶,愛不釋手。

「國公大人!」許柴佬又低聲在李景隆耳邊道,「別看這些土王沒見過世面,但此地卻盛產黃金寶石!」

「嗯?」李景隆的耳朵頓時豎了起來,追問道,「當真!」

「當真!」許柴佬笑道,「當日小人經商來時,一匹布換等量的黃金!」

忽然,李景隆的心冒出淮西勛貴們,最常用的口頭禪,「我的個乖乖!」

(https://.bqkan8./17119_17119535/11206896.html)

.bqkan8..bqkan8.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