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重八啊,我隻想躺平擺爛》第八十章 布局長江
大江,也就是後世人們所熟知的長江,綿延數千裡,潤澤人口以千萬計,更是沿岸百姓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地方。

沿途重鎮更是有數十個之多,而武昌府更是其中重鎮中的重鎮。

武昌府有大小碼頭上百個,每日貨運、客運很是繁忙,來往船隻不計其數,連唐朝李白都在此留有萬舸此中來的詩句。

這個時代陸運交通還不方便,凡運送大量貨物都是先走水運然後再轉陸運,這樣能節省很多時間,也更安全。

漕幫總舵。

寧千江和一眾分舵瓢把子在聽寧兆轍此去滁州府帶回來的消息。

等寧兆轍把柳陽的身份和所計劃的生意一一說給了眾人。

寧千江等他說完,便開口問道:「兆轍,你感覺這滁州知府怎麼樣?」

寧兆轍說道:「人很年輕,不過二十歲左右,但頗有生意頭腦。我還去了一趟鳳陽縣,發現各行各市發展的都很興旺,而且在百姓中口碑很好。此次升任滁州知府也是因為政績卓越,而且此人也沒有受到胡惟庸案的影響。」

寧千江聽到這話輕輕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之前傳聞此人武藝頗高,可有見到?」

寧兆轍自然不敢說自己女兒差點自殺的事情,於是說道:「不曾見他練過武藝,不過身法倒是敏捷的很,如果按照江湖品級來評判,應該是八品。」

寧千江還是點了點頭,能為民著想,百姓口碑不錯,說明這官當的不臟,是個清官。能把鳳陽縣發展到現在這麼繁榮,說明很有能力。還會些拳腳,說明打虎和生擒匪首的事情可信度很大,說明沒有欺世盜名,不是偽君子。

於是向坐在下面的漕幫各分舵的舵主問道:「對於滁州知府提出做生意的事情,各位可有什麼看法?」

大冶縣分舵舵主說道:「咱們漕幫歷代一直都是以漕運為生,如今轉行做生意只怕手下的弟兄們不習慣啊。」

寧兆轍說道:「那滁州知府說可以派人過來幫助咱們,而且咱們平時不也有做生意的弟兄們嗎,這個上手應該倒是不難。」

九江分舵舵主說道:「如今官府看管咱們嚴得很,只怕到時候沿途處處設卡為難咱們。」

安慶府的分舵舵主說道:「咱們這是正經做生意,稅錢又不少他們的,為何要難為咱們,只是這其中的紅利如何分配才是要緊的。」

寧兆轍從懷中掏出一張紙,遞給眾人傳看,然後說道:「這上面是我讓人在滁州府內以及金陵調查白酒銷量情況,在滁州府內一壇銷售五兩銀子,而在金陵一壇就要七兩銀子。」m.

「我大概算了一下,咱們漕運一船幾百壇是沒問題的,就算一壇按照五兩銀子進貨,到咱們這裏也有一成的利潤。」

說完,眾人也傳看完畢,然後紛紛表示這生意可以做。

寧千江見眾人都同意了,便讓寧兆轍立刻給柳陽回信。

幾日後,柳陽接到了寧兆轍的回信,表示漕幫已同意合作,這次就要兩千壇白酒,兩千瓷瓶啤酒。

柳陽犯愁了,倒不是沒有貨,而是沒有那麼多車輛,這麼多貨最起碼得有上百輛車,鏢局的鏢車根本不夠。

沒辦法,柳陽又讓賈言帶著鏢局的人全城租車,凡是能拉貨的車都有償使用,這樣才把貨物裝全。

等看著浩浩蕩蕩的車隊出城後柳陽才鬆了一口氣,這一次李班頭帶著鏢局的老人,石山虎帶著新招的人全部都上陣了。

這讓柳陽也意識到,蒸汽機應該先用在火車上面,這樣就可以運輸大宗貨物去到江邊,然後再轉運船隻。

現在就得籌劃一個實驗場地,柳陽經過地形勘察之後,發現直接在滁州鋪設到金陵的軌道就可以。

只不過這麼大的工程倒是必定要徵用民夫等勞役,必須得上報朝廷。

於是柳陽斟酌著詞句寫了一個奏章,裏面並沒有細說火車的事情,畢竟這東西太過於驚駭世人了,如果朝廷派人下來參觀怎麼辦,這一來一回的多耽誤時間。

所以奏章裡隻說為了滁州府的百姓和經商環境,需要在滁州府和金陵之間修一條五尺寬的道路,且請朝廷撥銀五萬兩和大量堅實木材以做支持。

滁州距離金陵不過百裡地,奏章第二天便到了金陵。

在胡惟庸死後,朱元璋便宣佈不再設宰相,延續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也宣告終結,而出現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所以此時柳陽修路的奏章正在工部一堆奏摺中。

工部侍郎此時正在一堆奏章中查看挑選比較重要的給工部尚書,畢竟朝廷每年銀子就那麼多,肯定不能全部都照顧到,所以隻好挑選比較緊急、重要的工程,比如修繕河道,邊塞修葺城牆等工程先進行批複。

「這是修繕城牆的,這是修葺城門的,這是想修路的,這個也是想修路的,這也是修路的。嗯?」

工部侍郎一邊翻看著奏章一邊自言自語的說著話,這是突然看到了一個滁州府的奏章。

這奏章太扎眼了,沒辦法不讓人注意到,因為奏章的行文格式都不對,就一兩句話。

「滁州知府柳陽請求撥銀五萬兩和很多堅實木材用來修路,滁州府到金陵,或者暫時不到金陵。請領導批準。」

工部侍郎心中有些氣憤,都已經是知府了,連奏章最基本的行文格式都不會,難道你這官是買的嗎!

剛想著寫批文駁斥一下,突然想到了,這滁州知府柳陽不就是前段時間皇上親自下旨褒獎升任的柳陽嗎?

聽說在鳳陽縣乾的不錯,發明了新型織布機,圖紙工部都已經錄入了檔案,讓鳳陽縣的百姓們都說好的官怎麼連奏章都不會寫。

為了慎重起見,工部侍郎把奏章轉給了工部尚書,然後說明了一下情況。

工部尚書看著奏章也是皺起了眉頭,行文暫且不說,可修路要木材是幹嘛用?還必須得堅實的木材,難道你準備給路上鋪地板嗎?還有就是路的尺寸只有五尺,這麼窄的路跟鄉下小道有什麼區別。

此時,朱元璋進來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