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孽子》第224章 一代經典
「皇上,二弟和三弟只是一時衝動,這流放美洲是不是太過於苛刻了?」

朱高熾一如既往的要當好人了。

至於是真的好人還是裝出來的好人,估計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苛刻?」

「朱高熾你覺得朕苛刻?」

朱棣瞪著眼睛,滿臉陰沉。

「造反啊!你弟弟那是在造反啊!能夠留下一條性命,那就已經是非常仁慈了,你還想要怎麼樣?」

朱棣為何對朱高熾不大滿意?

就是因為覺得朱高熾跟自己太不像了。

做事情婆婆媽媽,沒有魄力。

天天都是婦人之仁。

這不像是成大事者啊。

「皇上,二弟和三弟鬼迷心竅了,我讓他們過來給您道歉,然後在廣東給他找個州府給他就藩,對他來說就已經是非常大的懲罰了。」

朱高熾還想著再挽回一下。

不過,朱棣這一次顯然是死心了。

「行了,這件事情你不用管了!你把朝中的政務處理好了就謝天謝地了。」

朱棣揮一揮手,示意朱高熾離開。

那趕蒼蠅一樣的樣子,讓朱高熾有點傷心。

「爹……」

沒等朱高熾繼續說什麼,朱棣直接自己走了。

兩個憨憨兄弟搞出來的鬧劇,最終就像是笑話一樣的收場了。

當朱高煦乘坐海船離開南京城的時候,告訴了朱瞻墉和朱瞻基自己造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新軍。

那麼強大的新軍會讓他失去軍中的影響力。

朱棣知道這個情況之後,更加在意新軍了。

原本只是在神機營推廣新軍的訓練方法,現在是三大營都一起上了。

將來指不定各個衛所都會推廣開來。

「瞻墉,聽說你在廣州府大力修建水泥道路,要在未來五年內做到縣與縣之間全部通水泥路?」

朱瞻墉其實有點想回廣州了。

奈何老娘不同意。

再加上朱棣這段時間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把他叫過去,他就更加沒法說自己要走了。

「是有這麼一回事,之前《大明日報》上面也刊登了五年計劃。」

朱棣說的不是什麼秘密。

朱瞻墉自然沒有必要隱瞞或者狡辯。

甚至這個口號就是朱瞻墉自己讓人在《大明日報》上面喊出來的。

只有工程多,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過來啊。

五年計劃裏頭只要漏出來一點點東西,就能讓很多商人吃的滿嘴是油了。

「我聽說按照你這個方案,至少需要一千萬兩白銀才有可能完成,甚至需要花費兩千萬兩也不止,你哪來的那麼多錢財?」

朱棣是知道這個孫子很能掙錢的。

但是再能掙錢也不可能幾千萬幾千萬的掙啊。

「也沒有爺爺你想的那麼多,修路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安南的俘虜,只要供一口飯吃,不需要發工錢,也不用擔心引起民變,不用擔心耽誤了農時。」

「修路耗費的各種水泥、砂石等物質,雖然也是需要花錢購買的,但是衙門也能從中收取一定的賦稅。再加上有些作坊本來就是越王府旗下的,這麼一來,實際上花出去的錢財就更加沒有那麼多了。」

「當然了,修路花錢肯定是花錢的,只是孫兒覺得這個錢花的有價值,有意義。」

朱瞻墉不怕朱棣跟楊廣一樣喜歡搞大工程。

他就怕朱棣不愛搞工程。

要搞大工程,就需要花大錢。

戶部給不了那麼的錢財,就需要想起他辦法。

這種情況下,朱瞻墉的很多措施就可以順著這個機會推出來了。

「如果朕想要修建北平通過南京城,以及通往西安和遼東等地的水泥道路,你覺得需要幾年時間?」

朱棣現在終於對水泥道路感興趣了。

可以說新軍的成績不僅僅讓朱瞻墉在軍事方面有了話語權,在其他方面的可信度也大大的提升了。

「這要看爺爺你想怎麼修建,快的話一個五年計劃也能修建完成,慢的話花費十年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了,如果要修建得各個縣之間都有水泥道路,那恐怕得有個幾十年的時間才行。」

朱瞻墉倒也沒有一直在那裏畫餅。

這個時候了,反倒是沒有必要畫餅了。

別到時候給自己挖坑,把自己給埋進去了。

「你之前說的草原戰略,是認真的嗎?」

朱棣的思路很是跳躍。

明明剛剛說著水泥道路修建的事情,現在卻是問草原戰略的事了。

「自然是認真的!爺爺,草原太大了,比我們整個大明都還要大!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那是永遠都不可能真正的控制草原的。」

朱瞻墉倒不是故意在打擊朱棣。

事實上在機槍出現之前,農耕民族對上遊牧民族,那還真是一個大問題。

哪怕是可以贏得短暫的勝利,也沒有辦法持久。

「朕本來明年就想著繼續北伐的!但是我現在該注意了,等三大營都按照新軍的訓練標準完成了訓練,幾條主要的水泥道路修建完成之後,朕再一次性收拾那幫韃子。」

滅掉草原上的各個蒙古汗國是朱棣畢生的夢想。

他是不可能放棄的。

但是緩一緩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他剛剛教訓了人家一頓,短時間內草原上還是比較安穩的。

「爺爺,要想加快水泥道路的修建速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花錢。而朝廷想要多來錢,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工商業。」

「不管是修建各種作坊,還是發展海外貿易,亦或是鼓勵大明各州縣的商業發展,都是可以快速的增加朝廷的賦稅收入。」

「只要朝廷有錢了,許多問題就好解決了。」

朱瞻墉這滿口是「錢」,朱棣有點不習慣。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話有點道理啊。

「等今年過去了,看看廣東布政使司的情況之後,朕在考慮是不是在大明其他各地推廣開來。」

糾結了好一會,最終朱棣還是沒有完全同意。

不過這對於朱瞻墉來說,已經是一個大的進步了。

畢竟,現在距離過年也就幾個月的時間了。

「爺爺,那我建議你讓戶部多派幾個人去廣州府,免得到時候廣東布政使司的數據匯總過來之後,大家覺得是假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