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182章 天災
突然間,京師也是秋雨橫行。

劈啪的落雨聲,打落青石板,石板縫隙變成潺潺小溪。打在花園,嬌艷花瓣變得殘破不堪。雨中又帶風,散落的花瓣來不及施展最後的美艷,便被雨打風吹化作流水而去。

一場秋雨一場寒,刺骨冰徹骨冷。

奉天殿中,宮人們加上了幾個炭盆,門口處也掛上了擋風擋雨的門簾。所有人的動作都輕輕的,甚至帶著三分膽怯,生怕惹到正在召集的臣子的陛下和皇太孫。

「自入秋開始,河南連日暴雨。鞏縣六月霖雨連旬,魯山黑雲蔽天,傾雨如注,淮陽大風雨彌月,拔木無算,豫北地區更是「入夏淫雨至七月不止,暴雨如注,河南全省三十九縣,境無一縣無雨!」

「城內陸地行舟,城外禾苗淹沒。若隻如此還好,偏馬渡口在鄭縣旁突然決堤,黃河之水倒灌而來,肆虐千裡。開封,周口,許昌等地徹底淪為洪澤之地。」

「若決堤不能控,又是雨季,皖蘇也不保也。沿線六十多個縣,半壁江山都將」

正對朱允熥稟告災情的戶部尚書傅友文說著,突然更咽,哭道,「若如此,大明開國三十年之積累,毀於一旦。現河南之內,數十萬災民流離失所嗷嗷待哺!」

河南,又是河南。

朱允熥聽著臣子的奏對,看著快馬送來的奏摺,從地方官的字裏行間之中,能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之痛。

河南,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中原千裡沃土,更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記住網址m.wxsy.

可,卻多災多難!

以開封為例,開封號稱城摞城,地下藏著許多城。現在的城池下,是金汴京城、宋東京城、唐汴州城和魏大梁城。這些城,不是毀於戰火,而是毀於天災人禍。

奏摺上的字,臣子口中言,字字帶血。

當年江西撫河決口的場景歷歷在目,而黃河更甚撫河數倍。想像一下,此次淒風冷雨之中,多少百姓泡在冰冷刺骨的水裏絕望無助。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多少人骨肉分離。

大水一過,數代人的辛苦變為廢墟。百姓死難無數,又將疾病橫行,延續數年。

忽然間,朱允熥想到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一九四二!

那鮮活的讓人不寒而慄的畫面中,讓人恐懼的影像裡,滿是河南人的血淚,更滿是華夏兒女的血淚。

我們總是說,人定勝天!歷史總是歌頌,與天相抗之後,華夏兒女再造中原。可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受到,此時的百姓是多麼無助。

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前朝大元時,黃河就大小決口共計八十餘次。國朝不過三十年,又決口數次!」

老爺子雙手拄著膝蓋起身,走到殿門口,看著外面的秋雨,蒼老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憤恨,那憤恨似乎要穿過烏雲,直達上天。

「咱年初已經讓人治河了,怎麼開始決堤了?」老爺子低聲質問道,「中原百萬百姓,莫不是天之子民耶?剛過幾年太平日子,為何又要遭此大難。你決口是痛快了,多少百姓葬身水地,多少田地顆粒無收。大災之年,百姓賣兒賣女,甚至易子而食,衣不蔽體瘟疫橫行。天,你這是要活活把人逼死呀!」

群臣見老爺子如此,都默不作聲,唯有清淚默然落下。

「咱,這些年年年修河道,年年防,還是沒防住呀!」老爺子嘆息道。

朱允熥走下禦階,扶老爺子坐下,「皇爺爺,自古以來黃河就是兩年一決口,十年一倒灌,百年一改道。此等天災,誰能預料!」說著,也嘆口氣,「周王也上了摺子,幸虧開封城還沒給直接淹了。他正組織官吏,駐軍百姓加固城牆,保開封平安!」

「保一地平安有什麼用?」老爺子揉揉頭頂,「決堤不平,豫皖蘇三省都保不住!」隨後,老爺子又問道,「黃河決口有多大?」

「一開始三十丈,奏摺發來之日,已經變成三百丈寬。浩蕩江水撲天蓋日而來,天崩地裂,非人力能博!」傅友文落淚道。

此時的黃河本就是地上河,高出沿岸城池,居高臨下的決口,其慘烈場景可見一斑。

「當務之急,是河南的百姓!」朱允熥開口道,「水,總有慢下來緩下來的時候,可百姓若是安置不當,餓死人都是輕的。數十萬百姓的命,咱們要顧,要管。不但管他們的命,還要預防洪水之後的疫病,還要預防災年之中,有饑民被人蠱惑聚眾!」

災年,可不止死人那麼簡單。處置不當,半個大明都將在動蕩之中。

「請陛下下旨,臣馬上調撥錢糧!」戶部尚書對老爺子說道。

「等戶部送去錢糧,晚了!」朱允熥開口,「千裡迢迢的,再說黃河決口,若遇到洪水,也送不過去!」說著,沉思片刻,繼續開口,「把洛陽官倉打開,先讓地方官救濟百姓。」

傅友文看看朱允熥,咬牙道,「殿下,洛陽已無多少糧食!」

「糧呢!」朱允熥怒道。

「二十六年,洛陽知府和倉守貪贓,勾結糧商,庫中的糧食倒賣近半!」

這事朱允熥知道,他剛來這個世界不久就發生這樣的大案,當時還是錦衣衛指揮蔣瓛親自辦理的。河南之地,貪官人頭滾滾。

「剩下的!」傅友文看看朱允熥,垂手道,「殿下征高麗,二十萬大軍十餘萬民夫所用的軍糧,都是河南和山東的官倉糧。本想著今年秋收補足,可現在」

朱允熥腦袋嗡的一下,頹然坐在寶座上。

災情面前,他所謂的赫赫武功簡直,不值一提,甚至有些切齒。

怪不得老爺子那樣身經百戰的帝王,一開始也不同意他征討高麗。打仗,從來都不是君王的私事,而是整個天下,所有百姓的事。而且,當災難降臨,犧牲的還是百姓。

此刻,朱允熥真想給自己兩巴掌。

「那就動軍倉的糧食!」朱允熥咬牙道,「湖北,山東還有河北的糧,迅速撥往河南。再給高麗布政司還有傅友德傳旨,火速從高麗調糧,海路走山東!」

「另外,控制糧價,擅抬物價者,殺無赦!」

「傳旨給各地方官,可以和大戶士紳人家借糧!」

「非常時行非常事,務必保全百姓。」

「糧食也不是白髮,老弱百姓安置之後,招募青壯,或是疏通河道或是築造何地,以工代賑!」

「殿下,還有一個地方有糧!」

突然,殿中角落,一個聲音響起。

朱允熥放眼看去,說話之人,正是旁聽的皇孫中,朱高熾。

「哪裏?」朱允熥問道。

「北平!」朱高熾在他家老二老三的驚詫的眼神中,大聲道,「北平大倉,年年都是滿的,倉中存著可供十萬人吃,吃三年的糧食!」

「老大,你瘋了!」朱高煦拚命打眼色。

可是朱高熾視而不見,繼續說道,「北平自父王就藩以來,連年由河南河北供應糧草。如今河南有災,正是北平反哺中原百姓之時。」

「況且,北平之地,不算軍屯尚有良田萬頃,秋收在即,足可保證北平無缺糧之憂!」

朱允熥站起身,看著那小胖子,「公心為國,燕王世子諸皇孫之中最忠也!」

晉王世子,秦王長子也起身道,「殿下,臣等父王軍倉中,也有糧食,可調撥河南!」

周王世子朱有燉也大聲道,「臣在封地,曾視察開封之倉,歷年來周藩封地之存糧數不勝數,輕殿下下旨,開倉放糧!」

「好!」朱允熥動容,大聲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如此方為國家棟樑!」

須知,這些王子皇孫們所說的倉,可是他們家的私倉。

「好!」老爺子也贊道,看著自己的孫子們,「中原有難,咱們朱家人和天下人,一起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