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116章若有所指
京城春光已是明媚至極,聖旨明發天下,皇太孫代天子回都祭祖,帶巡視兩淮龍興之地。

此次出京,皇太孫儀仗更勝以往。光是隨行護軍就有千人,兩國公隨行,開國公和曹國公。兩侯爵掌旗開路,崇安侯李新,越嶲侯俞通淵。駙馬都尉李堅,掌騎兵護衛。

聖旨雲,沿途官府見皇太孫,如朕親臨。

除卻浩大的護軍之外,跟隨皇太孫的宮人也有數百。若不是趙寧兒剛生產完畢,不易長途勞累,她這個嫡正的孫媳婦也是要回去的。

東宮之有些忙碌,王恥指揮著宮人,把平日皇太孫要用的東西,紛紛裝好。

出行在即,朱允熥也享受平日難得的溫存。

趙寧兒帶著斤,張蓉兒帶著小順子都在景仁殿,妙雲則是遠遠的肅立一邊。幾個女子,都含情脈脈的看著朱允熥,尤其是張蓉兒,新婚燕爾正是難捨難分,眼神無盡的眷戀。

「斤!」

女人們的眼神,朱允熥就當看不到。抖動著搖籃裡的兒子,小傢夥眉眼已經長開了,臉型有些像趙寧兒,可眼睛和鼻子卻跟朱家人一模一樣。尤其是兩隻大眼睛,賊亮。

「斤,你爹要走了!你笑一個!」

朱允熥話音落下,趙寧兒在邊上嗔怒道,「殿下口不擇言,什麼要走了?」

首發網址https://m.

「是孤失言!」朱允熥笑笑,也不以為意。

宮裏說話規矩多,要走了這三個字不能隨便說的,不吉利。

見朱允熥不在乎,趙寧兒急道,「您還不改口?」

「呸呸,百無禁忌大吉大利!」朱允熥做樣笑道。

趙寧兒伸手挽著他的胳膊,柔聲道,「這一出門,又要些日子,自己要保重身子。臣妾和斤,都盼著您呢!」

「這丫頭今天有點膩人呀!」

朱允熥心暗道一句,不過隨後也恍然大悟。

張蓉兒這個側妃,還有妙雲這個美人都在呢,這丫頭是在宣示主權地位。

「這什麼世道,媳婦多了,老爺們受罪!媳婦少了,老爺們沒社會地位!」

心裏苦笑一聲,朱允熥溫和的笑笑,「知道了,你在宮也保重,若是悶了,就叫你母親進宮來說話。」說著,看看張蓉兒,笑道,「你也好好的,閑著沒事,就去寧兒那走動走動。她這人,其實最是隨和!」

張蓉兒何等玲瓏心思,當下對趙寧兒福安說道,「娘娘若是不煩臣妾,臣妾怕是以後要常去您那說話呢!」

她知書達理,實在讓人生不起討厭的心思。趙寧兒也是爽朗性子,直接拉著她的手,「我求之不得呢,什麼臣妾臣妾的,你幾歲了?」

「臣妾比娘娘年長!」張蓉兒笑道,「但娘娘就是娘娘,臣妾不敢因年歲大,而不知禮!」

她倆說的火熱,好似親姐妹一般。遠處,妙雲低著頭,始終看著她自己的腳尖。

這個場合,還真沒她說話的地方!

這時,太監稟告,郭惠妃到了。

一進殿,郭惠妃就指揮身邊的宮人,把一個裝著裘皮的箱子放下,笑著說道,「殿下要回都,可千萬不能大意。都可比京師冷,這毛皮衣裳該穿還要穿。這邊有幾件,是紫貂的,比狐狸皮輕便多了,回都穿正好!」

朱允熥笑道,「多謝惠妃娘娘掛懷!」

「咱們娘倆用不著說這些!」郭惠妃笑笑,快步走到搖籃邊,「唉喲,讓我看看咱們的小吳王。瞧瞧,多可人的孩子,一會見不著,我的心裏都空落落的!」

趙寧也笑道,「惠妃娘娘,您看,斤對您笑呢!」

郭惠妃摸摸金的小臉,笑道,「當年,殿下生下來的時候,也是這副招人稀罕的模樣!」說著,微微嘆氣,「這一晃真快呀,當年我和皇后抱殿下,好像還在昨天似的。一轉眼,他都是做爹的人了!」

屋內女眷們,都跟著笑了起來,一時間花枝招展。

郭惠妃對朱允熥是疼愛有加,但疼愛之後未嘗沒有為將來打算的意思。尤其是她有三個兒子,蜀王,代王,谷王。蜀王封地富庶,代王大同邊關,谷王在上谷邊地。

其他兩個兒子都好,唯獨去年大同的代王,輕敵冒進吃了敗仗。老爺子現在一提起這個事來,就是一通惡罵。還削減了他的護軍和宮人,在諸王有些狼狽。

「前日建寧府送來了新的貢茶,宮裏用不了許多,分出一些賞給了諸王!」朱允熥看似隨意的笑道,「不過,再多的東西分潤下去,禮也就薄了。所以孤和皇爺爺說,內藩的王叔們什麼都不缺,都賞給邊關的塞王吧!尤其是大同那邊,平日吃的都是茶磚,沒什麼好差,多賞代王叔一些!」

話音落下,郭惠妃臉上露出感激的神情,「哎,勞煩殿下心裏還念著那個不成器的!」

「娘娘見外了!」朱允熥笑道,「您所出三位王叔,雖不是孤的親叔,但有您在,和親叔叔有什麼兩樣?」

對於這些藩王,朱允熥一貫的方針就是能示好拉攏的,就拉到自己這邊來。尤其是郭惠妃的三個兒子,只要稍微示好就可以站在他這邊,再加上他兩個親叔叔,諸王之誰敢不服帖。

郭惠妃目露感激,她兒子打了敗仗,她根本不敢在老爺子面前說好話。

再看看朱允熥,嘆氣笑道,「老爺子也是真狠心,這才安生了幾天,又讓你出宮去。上次去一回,回來就瘦了。雖說有人伺候,可外邊再好,哪有宮裏好!」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嘛!」朱允熥笑道,「回鄉祭祖,也是歷練。見見龍興之地的風土人情,感念皇爺爺創業艱難。孤小時候,父親他們那一輩皇子回鄉祭祖,都是穿著草鞋,走著去!沿途別說官府接待了,連馬都不讓騎!」

外面,忽然傳來老爺子爽朗的聲音。

「說得沒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但還少了一句話!」老爺子從外面進來,在眾人叩拜,對朱允熥說道,「行萬裡路,更要閱人無數!」

「你呀,啥都好,咱對你哪都滿意。就是年歲還小,人情世故,世間風俗還有些欠缺!」

朱允熥心裏發笑,他其實最不缺的,就是這些。

「另外,你方才說到點子上了,要感念咱創業的艱難!」老爺子走到搖籃邊,先是對重孫子咧嘴笑笑,然後背著手說道,「終歸,你沒吃過苦,沒受過罪。去咱起家的地方看看,走走,聽聽,會大有收穫!」

說著,搖頭苦笑下,「當年咱讓皇子們穿著草鞋迴向祭祖,可是他們呢,回來之後,撂下爪子就忘了。腳上的泡還沒好呢,就他娘的忘了疼了。回來之後,一問三不知!」

「孫兒謹記皇爺爺教誨,更不會辜負皇爺爺一片苦心。」

回鄉祭祖,大概就是這時代,朱家特有的憶苦思甜。兒孫們知道老一代人的辛苦,才能謹慎持家。

「孫兒回都祭祖,還要代皇爺爺賞賜當年有功將士的後人,巡查安置老兵的軍屯,視察田畝水利等事!」

都鳳陽,在大明帝國舉足輕重。

大多數跟隨老爺子起家的勛貴們,都是那地方的人。建國之後,更是封了無數勛田在那邊。但勛貴們無法無天,常欺壓百姓,侵佔良田走私私鹽等。

老爺子之所以對那些功臣們大殺特殺,其實也是被這些人不知好歹給氣到了。

「恩,慢慢來,慢慢看!」

老爺子又逗弄下斤,看似無意的說道,「回來時候,若不急,可走水路,去淮安看看!」

朱允熥想了片刻,「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