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醫者晚明》第一百零六章 文昌宮裡
昨晚沒走這條路,並不知道這路盡頭是文昌宮,現在既然遇到了,二人便一同進了去。

文昌宮並沒有門子,大門也大開著,進到裏面,隱隱約約聽到一些聲音,二人便尋聲而去。待走近些,才知道原來是一群士子在集會。

一人說道:「在下高陽孫承宗,見過諸君,若不嫌棄,我願和秦地朋友組隊。大家以文會友,莫傷了和氣。」

另一人開口道:「如此甚好,歡迎孫公子,自古就有燕趙男兒之說,我們自當多多交流。」

又一人開口道:「稚繩兄有此雅興,李某也奉陪。」

接著便是一陣驚訝聲傳來。

「高陽李家怎麼也來湊熱鬧了。」

「久仰李翰林之名,今日一見李公子,彷彿有李翰林風采,了不得,了不得。」

那人一笑:「知先見過各位俊傑,大家都是保定青年才俊,理應多親近。」

此時張介賓二人已經來到院外,正看到一人行禮問道:「高陽李氏,不知李儼、李師儒父二位先生是你何人?」

「正是曾祖父和祖父。」李知先回道。

「原來是李世兄,禹州董九貢這廂有禮了。」董九貢也行禮問好。

李知先問道:「不知董兄來此所謂何事?」

「不瞞李兄,我與仲好他們都從西安來,因為時疫爆發,本是準備去禹州購葯,路上遇到山陝商人,他們建議我們來祁州,說祁州是北方乃至大明最大的藥材場市。來到祁州,他們先去了藥王廟,我們留在城裏,無意叨擾,還請見諒。」

董九貢簡單介紹了來意,並對今日之事表示歉意。

「無妨,以文會友本是佳話,何況你們前來,也人生地不熟,現在好了,有我們在,祁州你們做什麼事都方便。」陸伸笑著說道,他是祁州本地士子,繼承了祁州好客之風。

「長安馮從吾,我便是董兄口中的仲好,見過各位朋友。」馮從吾也拱手見禮問好。

武之望緊跟著說道:「臨潼武之望見過諸君!」

「祁州生員萬經,見過董兄、馮兄。」萬經回禮,並對另外幾位尚未自我介紹的外來士子微笑點頭。

「禹州王述古,見過祁州同好!」

「禹州程一才,還請多多指教!」

當王述古、程一才等人相繼站出來時,祁州士子都有些坐不住了,他們本地人都只是小小生員,而外人士子卻一個個都是舉人,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加上同屬保定府的孫承宗、李知先又事先聲明要跟董九貢他們組隊,祁州和保定府其他士子都沒有一個主心骨了。

祁州在明以前的漢唐與金元時期都文風昌盛,出過不少名聞一時的大家。域內第一座書院――張子書院,還是一代儒學宗師張載所建,就位於祁州城東北處,文昌宮北端。

張子書院年久失修廢棄,後人重修改為張子祠。嘉靖十四年,知州孔天胤另建貞文書院,結束了祁州書院缺失局面。

貞文書院建立後,不僅祁州及下轄深澤、束鹿二縣生員,附近其他縣生員也都前來聽講。書院中外地生員人數甚至遠超祁州本地人數。

祁州兩百年,商業特別是葯業發展迅速,可文教卻不盡如人意。國朝建立兩百年,祁州僅出了三名進士,舉人也不過出了三四十,堂堂州城甚至還不如下轄的束鹿縣,束鹿縣好歹都出了十名進士。

要知道保定府本是北地科舉大府,兩百年來出了兩百進士,保定下轄三州(合八縣)十二縣,即便平攤下來,一縣也應該是十名進士。可見祁州是拖後腿了。

這也造成外來壓本地的局面,而且是方方面面,文教如此,商業同樣如此。祁州州治是因藥王廟會而移治而來,可以說藥王廟會成就了祁州。

而在藥王廟會其主導作用的,也不是祁州本地人,只有在生藥材炮製上才以祁州葯工為主。祁州也就佔了地利優勢,集天下藥商成就了藥王廟會,同樣成就了祁州城。

眾人介紹完畢,大體可分為四類,以陸伸、萬經為主的祁州士子,以孫承宗、李知先為主的保定士子,以董九貢、王述古、程一才為主的禹州士子,以及以馮從吾、武之望為主的西安士子。

因為禹州士子和西安士子人少,又是結伴而來,昨日又一同邀約祁州生員,恰巧孫承宗、李知先等人又來拜訪師長,聽聞今日集會也來湊熱鬧。孫承宗、李知先二人也就和董九貢、馮從吾等人強強聯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