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醫者晚明》第54章 會稽山陰,聖人聖山聖地
張介賓出去又挨個號舍問,找到趙台鼎,說道:「趙兄可知,你的同門師兄弟也在此間?」

趙台鼎詫異道:「誰是我同門師兄弟?」

「你不是出自泰州學派嗎?有一人,師承羅汝芳,可是師出同門?」

張介賓侃侃而談,這次倒沒有整怪,他是有分寸的,稍稍整一回,總得給些補償,不然可就把人得罪完了。

趙台鼎興奮了,激動的說道:「近溪先生高徒,恨不能立刻相見,不知人在何處,姓甚名誰?我這便找去。」

羅汝芳此前擔任雲南道巡察副使,不是正官,沒有入京朝覲。但此次還是論功行賞,得以官拜雲南布政使司右參政,與呂坤一樣職務。

與此同時,李贄也升為雲南姚安知府。泰州學派兩大幹將,同時出現在雲南,加上趙貞吉在四川推廣心學,貴州又是龍場悟道所在,這就使得雲貴川一時之間成為陽明心學的又一中心。

而巧合的是,李贄和趙貞吉一樣,沒有師承,卻又同屬泰州學派。可見泰州學派,在此時是眾望所歸。

「茫茫人海,我湯顯祖的知音何在?」

張介賓還沒開口,這時傳來湯顯祖的怒吼,頓時一哆嗦,有些害怕起來,腦子一轉,趕緊說道:「就是他,臨川湯顯祖,你聽,正在找知音呢!痛苦成什麼樣了。」

趙台鼎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趕緊迎了上去,抱拳道:「壯哉!湯兄真男兒!」

湯顯祖像是沒聽到一般,怒吼彷彿用盡了全身的氣力,這時蔫了下來。

「在下內江趙台鼎,見過湯兄!」趙台鼎繼續說道。

湯顯祖仍然如行屍走肉般走著,也不知聽沒聽到。

「兄台可是泰州學派,近溪先生傳人?」趙台鼎再次問道。

聽到泰州學派和近溪先生,湯顯祖才轉過身來,茫然的看著他。

「先父趙貞吉,開蜀中王學一派,方家都將之歸於泰州一門。」

趙台鼎說道,他並沒有說「文肅」的謚號,這是去年朝廷賜予,按此時的消息傳播速度,遠沒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經過他的解釋,湯顯祖才回過神來,傻傻地問道:「與我何乾?」

「呃……」趙台鼎頓時不知該說什麼了。

湯顯祖繼續無意識的向前走著,心中悲苦依舊。想起恩師羅汝芳,不覺又思念起來。

羅汝芳也是旴江之人,湯顯祖少時慕名拜師學習,是目前為止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

湯顯祖還有個師叔叫何心隱,師公顏山農,都是泰州學派幹將。更有師叔祖王畿,乃王陽明愛徒,浙中派創始人。

趙台鼎又追了上來說道:「你我師出同門,今又同窗,應該好好親熱親熱。」

湯顯祖抱歉道:「趙兄,不好意思,今日我狀態不佳,來日再登門拜訪!」

湯顯祖走後,張介賓才敢走上前來,說道:「我雖非王門中人,但父親也曾帶我拜訪過龍溪先生,更去會稽陽明洞面壁參悟過三日。」

趙台鼎雖然也算是泰州學派一員,可平時都在川內,父親做官繁忙,對他教導少了,加之泰州一派,講究有教無類,人人皆可成聖,對門人弟子都是任其自然成長。

蜀地遠離王門大本營,書本得來的知識多,實地了解就很少。於是趙台鼎問道:「我遠在蜀地,了解有限,可否給我講講?」

「一開始啊,父親想讓我拜龍溪先生為師,可龍溪先生早已不收弟子,就連李卓吾,也只能一旁聽講,而無師徒名分。龍溪先生就給父親推薦李卓吾,說他是王門後起之秀,日後扛大旗者。」

原來王畿正是山陰人,年少時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場中,每天都涉足酒樓茶館和賭場。

王陽明是寧波餘姚人,聽說了王畿,很想結識這位豪傑,可是始終沒有適當的機會。

於是,王陽明每日命弟子勤練各種賭技、酒量、樂器,然後暗暗派去找王畿。

弟子跟隨王畿到酒樓,對王畿表示願意與他賭一局。王畿笑著說:「腐儒也會賭博嗎?」

弟子說:「我們師門每日都賭。」

王畿不由大感驚奇,就要見見王陽明。

一見王陽明的面,就被陽明先生深邃的思想折服。立刻表示願意拜王陽明為師,成了王陽明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更開創了王門七派中的「浙中派」。

由於對王畿的喜愛,王陽明常講學於山陰,且深有桑梓之念。故病逝後,王畿等弟子從江西扶柩歸來,葬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會稽山更有陽明洞,是陽明名號都來源。

當張介賓講起這段少為人知的事情時,趙台鼎聽得目瞪口呆。

一是震驚於王龍溪年少輕狂,二是震驚陽明先生別具一格,收徒也是,歸葬更是。

都說落葉歸根,卻不歸葬餘姚,而是山陰蘭亭。

很久趙台鼎才緩緩說道:「今日方知,會稽山陰之蘭亭將是千古聖地,有朝一日必去拜祭一番。」

張介賓心中卻開始犯嘀咕:「先生葬於山陰蘭亭花街仙霞山南麓,嗯,應該是會稽山的一部吧?嗯,總不至於是重名,沒點意義,何以葬於此!」

這樣一想,心中頓時坦然,因為即便他是山陰人,可也不知道王羲之時期的蘭亭和現在的蘭亭是否同一處,更不知是否大禹歸葬之地。

但同為山陰人的徐渭說:「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曾國藩也拿來比較:「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若無關聯,何以比較?

王羲之不是山陰人,卻成就了會稽山陰之蘭亭。

大禹不是會稽人,葬於會稽山;王陽明不是山陰人,也葬於會稽山陰。

二人同為聖人,有大功於中華,而都葬於會稽山陰,這是對此地河山何等的熱愛!

會稽山陰有此三人,足以名垂千古。何況還有徐渭、魯迅等一大群人,交相輝映。共同奠定了紹興文運傳承,曆數千年而不絕。

「會稽山陰,鍾靈毓秀,聖人所愛,趙兄當來看看。我也算是蜀人,祖籍綿竹,可我也熱愛會稽山陰的一草一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