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張浩朱允熥》第126章 拆了(1)
紫禁城的清晨,在悠揚的晨鐘之中拉開序幕。

春日的陽光很暖,風很柔,紫禁城中的一切都顯得微微有些慵懶。就連那蹲在枝頭早起的鳥兒,也沒有馬上急著尋蟲果腹,而是在漫不經心的雕琢著自己的羽毛。

斥,斥!

一陣太監的呵斥聲,打破了這份慵懶。

王八恥領著數位太監在前,手中的拂塵不住揮舞,路上那些身份低微的宮人,趕緊轉過身面對牆壁。

通往乾清宮的夾道上,一輛肩輿緩緩而行,皇帝要開始處理朝政了,剛才還微微慵懶的紫禁城,頓時變得像是一部忙碌的機器,開始高速的轉動。

~~

清晨的乾清宮很安靜,安靜才能專註。

也因為有事,所以才要專註,也就是說這註定又是枯燥乏味且忙碌的一天。

「萬歲爺!」王八恥捧著一個托盤進來,上面放著熱面油茶,幾樣點心。

「放那吧!朕還不餓!」朱允熥說了一聲,信手拿起禦案上一份奏摺,「今日南書房誰當值?」

南書房各位參贊大臣,都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可能從早到晚都待在南書房,但也不能都不在。所以八個人輪流著來,總要保證南書房有個當值的。

「萬歲爺,燕王世子殿下在外面等著覲見!」王八恥輕聲說道。

這麼早就有事?

「讓他進來吧!」

稍候片刻,穿著藏青色印暗紋常服的朱高熾從外邊進來。

朱允熥注意到,他手裏還捧著一本奏摺。

「臣....」

「大規矩免了!」朱允熥不等對方行禮就開口,隨後目光瞄瞄朱高熾手裏的奏摺,「遇著事了?」

「也不是什麼事,而是這封奏摺,臣不敢自專。」朱高熾說著,微微屈身,雙手捧著奏摺獻出。

「朕看看!」朱允熥接過來,一邊翻看一邊笑道,「用了早膳沒有,若是沒用,桌上有油茶點心......」說著,眉頭忽然緊皺起來。

奏摺是中原開封來的!

朱允熥本來是走馬觀花的看,可上面的內容不由得讓他再從頭到尾仔細的閱讀,且讀出聲音,「臣,開封知府張守敬伏乞奏。開封有藍帽色目人後裔俺誠者,以藥鋪為業,會同藍帽色目人共有四千之數,欲集重金重修金代之一賜樂業教會堂.....」

華夏自元開始,就不再是一個單一的人口國家。

秦一統天下,大漢肇基華夏的概念。而自從兩晉之後,乃至隋唐雖然已是漢胡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我,但起碼天下的子民都在傳統的天下認知範圍之內。

但元開始就不同,大元的疆域不但包括中原之地,而且還是黃金家族幾大汗國的領袖,再加上蒙古人不斷西征,所以許多在傳統認知之外的人來到華夏定居。

對於這些認知以外人,一開始統稱為色目。後來因這些色目人習性不同,民間也漸漸區別分化。

比如這藍帽色目人,就是帶藍色小帽子的色目人。

「一賜樂業教?」朱允熥反覆沉吟,若有所思。

「國朝以來,抑製佛道。」朱高熾在旁說道,「唯恐僧道不事生產又侵佔田地,更不得隨意修建廟宇。這一賜樂業教,不在儒釋道之內,臣聞所未聞,是以拿不定主意.....」

「這些藍帽色目人的來歷?」朱允熥看向朱高熾,問道,「你可清楚?海上還是西域?」

「這個,臣委實不知!」朱高熾起身道。

朱允熥的神色有些鄭重,放下手中的奏摺,對外說道,「傳解縉,還有方孝孺,翰林院齊泰,黃子澄等人!」

「遵旨!」

隨後,朱允熥又看向朱高熾,「你既不知他們的來歷,也不知一賜樂業教是怎麼回事?怎麼就把摺子拿到朕面前來了?」

「修廟總不是好事!」朱高熾開口笑道,「而且還是不認識的神仙!」說著,笑容收斂,「臣說句不當的話,需提防前朝舊事!」

聞言,朱允熥笑了笑。

前朝大元時,憨厚樸實的蒙古人敬畏天地,所以大元朝漫天都是神佛。儒釋道黃大仙,薩滿長生天,還有白蓮教......

朱高熾說的有幾分道理,可跟朱允熥心中所想的,不是一回事。

~~

半個時辰之後,幾個博學多才的翰林院學士等人到了乾清宮。

這些清流們問他們正事或許誇誇其談假大空,但若問他們這些事,他們總能言之有物。

「臣等參見皇上!」

「給他們賜座!」朱允熥擺手,自有宮人搬著凳子進來。

「叫你們來是有件事!」朱允熥看看眾人,拍拍手裏的奏摺,開口道,「開封府的藍帽色目人是怎麼回事?還有那一賜樂業教是怎麼回事?」

其實他心中差不多有了些眉目,只是一時間涉及到自己的知識盲區,所以有些不確定。

眾學士之中,方孝孺和解縉並列第一排。

兩人聽皇帝忽然問了這麼個問題,都是齊齊一愣。

方孝孺沉吟片刻,「回皇上,藍帽色目人其實淵源已久,非前元時才安居中夏!」說著,一邊思索一邊開口,「據史書記載,最早盛唐時候,有海商從海外至廣州居住,被稱為藍帽色目人!彼人與天朝子民服飾飲食等絕不相同,群居而住,一度一賜樂業教信眾達數萬人。」

「而後唐末黃巢作亂攻破廣州,大肆屠戮之下,藍帽人十不足一,四散飄零。」

「至於開封的藍帽色目人,乃是前朝趙宋真宗時,遠渡重洋而來,獻寶物引得真宗龍顏大悅。許這些人歸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京.....」

「等等!」朱允熥忽然開口道,「你方才說趙宋時海外來客被宋真宗準許留在開封是出自宋史,還是出自何處?」

「史書並未記載,這也是臣少年遊學時偶爾所得,據說是當地藍帽色目人口口相傳之事!」方孝孺說道。

朱允熥意味深長的呵了一聲,「你繼續說!」

方孝孺整理下思路,「所以這些人就在我中夏定居下來,多以商為業繁衍生息。後至大金世宗年間,彼等後裔在開封興建一座樂業教會堂,依會堂而群居,與外隔絕。會堂宏達雄偉,有梁園勝境的美稱。」

「而後金滅元興,依舊屹立不倒。後元末中原大亂時,被戰火波及損傷元氣.......」

「等等!」朱允熥再次打斷方孝孺,「如今彼等和我天朝子民有何不同?」

「臣不甚明了,但聽聞有些細枝末節也不盡一樣。譬如依舊群居,不與外人通婚嫁娶,自設學堂,有信此一賜樂業教等。不過他們倒也尊崇孔孟,也讀書明智,而且數百年繁衍下來,以與我天朝子民無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